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第一次江西剿共戰爭
第一次江西剿共戰爭
時間
1930年11月 ~ 1931年01月
地點
江西
相關人物
蔣中正
、
魯滌平
、
張輝瓚
、
朱紹良
、
蔣光鼐
、
彭德懷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193012月,國民政府在南昌設立陸海空軍總司令南昌行營,由第九路軍軍長魯滌平擔任行營主任,統轄第六路軍、第九路軍、第十九路軍等三路軍,共11個師及3個旅,總兵力約4萬4千人;共軍則以紅一方面軍所轄第一軍團、第三軍團為主力,由朱德任總司令兼第一軍團總指揮,毛澤東任政治委員,彭德懷任第三軍團總指揮,共有7個軍,總兵力大約4萬人。
第一次剿共於12月19日正式展開,作戰區域大致在贛南的臨川、廣昌、雩都、永新之間地區,先後發生東固戰役、龍岡戰役、東韶戰役等3次重要戰役。其中,國軍第十八師在龍岡戰役損傷慘重,師長張輝瓚及多名幹部被逮捕處決,全師幾乎全滅;第五十師在東韶戰役中亦損傷甚重。19311月3日第五十師自東韶突圍後,第一次剿共結束,國軍失利。
背景:
自1927年國民黨分共開始,中共在各省迅速的發展武裝勢力和根據地,蔣中正雖然一直視中共武裝為心腹大患,然而在這一期間的他將重點指向北伐以及對付國民黨內的反蔣勢力和與溤、閻、李等新軍閥勢力,並不認為中共能成多大氣候,把此事交由湘、贛地方當局負責,並以地方軍進行「進剿」和「會剿」的小規模軍事掃蕩。
1930年7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一度襲佔湖南岳州及省會長沙,其他各路紅軍則威脅著江西省會南昌及湖北省會武昌,一時造成國民政府朝野震動,閻錫山等人藉此在北平發表「滅共驅蔣」的宣言,企圖在輿論上攻倒蔣中正。
此次的攻擊,引起了蔣中正對於中共武裝力量的重視。10月3日,中原大戰戰局已定,蔣中正立即決定以「肅清共匪」作為今後施政重要方針之一。10月6日,中原大戰結束,蔣中正得以將主要兵力集中,部署於江西,用以對逐漸坐大的中國共產黨武裝發動軍事圍剿。
Top
發生過程:
11月2日,國軍圍剿軍總司令兼第九路軍總指揮魯滌平將先期到達江西歸入指揮的7個師及1個旅編成三個縱隊,限定在11月5日前在各地集中。11月5日,魯滌平下達第一次總攻令,採取「並進長追」的戰略,三個縱隊分別向袁水兩岸推進,將紅一方面軍消滅於清江至分宜段的袁水流域。
紅軍方面,於11月1日開始採取了「誘敵深入」的撤退計劃,主動放棄大部分蘇區,將主力移到贛江東岸。毛澤東、朱德率領紅一軍團的紅四軍、紅十二軍、紅二十軍和紅三軍團按照命令離開袁水流域。
由於紅軍先期撤退,使魯滌平第一縱隊在11月7日前進至袁水流域撲了一次空,打亂了第一期作戰計劃。
紅軍根據地中心於12月1日轉移到黃陂、小布一帶,準備在此同國軍展開決戰,進行戰略反攻。在實行戰略撤退的同時,又派紅十二軍軍長羅炳輝率紅35師偽裝成紅軍主力,赴興國東北誘敵,把國軍引向中央蘇區中部地區,以便伺機予以各個擊破。從11月7日至12月初,由於紅軍有計劃地實行戰略退卻,國軍雖步步緊逼,攻城奪地,然始終找不到紅軍主力決戰。
12月上旬,蔣中正親自到南昌舉行「剿共軍事會議」,策劃新的圍剿計劃,力圖將紅軍主力一舉掃平。
12月16日,魯滌平下達第三次總攻令,下令各軍向中央蘇區實施向心攻擊,各師以公秉藩新編第5師和張輝瓚第18師進展最快。12月19日,新編第5師攻至東固附近的九寸嶺大山,發起東固戰役,紅十二軍第35師抵抗一陣後便主動撤出戰鬥。此役國軍雖勝,但被其打敗的並非紅軍主力。
12月29日,魯滌平下達進攻令,以殲滅紅軍及收復寧都為目的。紅一方面軍則集中四萬兵力,在國軍部署尚未來得及完全實施之前,開始展開反圍剿戰略反攻。
12月30日紅軍在龍岡切斷了張輝瓚18師師部和東固第54旅的聯略,完成了對張18師的包圍,將張18師壓制在毛家坪、萬功山一帶,張輝瓚企圖分路突圍,但均被紅軍截擊無法成功。紅三軍當晚全殲張輝瓚師部和2個旅計9000餘人,師長張輝瓚、旅長王捷俊等人全被俘獲。僅52旅長戴岳逃出龍岡,潛回南昌。
張輝瓚第18師被殲,國軍全線震動,公秉藩增援中途聽到敗訊後,趕緊回頭撤回東固。第18師的朱耀華第54旅也慌忙從途中轉頭北撤富田。國軍因電訊中斷,各軍情況不明,更不明紅軍的動向。
1931年1月3日早晨,紅軍從西、南、北三面向東韶展開攻擊。國軍50師雖居高臨下,以密集火力阻止紅軍衝擊。但下午紅軍攻佔了黃泥這個制高點,50師已處於紅軍的火網之下。下午4時,紅軍全線發起猛攻,迅速突破50師各處陣地。50師陷於混亂,官兵四散逃竄。譚道源率領殘部向東北方向逃到撫州。此役國軍被殲數千人,繳槍6千多支。。
毛炳文、許克祥2師得知譚道源師已經被紅軍擊潰,急忙向北撤離,其餘各部隨之撤退。紅軍在半個月的時間裡,經東固、龍崗和東韶三次戰役,殲滅國軍一個師部三個旅,斃俘1.5萬餘人,繳獲各種槍支1.2萬多件,國軍第一次江西剿共宣告失敗。
歷史影響:
紅一方面軍在龍岡、東韶兩戰勝利後,即轉入戰略進攻,向廣昌、寧都、永豐、樂安、南豐等縣境展開攻勢,擴大了中央蘇區的範圍。
共產黨方面經此一役士氣大振,樹立起了與國民政府武裝對抗的信心。毛澤東也由於此一勝利,鞏固了因富田事變而遭到動搖的聲望,更加確立了對紅一方面軍的絕對領導。
而國民政府經此一戰後,認識到了紅軍已成氣候,無法單憑一省之力消滅,遂在此後的4年多又組織了四次圍剿戰爭,終於在1935年底將紅軍擊敗,迫使其進行長征,並收復了紅軍占領多時的贛南、閩西等地。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