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人物
-> 宋子文
宋子文
1894-1971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宋
名字
子文
生日
1894年12月04日
卒日
1971年04月26日
籍貫
廣東省文昌縣(今屬海南)
組織
中國國民黨
學歷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
相關事件
黃金十年
、
關稅自主
、
首都計畫
、
黃金運台
、
駝峰航線
、
廢兩改元
、
十年建設(黃金十年)
、
李頓調查團
、
中美中英平等新約
、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
南京十年(黃金十年)
、
外蒙獨立
、
香港重光
、
國聯調查團
、
簽署聯合國憲章
、
九龍事件
、
四大家族
、
民國通貨膨脹
、
行刺宋子文
、
中國黑室
、
民國LV女郎
、
上海跑馬場
、
上海跑馬總會
、
上海跑馬廳
、
往事如煙
、
國統區通貨膨脹
、
四行二局
、
遷都之爭
、
整理黨務案
生平
期刊
專書
照片
年表
其它
宋子文,廣東文昌(今屬海南)人,民國政治人物,曾任財政部長、央行總裁、行政院長等職,對國民政府金融政策影響極深,但他的作風也遭時人猛烈批評。宋子文出生於上海,早年入私立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赴美國,入哈佛大學,1915年獲碩士學位;繼入哥倫比亞大學,以經濟學博士學位畢業。1917宋子文年返國,入漢冶萍公司任職,再轉任聯華商業銀行總經理,又創辦大洲實業公司等。1923年宋子文出任孫中山英文秘書、中央銀行籌備員、副行長等,開始打入財政界;之後又擔任廣東政府財政委員會委員、中央銀行行長、董事、廣東財政廳廳長、國民政府財政部部長等。
北伐結束後,宋子文任南京國民政府財政部部長,兼任中央銀行總裁。1930年宋子文當選為國民政府委員兼行政院副院長職,期間一度代理院長,兼任財政委員會委員。1932年兼財政部部長、中央銀行總裁等。西安事變時,宋子文也曾擔任談判的使者之一。抗戰爆發後,宋子文出任中央、中國、交通、中國農民四銀行聯合辦事處理事會常務理事、副主席,1941年任外交部長,與美國國務卿赫爾利(Patrick Jay Hurley)在華盛頓簽署《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協定》(《中美租借協定》)以爭取美援;宋子文認為駐美大使胡適在美援問題上過於消極,兩人關係不佳,宋子文雖有外交才能,但過於積極的遊說反而造成美國政界不滿,且個人生活作風豪奢、缺乏與同事間的溝通,招致國內外各界批評,貪汙流言四起。
1945年宋子文任聯合國大會首席代表,與蘇聯外長莫洛托夫(Vyacheslav M. Molotov)等共為聯合國會議主席,同年5月任行政院院長。1947年3月宋子文辭行政院長,後免去四銀行聯合辦事處理事會常務理事等,調任廣東省政府委員兼省主席、廣州行轅主任、廣州綏靖公署主任等。1949年1月辭職轉赴香港,後移居美國紐約。1971年4月26日宋子文逝世於舊金山。
Top
中外雜誌 16
‧
我為兩陳先生辦謗之經過
中外雜誌 37
‧
戴笠先生二十四年祭
中外雜誌 39
‧
北洋政府財政界怪現象
中外雜誌 41
‧
六十年來的中國(四)
中外雜誌 43
‧
六十年來的中國(六)
中外雜誌 44
‧
六十年來的中國(七)
中外雜誌 47
‧
危城北平與西安事變 抗戰採訪錄第二章
‧
懷俞鴻鈞老友話舊─OK俞和我的淵源
中外雜誌 54
‧
宋子文早年軼事
中外雜誌 55
‧
北站遇刺機警脫身
中外雜誌 59
‧
汪精衛這個人(續完)
中外雜誌 64
‧
金龍四大王─四十年前黃河合龍記
中外雜誌 68
‧
楊永泰遇難記
中外雜誌 69
‧
侍從所見的 中山先生
中外雜誌 76
‧
戰時寶雞的奇蹟
中外雜誌 89
‧
政海秘聞
中外雜誌 92
‧
力行社、復興社史話 抗戰前夕的華北風雲─民族復興運動記之三
‧
體壇前輩軼事﹙三)
中外雜誌 95
‧
戴傳賢的一生(四)
中外雜誌 97
‧
萬耀煌回憶錄(七)
中外雜誌 99
‧
清末民初留美九年(二)
中外雜誌 100
‧
蔣介石先生創造的歷史記錄
中外雜誌 102
‧
束雲章與中國銀行
中外雜誌 103
‧
永懷傅秉長先生
中外雜誌 112
‧
抗戰期中的杜月笙
中外雜誌 118
‧
汪兆銘的一生(三)
中外雜誌 119
‧
衞挺生自傳自序
中外雜誌 124
‧
評介「衛挺生自傳」
中外雜誌 125
‧
主政曲江二三事
中外雜誌 129
‧
抗日情報戰﹙十一﹚-戴笠將軍和他的同志
中外雜誌 131
‧
抗戰時期一頁回憶(二)-赴美洽運鐵路器材記
中外雜誌 133
‧
抗戰時期一頁回憶(三)-赴美洽運鐵路器材記
‧
憶說蔡元培
中外雜誌 134
‧
抗日情報戰(十六)-戴笠將軍和他的同志
‧
革命奇人張靜江
中外雜誌 135
‧
抗戰時期:中國在華府的要員-赴美洽運鐵路器材記終篇
中外雜誌 143
‧
鐵血精忠傳(六)-戴笠史事彙編
中外雜誌 144
‧
西安事變見聞(三)
中外雜誌 145
‧
白崇禧別傳(二)
‧
西安事變見聞(四)
中外雜誌 146
‧
譚延闓父子軼事(續完)
‧
鐵血精忠傳(九)-戴笠史事彙編
中外雜誌 147
‧
鐵血精忠傳(十)-戴笠史事彙編
中外雜誌 150
‧
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水利會工作十五年記
中外雜誌 156
‧
情報風雲之三 戴笠妙計安廣東-戴笠將軍與何峨芳
中外雜誌 159
‧
蘇州壯士顧偉(下)
中外雜誌 162
‧
烽火記閒情-寒操與我第二章
中外雜誌 167
‧
八十自述(下)
中外雜誌 168
‧
西安事變舊夢痕(下)
中外雜誌 169
‧
壯遊八十年之十六 聯合國善後救濟工作(上)-一個工程師的自述
中外雜誌 170
‧
聯合國善後救濟工作(下)-一個工程師的自述壯遊八十年之十七
中外雜誌 172
‧
有功不居.受誣不辯 硬漢孔祥熙
中外雜誌 173
‧
宋慶齡的一生(上)
中外雜誌 174
‧
宋慶齡的一生 (下)
中外雜誌 175
‧
「十大惡人」之一的希特勒
‧
哈里曼回憶錄涉及的中國事(中)
中外雜誌 176
‧
哈里曼回憶錄涉及的中國事(下)
中外雜誌 177
‧
記衛挺生桑蘭谷伉儷
‧
憶張自忠將軍
中外雜誌 185
‧
洋人筆下的宋氏三姊妹
中外雜誌 187
‧
也談宋慶齡-剖析孫宋聯姻經過與宋傾共原因
‧
往事述感(三)
中外雜誌 189
‧
往事述感(五)
中外雜誌 190
‧
八十述略(一)
‧
記孫科博士
中外雜誌 193
‧
宋子文的故事
中外雜誌 194
‧
廣東空軍滄桑史(下)
中外雜誌 195
‧
東北大學六十年
‧
孫文病逝考述(下)
中外雜誌 197
‧
回憶民航空運隊
中外雜誌 199
‧
再為戴笠辯誣-批判中共滿紙謊言以正視聽
‧
羅斯福的毀譽
中外雜誌 200
‧
由壇帖至學府(下)
中外雜誌 201
‧
基督教與中國-憶說衛理公會百週年紀念會
中外雜誌 206
‧
日本侵華內幕(四)-九一八事變陰謀
中外雜誌 209
‧
抗戰時期的中美外交
中外雜誌 210
‧
中美合作抗日秘錄(七)
中外雜誌 211
‧
戴笠的幾個戰場(一)
中外雜誌 214
‧
我與國立中山大學
中外雜誌 216
‧
一個使命的失敗-中國黎巴嫩斷交前後
中外雜誌 218
‧
孫宋聯姻經緯
‧
戴雨農軼事(三)
中外雜誌 219
‧
陳誠將軍二三事-人間閒話之六
中外雜誌 221
‧
大家族的沒落-人間閒話之七
中外雜誌 222
‧
李石曾的世界
中外雜誌 225
‧
外交工作回憶(三)
中外雜誌 228
‧
外交工作回憶(四)
‧
黃菊持贈君-長白山下多麗人之二
中外雜誌 231
‧
蔣公的身教與言教
‧
謎中謎 刺汪案的始末(三)-孫鳳鳴刺汪精衛的真象
中外雜誌 232
‧
謎中謎 刺汪案的始末(四)-孫鳳鳴刺汪精衛的真象
中外雜誌 233
‧
于斌‧貝祖貽‧林頂立-浪跡天涯憶舊遊之四
中外雜誌 237
‧
永懷德澤
中外雜誌 239
‧
外交福將俞鴻鈞(下)
中外雜誌 246
‧
抗戰工作憶述
中外雜誌 248
‧
江湖奇人杜月笙
中外雜誌 249
‧
北大第一位女教授陳衡哲
‧
戴笠的生活片段(一)
中外雜誌 251
‧
悲劇時代英雄:神秘人物張冲(三)
‧
戴笠的生活片段(三)
中外雜誌 252
‧
張靈甫與王耀武
中外雜誌 253
‧
中蘇談判內幕-追記蔣經國先生最動人的演講
中外雜誌 254
‧
梅貽琦傳稿(二)
‧
礦業大王李組紳的傳奇
中外雜誌 258
‧
何應欽傳奇(二﹚
中外雜誌 259
‧
紀念戴季陶老師
中外雜誌 260
‧
受訓、從政小故事(下)-七省主席幕中記之六
‧
關麟徵失勢的內幕-被埋沒的反共戰將
中外雜誌 261
‧
張君勱傳奇(下)-組黨不是兒戲,是賭性命的事
中外雜誌 262
‧
民國奇人戴傳賢(上)
中外雜誌 266
‧
孔祥熙與中信局
中外雜誌 267
‧
川島芳子與溥儀
中外雜誌 270
‧
鐵軍虎將繆培南
中外雜誌 278
‧
歷史的傷口
中外雜誌 281
‧
名士婚姻─悲歡離合之多少
中外雜誌 283
‧
胡適二三事
中外雜誌 286
‧
沈冤大白──我所認知的孫立人將軍
中外雜誌 287
‧
孫立人軼聞錄
中外雜誌 290
‧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學人:桂崇基外方內方
中外雜誌 291
‧
東北風雲錄(二)-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中外雜誌 293
‧
我所認識的尹仲容
中外雜誌 295
‧
共軍吞沒東北內幕
中外雜誌 297
‧
蔣夢麟壯志未酬
中外雜誌 298
‧
憶陳果夫先生
中外雜誌 299
‧
民國革命烈士 彭家珍傳奇
中外雜誌 301
‧
東北風雲錄(十二)-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中外雜誌 307
‧
東北風雲錄(十八)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中外雜誌 308
‧
東北風雲錄(十九)-張作霖、張學良外傳:局長明珠愛上少帥
中外雜誌 309
‧
東北風雲錄之二十-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中外雜誌 310
‧
東北風雲路(廿一)-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中外雜誌 322
‧
一段悲痛史事 五三慘案的真相
中外雜誌 325
‧
談王揖唐與王克敏
中外雜誌 327
‧
反美扶日運動聲中-麥帥邀記者往訪
中外雜誌 329
‧
西北東南行──蔣經國新傳之七
中外雜誌 331
‧
又談劉瑞恒──八十回憶之七
‧
宋子文的奇遇
中外雜誌 333
‧
宋慶齡與孫逸仙之戀
中外雜誌 337
‧
蔣經國訪美遇刺記──溫哈熊回憶錄之三
中外雜誌 340
‧
西安事變回憶錄(上)
中外雜誌 342
‧
宋美齡的故事(中)
中外雜誌 344
‧
中外名人傳(七)
中外雜誌 345
‧
鄧穎超與「跑得快」
中外雜誌 349
‧
財經才子:尹仲容傳奇
中外雜誌 351
‧
看相的故事:顧維鈞婚姻傳奇
‧
真名士.多風流: 一代儒將譚延闓(下)
中外雜誌 355
‧
陳廣沅與民航空運隊
中外雜誌 363
‧
中外名傳(二十六)顧祝同戴陽潘錦瑞葉光黃基蔡維屏戴笠
中外雜誌 364
‧
壯志未酬身先死:戴笠猝逝之謎
中外雜誌 376
‧
中國女性世界之最 宋美齡抗戰訪美行(上)
中外雜誌 378
‧
中國女性世界之最 宋美齡抗戰訪美行(下)
‧
傳奇中的傳奇 汪精衛叛國潛逃 王魯翹河內鋤奸
中外雜誌 383
‧
宋藹齡與孔祥熙(上)
‧
華人之光 軍事長才何世禮
中外雜誌 384
‧
宋藹齡與孔祥熙(下)
‧
輕拋浮名擇善固執 沈昌煥的風骨
中外雜誌 385
‧
縱橫戰海媚共 史廸威在中國
中外雜誌 406
‧
天涯坎坷麗人行 美麗的女共諜 美人才女王瑩(五)
‧
澳大利亞繽紛 外交生涯憶往(十五)
中外雜誌 411
‧
我所知的 五不將軍桂永清
‧
懷念外交戰友沈昌煥
中外雜誌 419
‧
難忘的兩次意外折磨 海軍工作四十年
中外雜誌 423
‧
海軍工作四十年(四) 巧合或迷信?
中外雜誌 429
‧
海軍工作四十年之七廣東軍區司令是個不降之位
中外雜誌 430
‧
台灣經貿發展秘錄(二)
中外雜誌 436
‧
黃金榮上海灘傳奇(下)
中外雜誌 443
‧
湯山抗日血戰親歷記
中外雜誌 447
‧
俄國強佔中國領土經緯(中)
‧
蕭伯納在中國
中外雜誌 449
‧
文教風雲人物誌(一) 我所認識的胡適和蔣夢麟
中外雜誌 450
‧
億萬富豪不留財產給子孫 南僑奇人陳嘉庚(二)
中外雜誌 451
‧
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 宋希濂遭免職經緯
中外雜誌 455
‧
擁護蔣介石委員長抗戰到底 南僑奇人陳嘉庚(七)
中外雜誌 461
‧
海軍老將 楊元忠的滄海波瀾
中外雜誌 471
‧
崢嶸歲月話稅警
中外雜誌 498
‧
傅斯年與立法院
東方雜誌 433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37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38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42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51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78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81
‧
東方論壇-東北關稅的移徵
‧
時事日誌─接第二十九卷第三號─
東方雜誌 482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83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84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87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89
‧
最近兩年度的中國財政
東方雜誌 491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92
‧
時事日誌
‧
熱河失陷後的嚴重形勢
東方雜誌 493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95
‧
我國與國聯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497
‧
時事日誌
‧
從華府會談到倫敦世界經濟會議
東方雜誌 498
‧
美國大借款
東方雜誌 501
‧
時事日誌
‧
國聯與中國之技術合作
東方雜誌 502
‧
日本對於我國與國聯技術合作的反響
東方雜誌 503
‧
中美棉麥借款復興農村
東方雜誌 504
‧
世界經濟會議以後之國際政局
‧
全國經濟委員會擴大組織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08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13
‧
四中全會紀實
東方雜誌 514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15
‧
白銀問題復趨嚴重
東方雜誌 516
‧
白銀問題之發展
東方雜誌 517
‧
全國經濟委員會首次全體會議
‧
銀價問題的檢討
東方雜誌 519
‧
日本反對國際援華聲明與中國外交前途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20
‧
建設西北的序幕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21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23
‧
評第二次全國財政會議
東方雜誌 525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27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55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70
‧
主計制度再釋疑
東方雜誌 581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85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587
‧
三中全會
東方雜誌 592
‧
美國遠東政策之檢討
東方雜誌 595
‧
中央改革粵幣
‧
時事日誌
‧
論最近廣東廢毫改元
東方雜誌 596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606
‧
現代史料-國際反侵略會舉行排日援華會議
東方雜誌 608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 619
‧
最近十年中國財政之進步
東方雜誌 622
‧
現代史料-國際反對轟炸不設防城市大會議決制裁日本
東方雜誌 626
‧
現代史料-吾國最近外交方針
東方雜誌 648
‧
鞏固戰時金融辦法綱要
東方雜誌 688
‧
中美中英平準基金貸款協定簽字
東方雜誌 689
‧
中外通訊社的近況
東方雜誌 713
‧
歐亞戰場並重論
東方雜誌 790
‧
政府宣布經濟緊急措施方案
‧
聯總考慮棉麥援華
東方雜誌 792
‧
三中全會開幕
東方雜誌 794
‧
國民政府改組完成
東方雜誌復刊 973
‧
西安事變時的洛陽
Top
書名:
孫中山傳
‧
第六章 嘔心瀝血獻身國家和平統一 第三節 巨星隕落
書名:
宋慶齡傳
‧
第一章 青少年時代 第一節 家世概述
‧
第二章 在孫中山身邊 第四節 承孫中山的革命遺志
‧
第三章 中華革命的中流砥柱 第一節 在大革命洪流中
‧
第三章 中華革命的中流砥柱 第七節 打通第二次國共合作之路
‧
第三章 中華革命的中流砥柱 第三節 宣佈國民黨「死亡」
‧
第三章 中華革命的中流砥柱 第五節 革命大纛護英華
‧
第三章 中華革命的中流砥柱 第六節 偉大的國際主義者
‧
第三章 中華革命的中流砥柱 第四節 為抗日救亡奔走呼號
‧
第五章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第三節 晚霞滿天垂青史
‧
第四章 為新中國奮鬥 第一節 抗戰初期的戰鬥
‧
第四章 為新中國奮鬥 第二節 組建保衛中國同盟,爭取國際援助
‧
第四章 為新中國奮鬥 第三節 積極援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和根據地
‧
第四章 為新中國奮鬥 第四節 為民族解放事業戰鬥到底
書名:
人物春秋 第三集
‧
追憶余鴻鈞先生
書名:
民國人物新傳
‧
汪精衛的悲劇
書名:
壯遊八十年
‧
十、爭取鐵路器材
‧
十一、聯總救濟工作
‧
十二、行政院就記總署
‧
十三、回憶民航空運隊
‧
十四、避難香江十年
書名:
花落春猶在 第三冊
‧
「二二八」感人的故事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一集
‧
宋子文早年軼事
書名:
戴笠和他的同志
‧
王崇五進出山東
‧
江祖華擅長訓練
‧
何峩芳妙計安東菀
‧
蘇州青年壯士顧偉
書名:
公元一九二七
‧
第一章 躍馬談兵 鏖戰南昌
‧
第七章 寧漢內江 喋血建國
‧
第九章 情定美齡 聯盟煥章
‧
第十一章 蔣宋合璧 縱橫華夏
‧
第三章 亂中智慧 政壇馳騁
‧
第四章 棋高一著 點燃赤貧
書名:
經典女人-孟小冬
‧
第八章 不負重託‧總理重托
書名:
韓復榘與西北軍
‧
46.西北軍解體
‧
47.山東省府
‧
61.驅逐劉珍年
‧
63.濟南南京
‧
66.西安事變
Top
一九二九年五月二十八日,…
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日,宋…
宋慶齡和親屬在社稷壇內的…
1894 年
12月4日
※生於上海的一個基督教徒家庭。 父母取名英文名字“PAULOS”和中文名字“子文”意思是希望兒子做個能想聖徒保羅一樣在中國弘揚基督教的福音,向革命家孫中山一樣在在中國傳播西洋富強之學。
1912 年
早年
※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後留學美國,先後獲哈佛大學經濟學碩士,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返國後先在商界任職,擔任漢冶萍公司上海總辦事處秘書。
1923 年
是年
※宋子文在二姐宋慶齡的引薦下,進入孫中山先生主政的陸海軍大元帥府擔任秘書。
1925 年
9月
※宋子文被任命為國民政府委員、財政部長兼廣東省財政廳長,並擔任中央銀行行長、廣東省政府委員及商務廳長等多項要職。當時北伐尚未展開,宋子文首先在廣東省境內,推動財政統一,分別向各地派出財政處長,要求各機關支出,必須統一向國庫領取,不得任意截留稅款。
1928 年
1月
※宋子文在離任數個月之後,重新擔任國民政府財政部部長,除了籌款外,並且開始推動全國財政統一,「擬請將各項國稅,範圍無論直接、間接,凡現為他項機關所管轄者,一律收歸本部辦理。」
6至7月
※先後召開全國經濟會議與全國財政會議,邀請國內金融、實業界重要人士與會,確定了財政部推動規章、行政、用人、收支四方面統一的方針。隨著國民政府統一全國,宋子文推動財政統一,扭轉了民國建元以來,地方財政各自為政,對中央政府相應不理的態度,宋子文先後向江西、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湖北、湖南、山東、廣東、廣西等省,派出財政部特派員,辦理國稅事宜,並且撤廢由各地私自設卡徵收,多如牛毛的釐金,改為國家統一徵收的貨物稅—統稅,對於促進經濟發展,意義深遠。
除了對內整理財政,宋子文並且在任內,完成了初步的關稅自主,除撤換違抗命令的外籍稅務司外,又要求由財政部審查各個海關稅務司經費的支用情形,並規範海關行政改用中文。
1931 年
1月1日
※中華民國首度實行自主訂定的關稅稅則,對於進口的輕工業產品開徵較高的稅率,以保護國內的民族工業,對於復甦國內經濟,提振國民的自信心,都堪稱為世紀大事。為了進一步加強國庫集中調度的能力,宋子文並主持公布了中央銀行條例,賦予中央銀行各項經營特權,代政府募集,或經理債款、發行貨幣、代理國庫現金之出納及代收各項公款。宋子文並且親自擔任中央銀行總裁,將財政部各項收入,儘量存入中央銀行,使得中央銀行業務得以逐步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銀行。
1933 年
4月5日
※宋子文發布公告,廢兩改元,訓令全國,統一使用由中央造幣局鑄造的銀元,代替各地自行發行通用的銀兩,全國貨幣得以得一,大幅減低過去不同通貨通行,造成彼此交易上的成本與障礙,為不久後誕生的法幣,奠下了堅實的基礎。
是月
※由於軍隊人數多達220餘萬人,國家財力顯然無法負擔,宋子文提出,將軍隊裁減至80萬人,各地軍事勢力不滿編遣政策,爆發了大規模的中原大戰;隨之而來的內憂外患,如日本進逼東北、華北、淞滬,國民政府展開對中共的五次圍剿等,都相應產生大量的軍費需求,預算制度難以落實。
11月
※宋子文離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繼續擔任全國經濟委員會主席、中國銀行董事長、中央、中國、交通、農民四行庫聯合辦事處理事會常務理事、副主席等財經要職,並且發起成立中國建設銀公司,吸引國外資金投資中國。
1934 年
※宋子文親自主持財政部發行救國公債的募款事宜,「今我同胞認購救國公債,即在共同建立強固國家之基礎,決不致受人擊至屈膝」,又在香港與英國交涉平準基金的談判事宜,並且就任「保衛中國同盟」會長,爭取國外友人對抗戰的資金與物資支持。
1940 年
6月
※宋子文代表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蔣中正前往美國,成功地向美國政府爭取鎢砂貸款美元2,500萬,與金屬貸款美元5,000萬;30年4月間,並分別與美國、英國,簽訂中美、中英平準基金協定。美國與英國分別提供5,000萬美元,以及500萬英鎊,維持我國法幣匯價穩定。
1941 年
12月
※日軍偷襲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12月23日
※宋子文被任命為外交部部長,並且常駐於美國爭取盟國援助。
1942 年
1月1日
※宋子文代表我國政府,在「聯合國家共同宣言」上簽字,中華民國被肯定為世界四強之一。
2月
※美國總統羅斯福同意,對中華民國提供5億美元借款,並且先後透過中美租借協定,援助中華民國。
1943 年
1月
※中美、中英簽訂平等新約,取消了在華治外法權與其他特權。
1944 年
12月
※宋子文代理行政院院長,並且擔任中華民國出席聯合國大會首席代表,與聯合國會議主席。
1945 年
5月
※宋子文出任行政院院長,隨即開始進行棘手的復員接收工作,在財政方面,宋子文希望以爭取更多美援的方式紓緩通貨膨脹,但由於復員接收工作屢遭非議,宋氏推動的開放外匯措施,與發售黃金、穩定幣值的政策先後嚴重受挫,財政情況更趨惡化。
1947 年
3月1日
※宋氏辭去行政院長一職。
9月至次年1月
※宋子文擔任廣東省主席。
1949 年
6月
※宋子文長居於美國。
1971 年
4月25日
※去世於美國舊金山。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