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華北五省自治
華北五省自治
時間
1935年09月 ~ 1935年12月18日
地點
中國華北
相關人物
華北五省自治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華北五省自治又稱華北特殊化、華北分離工作、華北自治運動、華北事變。1935年,日本積極策劃華北五省「自治」運動,企圖使包括河北、察哈爾、綏遠、山東、山西在內之華北五省脫離中國,在關內製造第二個「滿洲國」。其主要事件是冀東事變。華北五省自治運動最後以國民政府設立冀察政務委員會而平息。

冀察政務委員會成立後,華北自治告一段落。日本對華北政策隨之發生了新的變化,總體上則暫停了軍事侵略,採取了「不取其名而取其實」的手段,妄圖從政治、軍事、經濟上緊密控制冀察當局。採用其慣用的陰謀手法,先由交通經濟入手,企圖使成為張作霖時代之東北。企圖借自治的名義達到吞併華北的目的。

事件背景:

1933年5月末,日本和南京國民政府簽訂了《塘沽協定》。此後,日本的對華侵略重點開始轉移到華北地區,其侵華政策也由「九一八」事變以來的武力解決,向非武力的「華北自治」轉變。

1933年10月中旬,日本政府齋藤內閣召開會議,通過了《帝國外交政策》,其中明確提出:「支持中國大陸上之分治運動,逐驅國民黨政府勢力於華北之外。」1934年12月,日本岡田內閣又制定了《對中國新政策》,決定在加緊對中國進行經濟擴張的同時,削弱國民黨在華北的勢力,使其日益縮小,從而在華北「形成不同於南京政權的形勢」。

岡田政府還明確表示,要在華北建立新的親日政權,實現「華北分治」。這一對華新政策提出後,日本關東軍和天津駐屯軍先後召開會議,商討實施「華北分治」的具體辦法。到1935年4月,關東軍司令南次郎與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梅津美治郎最後確定了具體方案。這一方案就是在內蒙古地區建立蒙古自治政權的同時,「在華北地區製造自治政權」,使華北五省「脫離南京政府,建立一個在日本領導下同『滿洲國』有密切聯繫的特殊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