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香港重光
香港重光
時間
1945年08月15日 ~ 1945年08月15日
地點
香港
相關人物
香港重光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香港重光是指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終戰,無條件投降,英國重新收回香港治權,結束三年零八個月的日佔時期。

1941年12月25日,日本佔領香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結束3年零8個月的香港日治時期,同年8月30日,香港重光,英國恢復統治香港。

1945年9月16日,英國皇家海軍夏愨少將代表中國戰區及英國,接受日本陸軍岡田梅吉少將和海軍藤田類太郎中將投降,並在中國代表潘華國少將、美國代表威廉臣上校及加拿大代表凱氏上校見證下,於香港總督府簽署香港的受降文件。

1946年起,香港政府把8月30日訂為香港重光紀念日,以紀念英國於1945當日正式重新管治香港。重光紀念日還被定為公眾假期。自1968年起,重光紀念日改為8月最後的星期一及之前的星期六。

事件背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終戰,無條件投降。這為香港帶來了一個重要的新問題,就是香港主權應該歸屬哪個國家。當時輿論普遍認為,香港是英國殖民主義與帝國主義的象徵,加上中華民國在戰爭過程中已躋身大國之列,亦希望消除所有不平等條約和治外法權;以及香港為盟軍中國戰區廣東作戰區的一部分,所以應把香港歸還中華民國。

早於日本投降前數年,美國總統羅斯福亦曾認為英國政府應該放棄香港,並歸還給中國發展為國際自由港。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亦希望能收回香港。

1942年10月9日,美國國務院正式通知中國外交部長宋子文,美國願意立即與中國談判廢除美中之間不平等條約。次日,英、美政府分別發表聲明,準備與中國政府談判,立即放棄在中國的「治外法權」。隨即宋子文、英國駐華大使薛穆分別代表中、英政府在重慶開始外交談判。

1942年10月13日,中方就英方的草案,提出了一份修訂草案,包括了廢除1898年6月9日簽訂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即中國要求在戰後收回新界。1942年12月21日,邱吉爾主持了英國戰時內閣會議,決定交還『新界』問題不屬於該條約的範圍。

1942年12月25日,薛穆將英方的立場通知了中國政府。12月30日,英國戰時內閣會議做出最後決議,「拒絕討論中國(在戰後收回新界)的要求」。12月30日,薛穆照會宋子文英國最終立場是要麼接受條約不含新界歸屬、要麼談判完全破裂。1942年12月31日中國政府照會英國:不將「新界」問題與取消治外法權合併提出。

1943年1月11日,中國外交部長宋子文、英國駐華大使薛穆、黎吉生在重慶簽署《中英關於取消英國在華治外法權及其有關條約與換文》(即中英新約),其中,沒有涉及「新界」的任何內容。

但因國共鬥爭激烈,為免中國共產黨乘機接收包括香港在內的日本佔領地,於是向英國政府抗議交涉。另一方面,基於戰爭勝利,英國則強烈希望戰後保持所有遠東殖民地,包括香港這個英國的遠東海軍基地及商業中心,所以英國在投降前已計劃派軍隊快速收回香港,並盡速建立軍政府,以造成保持香港統治權的既定事實。而在英國的強硬態度及戰勝國之間的利益關係之下,香港的歸屬問題並沒有在戰後的國際會議上提出過。

英國殖民地部在1943年10月成立香港計劃小組(Hong Kong Planning Unit),由已退休的前香港輔政司史美(Norman L. Smith)領導,後由殖民地部官員麥道高擔任組長,連同殖民地部香港司官員,對戰後重新管治事務進行籌備工作。1943年12月13日,英國戰時內閣正式通過決議,宣布英國戰後不打算放棄任何領土。1944年7月12日,英國政府最終確定了「用武力重占香港」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