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大新公司
大新公司
時間
1936年01月10日 ~ 1950
地點
上海
相關人物
蔡昌、蔡興、
虞洽卿
、
吳鐵城
、蔡慧民、蔡乃誠
資料來源:必應搜索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上海大新公司的建築面積之大,設備之先進,管理之新穎,是當時全國百貨之冠。從1936年到1939年期間,上海大新年營業額達300~400萬元,譜寫了一段商業百貨傳奇。
背景:
1912年,蔡昌在澳大利亞華僑中募股集資,共籌得港幣400萬元,在香港德輔道中開設大新百貨公司,“大新”是英文“The Sun”(即“太陽”之意思)的音譯,寓意“大展新猷”,並以旭日為商標。
在香港站穩腳跟之後,蔡昌於1916年把大新的業務擴展到廣州,先後在惠愛中路和西堤設立分店,因而形成廣州大新公司有“城內大新”(現新大新公司)和“城外大新”(現南方大廈)的格局。
1934年,在熙熙攘攘的上海街頭,一名中年男子帶著一袋豆子,一連數天,自早至夜,專注地盯著街上的行人和來往車輛,手中的豆子一顆一顆從一個袋子被放進另一個袋子,那些身著各色旗袍婀娜多姿的上海女子,那些在十字路口交錯穿梭的車輛,中年男子都只是用一粒豆子代替。原來他在用豆子計數行人及各種車輛往來的流量,他的內心正在描繪著一幅新的創業藍圖,這個人就是已經年近六旬的蔡昌。
這時的蔡昌,並沒有在已取得的成功中沾沾自喜,而是懷著新的創業熱情,把目光投向當時的經濟中心——上海。最終,他選擇上海南京路、西藏路和六合路的交匯處,成立了上海大新公司。其時,此處多係里弄房屋,產權分屬多個業主,為防止各業主哄抬地價,心思細密的蔡昌採取暗中分頭購買的辦法。幾番周折後,終於成功地買進該處8.2畝的地基。
招標由基泰工程公司設計,馥記營造廠承包,建築費150萬元。正待打樁興工,北鄰寧波旅滬同鄉會會長、上海商界名人虞洽卿出面阻撓,聲稱該處建造大樓,將危及同鄉會大廈。雖經解釋商量,虞仍執意不允,最後不得不訴之於法。蔡昌通過市長吳鐵城的鄉誼關係,並向租界當局申述建造新廈絕不影響同鄉會房基,且設店後既可繁榮市面,又可增加市政稅收,因而獲得支持,終於勝訴,得以施工。歷時13個多月,新廈始告落成。
Top
發生過程:
上海大新佔地面積36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28000餘平方米,高42.3米。大樓外觀是裝飾藝術派風格,包括地下室共10層,除底層櫥窗四周採用具有天然光澤的黑色山東門石外,二樓以上全部砌用耐寒暑、經久不褪色的淺黃色瓷磚鋪面,東南西三面設玻璃大門七處,打烊後用電動金屬卷門封閉,外觀壯麗。大門設在南京路西藏路轉角處,帶有弧形;屋頂上的欄杆、花架上的掛落,都是中國風格。
內部設計通風良好,光線明亮,裝有冷暖氣管設備,可調節室內溫度,四季如春。內部裝修用料講究,耗資巨大,因此大廈落成,待進貨上櫃時,所集資金已所剩無幾,乃商於英商麥加利銀行,以新廈作押,高利借得巨額貸款作為流動資金,買進各類商品,其中60%為舶來進口貨(抗戰以後,國產商品逐漸佔據主要地位)。
此時,蔡昌自任主席董事暨總監督,其弟蔡慧民任經理、子蔡乃誠任副經理。全體職工八九百人,除少數從粵、港調來或經人介紹外,其餘皆係登報招聘。當時失業者眾多,應聘人員數倍於招聘名額,因此不論職員或練習生都經過嚴格的考核挑選,並由蔡昌逐一審定後,登報公佈錄取名單,以示用人的信譽。
1936年1月10日正式開張,地下室及一、二、三樓為百貨商場,面積達1.7萬多平方米,為全國百貨商業之冠。商品琳琅滿目,擺設新穎整齊,一目了然。營業員服式整齊劃一,男著黑呢中山裝(部長西服繫領帶)、黑皮鞋,女著玫瑰色旗袍,食品及醫藥部外罩白大衣,一律胸佩商店編號襟章。
商場全部清潔工作,由清潔公司承包,確是做到一塵不染。室內設有電梯六部,其中一部專供運貨之用,此外又從美國沃的斯公司購得自動電氣扶梯兩座,分別從底層到二樓及二樓到三樓,每分鐘行速達90英尺,每小時可供4000人上下,顧客購物可免上下樓梯擁擠之虞。在當時是遠東首家使用,因此引起市民好奇,皆以能捷足一試為快。為避免擁擠,開幕期間除印發入場請柬外,並發售兌貨券,每張四角,憑券入場,按值兌貨。
上海大新連日在滬地各大報刊預告開幕日期,廣告中以“推銷中華國產,搜羅美備;選辦環球物品,總匯精華。本公司自建十層大廈,設備電動扶梯,無勞跨步;裝置冷暖氣管,四時如春”相招徠。
開幕當日上午七時起已有人在門口佇候,十時開門營業,南京路上人山人海,顧客紛至,川流不息,猶如潮湧,商場內更被擠得水泄不通,場內亟需整頓,不得不於下午四時提前停止營業。
除百貨商場外,新廈四樓辟為畫廳展覽室及總辦公室;五樓設大新舞廳及大新五層樓酒家,聘請名廚,供應中西酒菜筵宴;六樓至十樓為大新遊樂場,內辟電影場、各種遊樂劇場及屋頂花園,每天可容納顧客兩萬人次。
由於適應了當時租界的需求,大新公司躋身於上海四大華商環球百貨公司之列,且後來居上,營業額逐步超過比鄰的先施及新新公司,此時滬、粵、港三家大新公司會計分開,各計盈虧,而以滬行為主。蔡昌大權獨攬,定居上海,每年往來粵、港多次,進行巡視。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侵略軍進佔上海租界,強行對上海大新公司進行管制,大新公司雖未停業,但由於貨幣貶值,加上當局的變相掠奪,元氣大傷。不久,日軍佔領香港,香港大新公司也遭受日本侵略軍的管制。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上海曾一度出現虛假繁榮景象,大新公司營業額激增,超過永安公司而躍居四大公司之首。
1946年起,由於美國商品對華傾銷,充斥國內市場,上海百貨業面臨絕境。此時港行營業則日見好轉,蔡昌將經營重心從上海移向香港,從這年起上海大新公司營業額逐漸呈現下降趨勢,全年營業額遠較永安、新新為低。
1947年,蔡昌攜家定居香港,滬行委託代理人管理,制定多銷貨少進貨的消極方針,逐步將滬地資金轉移到香港,上海大新公司已成一個空架子。
1948年,滬行經國民黨政府的限價政策變相掠奪,元氣大傷,內部空虛,更使蔡昌對滬行採取放棄態度。
1949年,蔡昌又命滬行幾名代理人員先後離滬去港,專注於港行的經營,而滬行則形成既無資方、又無資金的“兩無”局面,由職工組織“企業維持委員會”維持營業。
歷史影響:
解放後,上海大新公司改為國營上海第一百貨商店,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百貨商場。雖然如此,大新公司的故事在老上海人心中似乎還沒結束,提到“大新”,幾乎個個都指向南京路的第一百貨商店,那個商場幾乎是國人到上海逛街必去的地方。
(資料來源,參考:維基百科、百度百科、互動百科)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