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採購U型潛艦
採購U型潛艦
時間
1937 ~ 1940
地點
中國、德國
相關人物
陳紹寬孔祥熙、希特勒、蔣中正
採購U型潛艦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中華民國在抗戰前,國民政府就曾與納粹德國積極商議,添購五艘著名的德國製U型潛艦,但因抗戰爆發而沒有下文。

國民政府在抗戰前夕,與剛掌權的德國希特勒政權曾有一段蜜月期,德國成立「工業產品商貿公司」,也就是中國慣稱的「合步樓公司」,以便兩國進行軍事貿易。

1937年6月,國民政府派遣海軍部長陳紹寬等人秘密前往德國商談購買潛艦事宜,最終中德兩國達成協議,並透過合步樓公司,由中方向德國訂購一艘排水量五百噸級的遠洋潛艦、四艘二五○噸的近海潛艦,以及一艘潛艇母艦,由中國派八十名軍士官到德國受訓。

由於到位款項不足,只有兩艘U-ⅡB型二五○噸級潛艦先開工,預計1940年完工。沒想到下訂才一個月就爆發七七事變,中日開戰,因德日兩國是戰略同盟關係,這批訂單便胎死腹中。

事件背景:

1911至1941年間,中國和德國之間的合作在20世紀中前期歷史上有着重要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中德合作使兩國結成聯盟,密切的合作關係使中國的工業建設和軍備迅速現代化,這在中國抗日戰爭之前尤甚。

此時期的中華民國一直在民國軍閥割據與列強環繞的環境下艱難地生存着。1928年,國民政府完成北伐,雖在名義上統一了軍閥動盪之中的中國,不過於同時期,日本對外擴張,主張對中國發動戰爭的鷹派勢力卻在該國政壇抬頭。

有鑒於此,中華民國迫切需要實現軍備和國防工業現代化以獲得自衛生存的能力,而德國方面則需要原材料的穩定供應,這種關係在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末期間,將中德兩國緊緊地維繫在一起。

雖然合作的蜜月期自1933年納粹當政開始到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而結束,只持續了不到4年時間;而且真正意義上的工業改革也到1936年才開始,但中德合作仍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產生着深遠的影響。同樣,中德合作也大大提高了中國抵禦日本的侵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