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哈爾濱保衛戰
哈爾濱保衛戰
時間
1932年01月25日 ~ 1932年02月04日
地點
哈爾濱
相關人物
馬占山
、
土肥原賢二
、
丁超
、
熙洽
、
張景惠
、
李杜
、
馮占海
資料來源:好搜圖片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哈爾濱保衛戰發生於1932年1月25日至2月4日,是抗日戰爭初期日本帝國滿洲入侵行動之一部份,也是東北淪陷前最大規模的一場戰役。
1931年9月18日,日軍炮轟瀋陽中國駐軍北大營,悍然對東北發動武裝行動,由於國民政府奉行不抗政策,希望交由國際調停,因此不到三個月,東北大部分地區幾乎完全淪入敵手。
由於哈爾濱是東北的鐵路樞紐,一直是日軍進攻目標,1932年2月3號大批日軍在飛機,坦克掩護下,從西,南方向進攻哈爾濱,東北軍將領李杜、丁超、馮占海率領的吉林自衛軍、中東路護路軍等相繼奔赴前線迎敵。
由於雙方實力懸殊,武器配備精良的關東軍雖然遭受不小的抵抗,但仍掌握住戰場優勢,防守哈爾濱的自衛軍邊打邊退,損失摻重,二天後日軍獲勝,哈爾濱淪陷。至此,東北的大規模軍事戰役結束,抗日行動轉為小規模的游擊戰。
事件背景:
哈爾濱為東北門戶,是北滿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裡既是中蘇共管的中東鐵路的樞紐,又是華洋雜處的國際市場。該市是東三省特別行政區署所在地,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一度想進攻哈爾濱,但日本政府擔心蘇聯的干涉而遭到陸相南次郎的阻止。
日軍侵占齊齊哈爾後,抵近蘇聯國境。由於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李維諾夫向日本重申實行不幹涉政策,因而助長了日本的侵略氣焰。
哈爾濱特區行政長官張景惠於9月27日宣布成立「東省特區治安維持會」,自任會長,叛國投敵,並利用日軍供給的大批軍火,招募偽特區警察部隊,擴充武裝力量。
同年11月,以誠允為主席的吉林省抗日政府在賓縣、以馬占山為主席的黑龍江抗日政府在海倫相繼設署辦公,駐吉林東北邊防軍副司令長官公署衛隊團團長馮占海拒絕投降日軍,率全團3000人宣布抗日討逆,由吉林省永吉縣境開赴舒蘭縣城,然後聯合宮長海、姚秉乾2支以綠林武裝為基礎編成的救國軍,組成吉林抗日救國軍,馮任司令。
11月12日,吉林省臨時政府在賓縣成立,馮占海被任命為警備司令兼第1旅旅長,宮、姚兩部也分別編為騎兵旅,歸馮占海指揮。這一系列抗日舉動極大地鼓舞了吉、黑兩省人民的抗日鬥志。日本關東軍為進攻哈爾濱,首先要以武力討伐抗日武裝。
Top
發生過程:
1932年1月25日,馮占海、李杜率部進至哈爾濱東郊,第22、第26、第28旅先後宣布起兵響應。26日晨,馮、李兩部分四路進入市區,將5個警察總隊強行解除武裝,共繳槍3000餘支和重武器一批;並將第26、第28旅和1個團置於上號地區:馮占海部4個旅和兩個支隊置於三棵樹、南崗地區,將第22旅置於雙城堡,準備抗擊日軍進攻。同日午後,日軍飛機向哈爾濱散髮傳單,公然限令抗日軍即日退出哈市;日本駐哈領事館也向各國領事館發出通告,聲言日軍將於28日3時進入哈市。
26日,馮占海聯合依蘭鎮守使李杜進駐哈爾濱。27日凌晨,偽吉林剿匪司令于深澄指揮2個旅向上號、三棵樹、南崗地區發動進攻,日軍飛機對三棵樹、南崗地區狂轟濫炸。擔任該地區防禦任務的2個旅頑強抵抗,戰鬥異常激烈;不久,馮占海等率預備隊投入戰鬥,一邊開展政治攻勢,一邊猛攻,偽軍不支,向拉林倉方向敗退。
擔任上號防禦任務的部隊戰鬥十分頑強,斃傷大批日偽軍,擊落飛機1架,並爭取偽軍團長田德勝率部起義,到傍晚,將偽軍擊退。
28日上午,抗日軍進至極樂寺、文廟一線,在炮火支援下攻占新發屯附近有利地形;騎兵旅繞至偽軍側後發動猛攻,偽軍全線潰敗,向阿城方向逃走;宮長海率騎兵追擊15公里,俘大批偽軍。經27日、28日兩天激戰,擊退日偽軍對哈爾濱的第一次進犯。
1932年1月28日晨,本莊繁藉口護僑直接出兵進攻哈爾濱,命關東軍第3旅團長谷部照率第4聯隊、炮兵大隊及坦克2輛,從長春乘火車去哈爾濱作戰。29日又下達作戰命令:第2師團向長春集結,爾後以車運至哈爾濱;混成第4旅團一部,從齊齊哈爾以車運至安達、肇東,從哈爾濱北面策應第2師團作戰;關東軍飛行隊第1、第3、第8、第9中隊掩護第2師團集結、開進和進攻。
長谷部率第4聯隊從長春乘火車出發。由於鐵路多處被東北軍破壞,29日拂曉,其列車到達松花江南岸的老哨溝一帶時即受到東北軍的攻擊。日軍立即改為攻擊前進,在不斷遭到阻擊的情況下,於當晚進至三岔河以北的石頭城子村。
30日20時許,日軍第3旅團長谷部支隊、軍車2列先後開進雙城車站,擬在雙城宿營,翌日再向哈爾濱進攻。趙毅部正在此設伏。
日軍先頭部隊軍車2列到站後,日軍下車集結,準備部署對哈爾濱的進攻。設伏部隊乘敵架槍吃飯、毫無準備的有利時機,突然從三面發起攻擊,以猛烈的火力將敵壓迫於站台上下,繼而以刺刀、手榴彈與敵展開白刃戰。日軍措手不及,死傷甚重。次日,日軍由長春派出重兵,在飛機、大炮和坦克支援下,向雙城堡發動進攻;趙旅困守孤城,傷亡團長以下600餘人,被迫放棄雙城堡,退到哈爾濱,雙城失守,哈爾濱門戶洞開。
自衛軍將大部兵力配置於哈市城南及東南、西南的顧鄉約屯、病院街、舊哈爾濱城、拉拉屯一線。同日,依蘭鎮守使兼第24旅旅長李杜、吉林省警備軍司令馮占海、第26旅旅長邢占清、第22旅旅長趙毅以及代理護路軍司令兼第28旅旅長丁超、吉林警務處處長王之佑等決定聯合編成吉林省自衛軍,公推李杜為司令,馮占海為副司令,王之佑為前敵總指揮;並決定以第22、第24、第26、第28旅擔任哈爾濱城防,以馮占海率第1旅等部繞道襲擊吉林和長春,以阻止日軍進攻。
日軍第2師團各部於1932年2月3日先後到達葦塘溝河地區。以多門為師團長的日軍第2師團,開始進攻哈爾濱外圍自衛軍前哨陣地,第2師團之第3步兵旅團和偽吉林剿匪司令於深澄指揮5個旅為右翼縱隊,向秦家崗、南崗、上號地區中國守軍進攻;日軍步兵第15旅團為左翼縱隊,經松花江畔八里堡向顧鄉屯進攻;經戰鬥自衛軍前哨陣地全部失守,退回基本陣地。
4日晨,日軍發起總攻,自衛軍全部投入戰鬥,下午,日軍展開於鐵路兩側的顧鄉約屯以南、永發屯、楊馬架一線,第3旅團在鐵路以東,第15旅團在鐵路以西。炮火準備後,日軍發起攻擊。吉林自衛軍利用工事和村莊房屋頑強抵抗,炮兵集中火力對進攻的敵軍實施殲滅射擊,殺傷了大量敵人。日軍攻擊頓挫,轉為就地防守。至16時,楊馬架至永發屯地段被日軍占領。
自衛軍頑強抵抗,日軍轉為重點進攻,其左翼縱隊猛攻顧鄉屯;防守該地自衛軍第28旅利用民房、墻垣堅決抗擊,但旅長王瑞華卻臨陣脫逃,部隊失去指揮,只得放棄陣地退入市區。日軍右翼縱隊猛攻自衛軍26旅防區,旅長邢占清率部拚死抗擊,終因裝備懸殊,被迫放棄南崗陣地,退到十六道街江壩上。
在此前後,王之佑指揮西、南防線也相繼失守。在此緊急時刻總司令李杜親臨前線,組織部隊在市區邊緣構成第三防線,戰至天黑,將日軍阻止於原地。
1932年2月5日拂曉,自衛軍開始反擊,首先以炮兵實施火力準備,對鐵路以東的日軍第3旅團陣地集中射擊,爾後步兵開始出擊。第一線日軍陷於苦戰困境。第2師團長多門二郎急令炮兵對反擊的自衛軍實施攔阻射擊,並將坦克隊和預備隊投入反擊。
飛行隊的4個中隊從雙城臨時前進機場起飛,輪番轟炸、掃射,以支援地面部隊作戰。戰鬥異常激烈,雙方傷亡均眾。由於自衛軍沒有空軍支援,日軍飛機威脅甚大,於5日下午全線撤至哈爾濱以東地區,日軍進入哈爾濱市,哈爾濱隨即淪陷。
歷史影響:
哈爾濱的淪陷標誌著在東北三省的抗日政權和東北軍的瓦解,以東北軍為主體的抵抗活動趨於消沉,大規模的正面軍事抵抗結束,代之而起的是各地義勇軍的抗日鬥爭。哈爾濱被占領後,日本將731部隊在此建立,開始進行細菌戰研究。
另外,在哈爾濱保衛戰後,日本關東軍向抗日軍領袖馬占山提供一百萬美元的黃金,以換取其投奔到新成立的滿洲國軍。由於丁超等將領被擊敗,於是馬占山決定在1932年2月14日同意條件,並保留其黑龍江省省長職務假意與日本人合作。
不久後,1911年退位的末代皇帝溥儀,在奉天的「東北政務會議」上出任新獨立國家滿洲國的臨時執政,其成員內就包括馬占山。第2天的3月1日,滿洲國政府成立,馬占山被任命為戰爭部長兼省長。
1個月之後,馬占山於同年4月1日從黑河秘密逃出,通過無線電發出了東北全境徹底抗戰的呼籲,並組織了東北救國抗日聯軍,繼續進行游擊抗日活動。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