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人物 -> 孔祥熙
孔祥熙 1800-1967
孔祥熙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名字
祥熙
生日
1880年09月11日
卒日
1967年08月16日
籍貫
山西省太谷縣
組織
中國國民黨
學歷
美國耶魯大學礦物學碩士、歐柏林大學法學博士
相關事件
孔祥熙,字庸之,號子淵,山西太谷人,孔子第75代孫,中華民國行政院長、財政部長、央行總裁,長期主導中華民國財政;同時也是位政商關係良好的銀行家,與蔣介石、宋子文等人為姻親。1901年赴美留學,於歐柏林大學、耶魯大學學習政治、經濟、法律、礦業等,1907年獲得碩士學位歸國,在鄉創辦銘賢學校。辛亥革命後進入山西督署,二次革命失敗後赴日,兩年後回鄉。1926年取得歐柏林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回國後至廣州政府任職,歷任財政廳長、實業部長、國民政府委員、工商部長、中央銀行理事與總裁等,1935年出任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1938年扶正為院長,次年再兼任中國、中央、交通、農民銀行聯合辦事處常務理事,後再兼管外匯,至1945年才陸續辭去各職。1947年赴美治病,直到1962年才回到臺灣,1966年再次離臺赴美,1967年8月16日逝於紐約。孔祥熙幼年因病與基督教結緣,進入公理會服務,並透過公理會此關係赴美留學及辦教育等,在興辦教育之際也同時經商,取得英國亞細亞殼牌火油公司在山西的獨家代理權,經營煤油買賣而致富。1913年,孔祥熙應邀去日本,擔任「中華留日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並為孫中山的中華革命黨籌集經費,結識了孫中山的英文祕書宋靄齡,兩人隔年成婚。孔祥熙長期擔任中央銀行總裁(1933-1945)、財政部長(1933-1944),對我國財政金融政策有相當的影響。其任內推動了稅制改革以強化中央政府對地方的財政控制;改組銀行體系,將中國、交通銀行收歸財政部控制;改革幣制,發行法幣取代銀本位,防止白銀外流,並重整政府債務,使得國民政府以國家資本控制金融市場,創造了穩定的財源,得以向德國、義大利購買武器準備抗戰。然而孔祥熙政商兩棲,其家人親信利用私人關係進行投機斂財,引起國內外各界的批評,使他在抗戰後期逐漸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