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李頓調查團
李頓調查團
時間
1932年01月21日 ~ 1932年10月02日
地點
瀋陽、東京、南京、日內瓦、勒哈弗爾港
相關人物
施肇基
、
顧維鈞
、
蔣中正
、
宋子文
、
犬養毅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李頓調查團,又稱為國聯調查團,成立於1932年1月21日,是國際聯盟為調查九一八事變真相而成立的組織。九一八事變後,國民政府向國聯申訴日本侵略中國領土,國聯受理後,決定組織調查團進行實地調查。調查團由英、法、美、德、義五國組成,團長是英國人李頓爵士,故稱之為李頓調查團。國際聯盟行政院規定他們除調查日本在中國發動九一八事變而形成的滿洲問題外,也調查中國的一般形勢。後來由於控制調查團係列強國家,致使中國國民政府外交部及國際聯合調查委員會中國代表處受到制約,無法發揮更大作用。1932年9月4日調查團完成調查報告書,各委會簽字。10月2日《國聯調查團報告書》在東京、南京和日內瓦同時發表。
背景:
九一八事變後,中國駐國際聯盟代表施肇基奉令,於1931年9月21日向國聯理事會控告日本侵略中國領土,破壞國聯盟約。要求國聯採取行動,制止日本對和平的威脅和形勢的惡化。使危害和平的局勢不致擴大,並恢復到事變爆發前的狀態。
國際聯盟在英、法等大國操縱下採取了縱容態度,國聯理事會就日本武裝侵入中國東北問題爭論了3個月,作過多次決議,既不敢譴責日本,也不能制止日本擴大侵略。在中國代表的一再要求下,1931年12月10日,國聯理事會終於通過決議,決定派遣一個國聯調查團到遠東實地調查九一八事變情況。調查團的任務只限研究中、日糾紛的背景,向國聯提出報告,而無權干預兩國的軍事行動或建議雙方直接交涉。
Top
發生過程:
1932年1月21日,國聯調查團正式成立。調查團由英、美、法、德、義等五國代表組成。團長是英國人李頓爵士,故亦稱為李頓調查團。中國代表為顧維鈞。
調查團臨行前,國聯行政院規定他們除調查日本在中國發動九一八事變而形成的滿洲問題外,也調查中國的一般形勢。因為日本當時宣稱,由於中國的政治形勢關係,中國政府已不能履行它的責任,即不能保護外國利益,特別是日本在滿洲的條約權利和利益。
李頓調查團的行程首先去詢問各列強國家對九一八事變的態度。1932年2月3日,調查團由法國勒哈弗爾港出發,到倫敦、華盛頓。29日到達日本,在東京10天,拜會日本天皇裕仁、首相犬養毅,參拜靖國神社。3月14日抵達中國上海。26日在南京與蔣中正、汪精衛、宋子文等會面。然後遊歷蕪湖、九江、漢口、重慶、宜昌、濟南、天津等。4月21日才抵達瀋陽。這時,日本關東軍已完全控制了中國東北,並成立滿洲國,意在迫使李頓調查團承認既成事實。
李頓調查團在中國東北活動了一個半月。1932年9月4日調查團完成調查報告書,各委會簽字。10月2日《國聯調查團報告書》在東京、南京和日內瓦同時發表。中國外交部公佈調查團報告書章節,報告書共分10章,文長272頁。報告書否定日本的行為是為了自衛,並指出滿洲國之成立乃日本侵略中國之舉動;但又認為由於日本與滿洲有經濟聯繫,故此承認日本對滿洲的關切是「無可厚非」。然而,它認為中國人民只是在已經淪陷的滿洲煽動反日情緒,又反對與日本和議,無助解決問題。故此,滿洲應該獲得自治,但仍為中國控制。
歷史影響:
1933年2月24日,國聯大會以42票贊成,僅日本1票反對,通過了19國委員會接受《李頓調查團報告書》的決議,重申不承認滿洲國。日本於3月28日以抗議該報告書為由,宣佈退出國際聯盟,致使國聯的調查報告書實際上成了一紙空文。
國際聯盟和《李頓調查團報告書》實際上僅是口頭譴責日本對中國東北的侵略,由於國聯毫無武力制裁能力,列強也缺乏伸張正義的體認,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得以一步步進逼,最後終於演變為全面侵華戰爭。
Top
李頓調查團成員、國民黨代…
1932年5月4日,溥儀在「執…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