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黃金運台
黃金運台
時間
1948年11月 ~ 1949年10月
地點
上海、廈門、台灣
相關人物
黃金運台
資料來源:共識網
簡介:

由於從1948年開始,隨著中華民國國軍在遼西會戰的戰敗和徐蚌會戰的失利,蔣中正對中華民國政府前景感到擔憂。以中華民國政府名義,下令將包括黃金在內之中華民國國庫資金,利用海、空運多梯次運往台灣與廈門,以作為反攻大陸之用。運送黃金以1948年11月至1949年10月間為最高潮,總計因為內戰,先後搬到台灣及廈門的黃金數近400萬兩。

在國民政府遷台後最艱困的歲月中,這批黃金成為台灣金融、財政從戰火廢墟中復興崛起的資本,多用於新台幣發行準備金、軍費及其他政府支出。直到韓戰爆發後不久,美援來到台灣,中華民國政府才不再依賴這批國庫黃金。

背景:

國共內戰期間物價波動,為了穩定金融秩序,1948年8月,剛就任總統的蔣中正下令凍結物價,發行金圓券,強迫收兌民間持有的黃金、外匯,並派出蔣經國「打老虎」。結果,不到3個月,雖然收回黃金184萬兩,但因為打老虎政策失敗,金圓券立即貶值,社會動盪、民不聊生,國民政府也搖搖欲墜。

隨著國軍在戰場上節節失利,蔣中正希望能陸續將國民政府、軍隊、軍眷、故宮文物、國庫資產與相關檔案等遷移到台灣,用於振興台灣、為日後反攻大陸做準備。

其中包括作為金圓券準備金的上海中國銀行的國庫儲藏黃金,以及南京中央銀行的國庫儲藏黃金等。這些黃金對於日後穩定台灣新台幣價值發揮重要作用,使台灣社會安定,也避免其落入中共手中。

當年對大陸國庫的轉移不只是轉移了黃金,還轉移了銀元、美元等資產以及相關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