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北洋通商大臣
北洋通商大臣
時間
1870年11月12日
地點
天津
相關人物
李鴻章、王文韶、榮祿、袁世凱
北洋通商大臣
資料來源:搜狗百科
簡介:

北洋通商大臣,咸豐11年(1861年),清政府設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下設三口通商大臣及五口通商大臣,負責處理對外通商(包括外交)事務。三口通商大臣駐天津,管理牛莊、天津、登州三口通商事務。開始是專職,首任大臣是崇厚。

同治9年(1870年)改三口通商大臣為北洋通商大臣,簡稱北洋大臣,由直隸總督兼任。管理直隸(今河北)、山東、奉天(今遼寧)三省通商、洋務,辦理有關外交、海防、關稅及官辦軍事工業等事宜。擔任過北洋大臣的有李鴻章、王文韶、榮祿、袁世凱等。

北洋大臣,清朝官名,北洋通商大臣的簡稱。清朝末年官職,設立於1870年,全稱為北洋通商大臣,管理直隸(今河北)、山東、奉天(今遼寧)三省通商、洋務,辦理有關外交、海防、關稅及官辦軍事工業等事宜。北洋通商大臣,清官名。簡稱北洋大臣,和南洋通商大臣同為清末的在地方管理外交事務官員。

事件背景:

天津在洋務運動中一直佔有重要的地位。 1861年(咸豐11年),清政府在天津設置了三口通商大臣。

1870年(同治9年),由於通商事務的擴大和洋務運動的發展需要,清政府把三口通商大臣改為北洋通商大臣(簡稱北洋大臣),由直隸總督兼任,負責辦理外交、通商、海防、關稅和興辦近代工業等各項事務。北洋大臣位高權重,是洋務運動中權勢最大的地方官員。

  

五六十年代,隨著中國農民戰爭空前高漲和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加緊侵略中國,以天津為中心的北方防務變得日益緊要起來。天津是北洋防務的中樞,而且臨近海口,便於進口機器設備和工業原料,因此很快被清政府看中,成為興辦近代軍用工業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