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軍統局
軍統局
時間
1937年04月 ~ 1946年08月
地點
南京、重慶
相關人物
蔣中正
、
戴笠
、
陳立夫
、
毛人鳳
資料來源:新浪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局,前身是中國國民黨黨團組織「復興社」下屬的「特務處」。是1938年至1946年間中華民國情報機關之一,早期的領導人為戴笠,1946年戴笠死後由毛人鳳繼任。
軍統局的特工人員最多時近5萬名,專門以監視、綁架、逮捕和暗殺等手段進行活動。軍統局在許多地方都設有集中營、秘密監獄和看守所。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軍統也從事一些秘密活動搜集敵方情報。日本占領區的重要潛伏組織不少來自軍統,也有相當數量的軍統人員投降日本。
1949年,軍統主要機構撤至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留在中國大陸的軍統人員嚴厲清洗,到1950年代中,軍統在大陸地區消失。
背景:
1928年初,國民黨在中央組織部中設立專職情報的「黨務調查科」,此時,軍隊系統也有「參謀本部第二廳」,負責軍事諜報與電訊偵測。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國民政府和蔣中正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央政府的集權,以加強國家統一,為日後全面抗戰做準備,效仿義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組織的「黑衫黨」,在黃埔系軍人賀衷寒、戴笠、鄭介民、康澤等人的策劃下,組織了一個以軍人為主體的「中華復興社」(有人稱藍衣社)。
1932年又在復興社內設核心組織力行社,設有一個專門進行諜報、暗殺活動的特務處,它即是軍統局的最前身,由戴笠擔任處長。
另外,1932年,黨務調查科擴充為「特工總部」,1935年改組為「黨務調查處」,進一步加強情報特務工作。
Top
發生過程:
1937年4月,徐恩曾負責的「黨務調查處」與戴笠負責的「力行社」合併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由陳立夫任局長;原調查處為一處負責黨務,仍由徐恩曾任處長;原力行社為二處負責特務,仍屬戴笠管理。初創階段的國民黨特務機關,組織機構變動相當頻繁。
1937年七七事變全國抗戰,1938年春,蔣中正為了防止日諜漢奸活動,提高工作效率,增強抗戰力量,在3月29日召開的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上決定把原有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改組,擴大成為3個公開的特務組織:
1.以第一處為基礎,建立隸屬中央黨部秘書處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中統或中統局,局長由國民黨中央秘書長朱家驊兼任,徐恩曾任副局長,由徐負責日常實際工作。
2.第二處擴大為隸屬軍事委員會辦公廳的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首任局長由陳立夫兼任,戴笠任副局長。
3.隸屬軍事委員會辦公廳的特檢處,主管郵電檢查。
軍統局的組織形式是局-區-站-組-隊,有的地方設有相當區、站的辦事處。組是軍統局特工組織的基本單位。由於任務不同,組又分普通組、潛伏組、行動組、策反組、隨軍組、防諜組等。每組通常由十人左右組成。
軍統局內勤組織共有八處、六室、一所,軍統的特工人員分布到國民黨的軍隊、警察、行政機關以及交通運輸等各個部門。
此外,軍統局還設有電訊組織、武裝組織、訓練機構以及在軍、政、警、憲等機關中的控制運用組織和特種組織。如中共一大代表張國燾主持的特種政治問題研究所。
除負責刺探情報,進行反諜工作外,軍統局亦以刺殺等手段執行情報任務。抗戰期間軍統局曾多次刺殺投日的軍政人員,如暗殺張嘯林、唐經,暗殺未成的有殷汝耕、季雲卿、汪精衛、周佛海。而隸屬軍統的各個「游擊司令部」和「交通警察大隊」則深入日本占領區開展廣泛的游擊戰,對打擊日軍和漢奸,起了不小的作用。
軍統搜集情報的方法很多,但主要途徑有兩條,一是進行電訊偵測、破譯,從中獲得情報。1937年8月,中國空軍取得了開戰之初的「814空戰大捷」,就是由於特務處事先提供了準確的情報。二是派員打入日偽內部搜集情報。
1944年12月,美國海軍根據軍統打入日軍內部的女特工的情報,出動飛機一舉炸沉了隱蔽在琉球、澎湖列島附近的日艦隊「大小船隻83艘,擊毀飛機210架。由於情報準確,美國羅斯福總統曾專函致謝。
軍統局還於中日戰爭期間與美國情報體系建立合作關係,於1943年成立了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
中美合作所成立後,其提供的情報成為美海軍對日作戰之主要情報來源。從1944年至抗戰勝利,中美所供給美軍的重要情報達四千一百四十九件之多。其中供給美國潛艇司令部之150餘件情報,即曾使他們順利擊沉敵人大型軍艦25艘,共約20萬噸。所擊沉小型軍艦及貨運船隻,又數倍於此。
歷史影響:
軍統的存在,是國民政府在掌握對內、外情報工作的一大利器,但其採取的手段及正當性卻常為人詬病。
1946年戴笠乘坐飛機失事死後,軍統局進行改組,其公開特務武裝部分與軍委會軍令部二廳合併為國防部第二廳,由鄭介民任廳長;軍統局的正式名稱亦改為國防部保密局,毛人鳳為局長。專責保密防諜工作,確保國家安全。
1949年,國府遷台。1950年6月,保密局恢復正式編組,於台北士林芝山岩設立局本部,持續執行情報蒐集,並參與台灣省工作委員會案及台北市工作委員會案等案件。
1955年,情報機構改制,保密局改組為國防部情報局,保防偵查等業務撥歸「司法行政部調查局」,即今法務部調查局接管。一般說來,該階段先後實際執行者為毛人鳳與蔣經國。
1984年發生江南案,當時之情報局長汪希苓亦被捕入獄,情報局再次大改組。1985年7月1日,情報局與國防部特種情報室併編成立國防部軍事情報局,隸屬國防部參謀本部,受參謀總長直接指揮。
Top
中外雜誌 102
‧
從「九一八」到「七七」(上)──關山煙塵記第一章
中外雜誌 323
‧
往事雜憶(二﹚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