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小站練兵
小站練兵
時間
1895年12月
地點
天津
相關人物
袁世凱
、李鴻章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袁世凱在小站以德國軍制為藍本,制訂了一套近代陸軍的組織編制、軍官任用和培養制度、訓練和教育制度、招募制度、糧餉制度等為內容的建軍方案,基本上摒棄了八旗、綠營和湘淮軍的舊制,注重武器裝備的近代化和標準化,強調實施新法訓練的嚴格性,成為中國近代陸軍的草創先河。因其隊伍訓練營地在天津東南70裡的一個鐵路站,位於天津至大沽站中間。故被稱小站練兵。
事件背景:
小站在天津鹹水沽南約10公里。甲午戰爭之後,袁世凱奉旨在此督練"新建陸軍"。
清光緒21年(1895),袁世凱接替胡燏棻,在小站督練新建陸軍。他在原10營近5000人的"定武軍"基礎上,又增募新兵2000多人,聘請了更多的德國教官,採取近代德國陸軍制度,組建步、馬、炮、工、輜等兵種,全部採用外國新式武器裝備,並製定新的營規營製、餉章、操典。袁世凱在小站設立了"新建陸軍督練處",除了起用當年隨李鴻章來北方駐防的淮軍舊將外,又派天津武備學堂畢業的馮國璋、段祺瑞、王士珍等分任各處總辦或統帶;派曹錕、盧永祥、王占元、段芝貴、李純等分任各營哨官;並委派舊友徐世昌、任秀深、唐紹儀辦理文案。為了提高兵士的素質,同時控制軍事教育權,袁世凱還建立了步隊、馬隊和砲隊等隨營學堂和德文學堂,統稱“行營武備學堂”。
光緒24年(1898),袁世凱出賣了光緒皇帝和維新派,博取了慈禧和直隸總督榮祿的信任,他的新建陸軍也從此出了名,與董福祥的"甘軍" 、聶士成的"武毅軍"並稱為"北洋三軍",這便是袁世凱軍閥集團冠以"北洋"二字之始。在軍事裝備訓練方面,袁世凱極力採用資本主義的先進技術,然而,在選拔將領方面,仍因襲湘淮軍閥的舊習,“兵為將有”,專門培植依屬於自己的勢力,奠定了袁世凱一生事業的基礎,最後形成軍閥集團。北洋軍閥集團是清末民初由天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個武裝集團,這個集團曾經影響中國政局10多年,對近代中國歷史的發展影響巨大。
Top
發生過程:
小站距天津東南70裡,原名新農鎮。清同治10年(1871年),周盛傳部盛字軍屯防於直隸青縣的馬廠駐紮;同治13年(1874年),因屯防需要,在馬廠和新城(今屬天津濱海新區塘沽)之間修築了“馬新大道”,沿途設立驛站。光緒元年(1875年),盛軍主力由馬廠移屯津南澇水套,這裡是大沽以西的第5個驛站,軍士習慣稱小站。小站北側駐紮親軍營;為活躍防區經濟,周盛傳在親軍營南側築“新農鎮”(興農鎮)和買賣街,由此成為後來小站鎮的雛形。此即今日小站鎮地名的由來。
1894年,在李鴻章的軍事顧問漢納根的建議下,清廷派遣長蘆鹽運使胡燏棻在小站以德國陸軍操典編練“定武軍”十營,計4750人。該軍各級軍官多為淮軍將領,另外還選拔了天津武備學堂畢業生何宗蓮、吳金彪、曹錕、田中玉、劉承恩等擔任教習或軍官,併購買西洋先進武器,期望以新式裝備、新法訓練形成新的軍隊陣容。不久,胡燏棻被調去督辦津蘆鐵路。袁世凱奉旨接替胡燏棻後,立即將“定武軍”進行擴編改造;全部用洋槍洋砲武裝起來,即成“新建陸軍”。自此,“小站”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成為中國日後各自雄踞一方、相互征伐不已的軍閥武夫們的搖籃。
歷史影響:
小站練兵,揭開了清軍編練近代化的序幕,在中國近代軍制史上是一個重大的轉折。
Top
中外雜誌 278
‧
我的父親袁世凱(一)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