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省港大罷工
省港大罷工
時間
1925年06月19日 ~ 1926年10月10日
地點
香港、廣州
相關人物
鄧中夏
、
廖仲愷
資料來源:舊日足跡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省港大罷工是一場在1925年6月至1926年10月在香港和廣州發生的大規模、長時間大罷工。由於上海發生英籍巡捕開鎗射殺示威民眾的五卅慘案,數以十萬計的工人在中國國民黨及廣州國民政府支持和組織下離開英國殖民地香港的工作崗位,廣州政府並且封鎖香港交通運輸。
罷工最高潮一度有十三、四萬人離港,前往廣州、佛山等地。香港市面一度恐慌,至7月中旬後才稍為回復。但經濟受經濟封鎖影響出現蕭條,1925年香港出入口貨總值只有1924年的一半。
直到1926年6月,國民政府派宋子文、陳公博及陳友仁與英國政府談判罷工問題,港督覆函指「罷工實際已成過去」。至9月18日,國民政府宣布於10月10日解除對香港封鎖。10月10日,罷工委員會解散,省港大罷工正式宣告結束。
事件背景:
1925年5月中,上海發生工潮,工人領袖顧正紅被殺。學生示威聲援,被租界的英籍巡捕開鎗射殺,十三人死,數十人重傷,是為五卅慘案。
事件引起全中國出現反抗外國在華勢力的運動,各地直接參加聲援運動的人數估計有一千二百萬人。當中日本及英國更為矛頭所指。
香港的工會由中華全國總工會總書記、共產黨人鄧中夏及香港海員工會的蘇兆征等人以中國國民黨員身分組織,以全國總工會名義,召集香港各工會聯席會議,成立全港工團聯合會,決議罷工。
Top
發生過程:
6月19日起,各個由指揮的工會,包括:電車、印刷、船務、首先響應,三日內即有二萬人離開崗位,返回廣州。各學校學生亦同時罷課。在廣州,沙面英租界的華工亦於6月21日起響應,拒向英商及領事館提供服務。
當時的廣州國民政府處於聯俄容共時期,在國民黨及共產黨以國民黨名義組織下,廣東各界巡行大示威,赴會者包括省港澳各團體,省內國立市公私立等大小男女學校、商界各團體、農民團體及黃埔學生軍、粵軍、湘軍、警衛軍等,人數十萬餘眾。
會場分為三部分﹕工農界會場由譚平山主持;學商界會場由伍朝樞、鄒魯主持;軍界會場由汪精衛主持。並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胡漢民宣讀國民黨決議案,請國民黨中央黨部代表廖仲愷演說、廣州特別市代表孫哲生演說,商界協會代表甘乃光演說,演畢,宣布散會巡行。結果釀成衝突,英軍指遊行者越界並威脅租界人命財產,向部份群眾開火射擊,造成五十多人死亡,稱沙基慘案。
同時廣州政府由國民黨中央委員兼工人部長廖仲愷的主導下,決定援助香港工人回廣州生活。7月6日,成立省港罷工委員會,下設各部門主持罷工,成立二千多人的工人武裝糾察隊,封鎖香港,禁止糧食輸出香港及經香港之貨物入口。
香港政府對事件最初持強硬態度,認為廣州政府受俄國共黨支助,要求倫敦派遣海軍封鎖華南各港口;並且試圖煽動反對廣州政府的地方軍事力量進攻廣州。不過英廷指示港府必須保持克制。至1925年年底,對峙開始出現緩和現象。原本主張強硬的港督司徒拔離任,新任港督金文泰11月到任後,表現出較為友善態度,派出輔政司到廣州與國民政府談判解決罷工。
至1926年初,國民政府內部出現微妙變化。廖仲愷先於1925年8月底被暗殺。而省港罷工委員會於1926年3月初因中山艦事件而被蔣中正繳械。4月初以後,國民政府開始北伐,注意力有所轉移,大罷工逐漸鬆懈。
至6月,國民政府派宋子文、陳公博及陳友仁與英國政府談判罷工問題,港督覆函指「罷工實際已成過去」。至9月18日,國民政府宣布將於10月10日解除對香港封鎖。10月10日,罷工委員會解散,省港大罷工正式宣告結束。
歷史影響:
省港大罷工是第一次國共合作下國共兩黨共同領導的一次成功的運動。省港大罷工共持續16個月,是世界工人運動史上時間最長的一次罷工。
省港大罷工期間,有十三、四萬人離港,前往廣州、佛山等地。香港市面一度恐慌,至7月中旬後才稍為回復。但經濟受經濟封鎖影響出現蕭條,1925年香港出入口貨總值只有1924年的一半,大量商戶倒閉,政府收入大減,向倫敦借款三百萬英鎊以渡過難關。
由於當時省港交通阻礙,航運停頓,使到在香港身故的華人不便運回大陸原藉安葬,只好暫存在香港的東華義莊,再加上已存放在東華三院義莊的棺木骨殖亦不能落船運送回鄉,東華義莊在罷工的衝擊下,運送服務中止,日積月累,一度導致義莊不敷應用。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