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肇基9歲入江寧同文館,次年考入上海聖約翰書院,專習中英文。1893年,施肇基以翻譯身分隨駐美公使楊儒赴美,併入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學習,期間曾奉調俄國一年,並代理伍廷芳出任駐美公使。1905年,施肇基以哲學博士畢業,同年返國加入張之洞幕僚,擔任湖廣總督署洋務文案兼鄂省留美學生監督,後升任郵傳部右參議兼京漢鐵路局總辦、京奉鐵路局會辦、任吉林西北路兵備道兼濱江關監督、吉林交涉使、外務部右丞等,曾於1909年處理了伊藤博文在哈爾濱遇刺一案。
辛亥革命爆發時,施肇基預定派任駐美、西、祕魯公使,但未成行。民國成立後,施肇基在唐紹儀內閣中擔任交通、財政總長,不久因病辭職,改任總統府大禮官。1914年,施肇基出任駐英公使,並於1919年成為出席巴黎和會代表。1920年,施肇基調任駐美公使,並擔任華盛頓會議中國代表,期間短暫於1923年回國擔任外交總長,直到1929年調駐英公使。1931年,施肇基回國出任外交部長、國民政府委員,1933年再次派駐美國。
抗戰爆發前,施肇基辭職返國,隱居上海;後擔任國民參政員,主持慈善活動。1941年,施肇基赴美,負責接洽中美民間合作,1945年時曾出席舊金山會議。其後,施肇基逐漸淡出政界並定居美國,1958年1月4日,施肇基逝世於華盛頓。著有《施肇基早年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