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中國濟難會
中國濟難會
時間
1925年09月20日 ~ 1934
地點
上海
相關人物
惲代英
、
張聞天
、沈澤民、楊賢江、
郭沫若
、
沈雁冰
、韓覺民、
楊杏佛
資料來源:華聲在線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中國濟難會是中國共產黨為了保護和救濟政治犯,而發起的群眾組織,由惲代英、張聞天、沈澤民、楊賢江、郭沫若、沈雁冰等聯名發起,並公布了《中國濟難會宣言》。總會設在上海,分支機構遍布全國。曾創辦機關刊物《濟難月刊》、《光明》、《犧牲》、《白華》等。《白華》月刊,1928年10月創刊,綜合性文藝刊物,由阿英、郁達夫主編,1928年12月25日出至第3期停刊。
中國濟難會於1929年12月更名為中國革命互濟會,並在各重要省市設有分會。共產黨人鄧中夏、黃勵等先後任總會主任。1933年至1934年間遭國民黨破壞,逐漸減少活動。出版刊物有《濟難》、《光明》、《犧牲》等。
中國濟難會主要活動有:精神上的救濟,如慰問被捕的革命者,與他通信,派人慰問,傳遞或贈送書報及一切精神上能得到安慰的紀念物;經濟上的救濟,接濟零用費、送食物、及一切必需品,並且要救濟其家屬,教育其子女;法律上的救濟,為革命者代請律師辯護,供給部分或全部的費用;政治上的救濟,組織會員作群眾運動向統治階級示威或請願,要求釋放政治犯。
事件背景:
20世紀初,當時歐洲許多布爾什維克及從前沙皇時代的政治犯創辦了「國際赤色濟難會」(又稱國際革命者救濟會)。其宗旨是:「救濟一切為人民爭自由而戰的死、傷、入獄者和他們的家屬,給以物質的和精神的援助;當他們在法庭受審判時,替他們請律師辯護;舉行大規模群眾運動,要求釋放被捕入獄的戰士;宣傳世界各國工人農民的團結,號召他們起來向反動統治者作鬥爭。」
國際赤色濟難會為救濟各國政治犯及其家屬,用了大量的款項。這些經費一方面來自各國工農群眾的募捐;另一方面來自蘇聯的支援。
當時,其他歐美各國也都有濟難會組織,比如德國。1924年德國的工人農民因為急進的政治活動有4467人被捕,有許多人被拘留一年多才經司法審判,審判後有許多人被罰做四年到十五年的苦工。社會人士因要救濟這些政治犯,所以發起了一個德意志救難會。
Top
發生過程:
中國濟難會最早產生於上海。1925年9月20日,濟難會在上海召開第一次籌備會,到會30餘人,推選韓覺民為主席,通過楊杏佛等50人簽名的《中國濟難會發起宣言》、組織章程,選舉惲代英等13人為籌委會正式委員,侯紹裘等5人為候補委員。會址設在閘北寶山路三德裡A字3號。1926年1月17日,濟難會臨時全國總會在上海成立,江西、廣州、長沙、天津、北京等地先後成立省總會。1927年1月,組織遍及國內各省及南洋諸地。
中國濟難會為中國共產黨在上海領導成立的革命團體。主要任務為營救被反動派逮捕的革命者,並籌款救濟他們的家屬。濟難會宣稱,參加對象不分黨派,不分宗教信仰,「凡表同情於濟難會而願按月交納會費之個人及團體,均得入會」。「中國濟難會會員的會費,每人每月只納銅仙五個,這使得一切空有救國之心的人們,從此得到一個機會,他們從此可以把他們救國的一片熱心,從五個銅仙——物質上具體的表現出來。他們從此知道救國的具體方法,是革命,是保護革命;而保護革命的具體方法,是保護被摧殘的革命的先鋒們」。
濟難會也對參加群眾進行初步的政治訓練和教育,把救國運動具體化、簡單化,使無論販夫走卒,都可認識濟難會,從而來參加這個救護革命的運動,達到集合眾人之力來營救、保護、支持革命者的目的。
中國濟難會主要活動有:精神上的救濟,如慰問被捕的革命者,與他通信,派人慰問,傳遞或贈送書報及一切精神上能得到安慰的紀念物;經濟上的救濟,接濟零用費、送食物、及一切必需品,並且要救濟其家屬,教育其子女;法律上的救濟,為革命者代請律師辯護,供給部分或全部的費用;政治上的救濟,組織會員作群眾運動向統治階級示威或請願,要求釋放政治犯。
歷史影響:
中國濟難會自成立以來做了很多工作,但由於國民黨發動四一二政變,上海所有革命團體遭到鎮壓,濟難會被迫轉移到武漢。儘管後來中國濟難會隨中共中央機關由武漢遷回上海,但仍被迫轉入地下活動。1933年至1934年間遭國民黨破壞,逐漸減少活動。
濟難會出版《濟難》、《人道》、《白華》等刊物,宣傳國民政府的罪行。濟難會通過各種方式派人去監獄探監,把食品、衣物和學習用品送進監獄;設法把部分被難者營救出獄;並協助監獄裡的共產黨員接通組織關係。另外,濟難會還對被難者或其家屬發放了救濟費。
中國共產黨如此評價濟難會:「直接援助了許多在獄中的革命者、參加革命活動的師生等,使他們得到辯護和釋放。 通過這些積極活動,濟難會為我國爭取民主和民族自主,為爭取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的勝利作出了其應有的貢獻。」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