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1949年寧夏戰役
1949年寧夏戰役
時間
1949年09月05日 ~ 1949年09月24日
地點
寧夏
相關人物
馬步芳
、
馬鴻逵
、
馬鴻賓
、
彭德懷
、
楊得志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1949年寧夏戰役,是指於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所屬第19兵團和西北軍區部隊一部對駐守寧夏省的中華民國國軍之間的戰役。解放軍最終攻克省會銀川市,並且占領整個寧夏省。
戰役中,馬家軍將領馬鴻賓與其子、第81軍軍長馬惇靖向共軍投誠,連帶使得國軍防線被全部摧毀。國軍寧夏兵團指揮官馬敦靜乘飛機逃到重慶,寧夏兵團失去指揮,賀蘭軍和第11、第128軍相繼潰散。9月24日,第19兵團進駐銀川,解放軍占領全部寧夏,戰役結束。
寧夏戰役過後,自清末即盤據西北地區甘肅、青海、寧夏,掌握當地軍政大權超過五十年的馬家軍也全軍覆滅。
事件背景:
1949年7月扶郿戰役後,中華民國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所部退至秦嶺及其以南地區,西北軍政長官公署長官馬步芳、副長官馬鴻逵為阻止第一野戰軍沿西安蘭州公路西進,將所部分別退守蘭州、同心及其以北地區。
8月底,蘭州也淪陷,解放軍將蘭州攻占後,第1兵團附第62軍繼續向西寧進軍,在渡過黃河後,相繼攻克民和、化隆,並最終進攻西寧。馬步芳、馬繼援乘飛機撤往重慶。9月5日,第1兵團成功攻克西寧;逃往湟中、海晏地區的馬步芳部投誠。9月中旬,解放軍占領青海省全境。
蘭州戰役後,國民黨在西北的勢力被基本清除,也結束了馬家軍在西北地區長達50餘年的統治,馬家軍所剩勢力僅剩寧夏一隅。
Top
發生過程:
1949年,在經歷陝中戰役、蘭州戰役後,中華民國國軍西北軍政長官公署代長官馬步芳所部主力覆滅,副長官馬鴻逵逃往香港,由其子馬敦靜指揮寧夏兵團(轄第128、第11軍及賀蘭軍)及第81軍等共7萬餘人的兵力,依託黃河,分別在同心、靖遠、景泰、中衛、中寧、金積、靈武組成三道防線,阻止解放軍北上。同時,第一野戰軍決定以第19兵團並指揮西北軍區獨立第1、第2師進軍寧夏。
9月5日和9月8日,第19兵團司令員楊得志、政治委員李志民指揮所部解放軍第63、第65軍先後自蘭州出發。9月11日,解放軍第64軍和西北軍區獨立第1、第2師自固原、海原地區出發,三路向銀川逼近。9月14日,解放軍攻克靖遠、同心、中寧等縣。
9月15日,國軍景泰守軍新編騎兵第15旅變節。9月19日,國軍西北軍政副長官馬鴻賓與其子、第81軍軍長馬惇靖起義。同日,解放軍第64軍進攻金積、靈武等城鎮,9月21日,國軍三道防線被全部摧毀。
見局勢已無法挽回,馬敦靜乘飛機逃到重慶,寧夏兵團失去指揮,賀蘭軍和第11、第128軍相繼潰散。9月24日,第19兵團進駐銀川,解放軍占領全部寧夏,戰役結束。
歷史影響:
馬家軍主要人物多為回族,信奉伊斯蘭教。民國後,漢族逐漸進入馬家軍政治軍事圈子。馬家軍後來不但士兵有相當部分是漢民,許多高級職務也由漢人擔任,如青馬國民革命軍第八十二軍副軍長趙遂,騎兵第五軍副軍長郭全梁,寧馬國民革命軍第一二八軍軍長盧忠良等。
不論是在北洋政府還是之後的國民政府,他們均能在承認中央政府的前提下保持自己在西北地區的治理權力。同時,他們也消滅試圖損害其統治地位的其他勢力,如:共產黨的中國工農紅軍之西路軍,或抗戰期間的日軍及日本在華傀儡政府。
但在1949年的大變局中,馬家軍在與中共解放軍的幾次交手均慘敗,最終在寧夏戰役中全軍覆沒。其中的高階將領馬鴻賓向解放軍投降。而馬步芳與馬鴻逵追隨中華民國政府轉進台灣,而後輾轉至他國,終老於他鄉。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