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整軍方案
整軍方案
時間
1946年02月25日 ~ 1946年02月25日
地點
重慶
相關人物
張治中
、
周恩來
、
馬歇爾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整軍方案是1946年2月25日國民政府代表張治中、中共代表周恩來,在美國總統特使馬歇爾的調停下達成的部隊整編方案,協議將中共軍隊整編為中華民國國軍的一部分。
該協定是繼政治協商會議之後國共兩黨為貫徹政協軍隊國家化決議而達成的又一重大成果。該協定原定在兩個星期內由中共和國府向三人軍事小組提交各自軍隊表冊作為整編過程第一步,但因國共矛盾日趨尖銳,中共未提交表冊,協定遲遲未能執行,終因第二次國共內戰全面爆發而流產。
背景:
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共軍隊圍繞日軍受降區和東北問題展開激烈爭奪,抗戰才結束沒多久,國共雙方就相繼爆發上黨戰役,平綏戰役等。
1946年1月10日,為迎接政治協商會議,國共兩黨在美國馬歇爾調停下達成了停戰令,該停戰令是國共兩黨為結束內戰而達成的一個重要成果。
隨後國共兩黨在政治協商會議上達成了五項協議,其中軍事問題協議則明確了軍隊國家化的方針,該方針要求雖然國民政府可以進行改組以容納各政黨,但是國家不能存在政府軍以外的軍隊,實行軍黨分立、軍民分治,希望能就此解決國共在軍事上的對立與衝突。
Top
發生過程:
因1月停戰令後雙方須立即著手軍隊整編,以防止軍隊重新爆發衝突,因此在政治協商會議之後,軍事三人小組就整編軍隊問題開始實質性協商。周恩來在接受記者提問的時候也表示了取消中共軍隊黨組織的意願。
協商發生的主要分歧在於整編和混編問題,張治中希望混編即國共軍隊徹底融合,但周恩來堅持統編,即以師為單位,一個軍中若中共兩個師則中共提名軍長;若國軍兩個師則國軍提名軍長。另外護路隊問題也是爭議關鍵,周恩來反對以軍隊作為護路隊,只需要軍警護路;而國府堅持為保護鐵路必須由交通部下屬18個團的軍隊護路。
三方在2月11日開始到22日經過多次協商,終於達成了決議。該協定雙方作出大量妥協,尤其在統編和混編問題上,國府讓步採用了周恩來的統編建議,這意味著國共軍整編之後仍然各自保留師級單位,並未真正達到軍隊國家化的要求。具體的整編比例,最終達成意見是全國軍隊總共六十個師,中共則占十個師。
因此時蔣中正赴南京召開軍事復員會議,故拖延數日後才正式公布整軍協定。2月25日下午四時,雙方簽字後正式公布了整軍方案,共計八條二十三節。
歷史影響:
整軍方案簽署後,三人軍事小組依據政協決議巡視全國各地停戰區域,確保停戰令執行。三方在漢口表示,出巡目的在於澄清異見,當面解釋整軍目的。3月5日,三人返回重慶。下一階段任務是達成東北停戰協定,這是國共內戰前雙方關係的最佳時期。然而此時因馬歇爾赴美述職,故3月11日離開重慶,直到4月23日才返回。此段時間裡,國共關係急劇惡化,到4月底,雙方已經開始瀕臨大戰的邊緣。
按照整軍協議,中共應在3月下旬之前提交中共軍隊的表冊。3月26日,國民政府按照整軍協定,向軍事三人小組提交了政府軍90個師的表冊和前兩個月部隊復員次序表冊;但中共拒絕提交表冊,並堅持說,因為國民黨未能履行一致同意的政協決議,因此直到達成履行政協決議通過的完全公開協議,他們才會提交參見國民政府委員會名單和所要求部隊表冊。
在這種情況下,軍隊整編方案的貫徹實施被無限期擱置下來。4月開始,東北開始爆發軍事衝突,這時中原尚未開戰。但6月第二次停戰令結束之後,中原地區也開始了軍事衝突。雖然全國軍事衝突爆發,但是直到11月制憲國民大會時,軍事衝突仍受到南京國共談判代表的約束而未能放手大打。1947年3月,中共代表被迫撤離南京,國共軍隊徹底失去制約,大戰終於爆發。1947年7月31日,中共正式宣布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此整軍方案完全失效。
依據整軍協議規定,國軍在隴海路以南的部隊接受了整編,隴海路以北和運動中的部隊未能整編。例如南京的七十四軍整編為七十四師。但中共方面,僅聶榮臻的華北晉察冀部隊整編,其他部隊不僅未能整編,還大舉擴編,如林彪羅榮桓的東北民主聯軍。
另外,整編軍隊影響到國軍中所謂「雜牌軍」的作戰士氣,國軍內部發生過激烈的爭論。在整軍過程中,不同軍系受到不同待遇,有部分中央嫡系部隊不只不被裁編,反而擴充。而一些地方軍系部隊遭到裁撤,甚至造成不少官兵以為只要平定共匪無異縮短自己的職業生涯,因為害怕失業導致作戰不積極。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