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台灣新舞台
台灣新舞台
時間
1909 ~ 1945年05月
地點
台北
相關人物
唐景崧、
辜顯榮
、
李春生
、白其祥、
吳文秀
、李秉鈞、吳聯之、水野遵、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金子圭介、荒井泰治、柵瀨軍之佐、高石忠慥、森田廣、土橋仙三郎、楊蚶、
辜振甫
、辜濂松
資料來源:淡水維基館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淡水戲館,1909年興建於台北大稻埕(現太原路舊址),亦稱「淡水會館」,是台灣第一座專演戲曲的新式劇場,供台灣民眾看戲之用。
背景:
1895年,甲午戰爭後,依照《馬關條約》,清廷將台灣割讓予日本。台灣民主國不敵日軍,首任總統唐景崧倉惶內渡,根據部分史料記載,其時台北城內亂兵、遊民則伺機四出騷擾劫掠。辜顯榮和士紳商賈李春生、白其祥、吳文秀、李秉鈞、吳聯之等人迎接日軍進入台北城,當時民政局長水野遵予以接見。
6月11日,日軍順利進入台北城。
同年8月,辜顯榮隨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的近衛師團南進,協助剿殺抗日台灣人民有功,以台灣紳士的名義,跟水野遵到東京,受日警界人士接見,日方賜予敘勳六等、授「單光旭日章」,蒙受破格的光榮。自此辜氏由默默無名邁向平步青雲之坦途,辜顯榮繼而被日人委以重任擔任「台北保良局長」,時年方值31歲。
Top
發生過程:
1909年,日人金子圭介、荒井泰治、柵瀨軍之佐、高石忠慥、森田廣、土橋仙三郎等人發起創建淡水戲館。
1915年,鹿港富紳辜顯榮自日人手中買下淡水戲館,並將其整修改建,仿效上海新舞台之精神,易名為「台灣新舞台」,成為台灣人獨資經營的劇場,從此風光數十載,堪為全台灣最重要的表演場所。
不同於其他日式的建築,淡水戲館外觀充滿濃濃的閩南在地風格,占地有271坪,二層樓之建築可容納觀眾918名。淡水戲館之舞台跟西式劇場類似,是內縮式地面向觀眾,而不像是中國式戲台那種突出狀。
當時,「台灣新舞台」邀請的表演團體多半來自上海的京劇團,最熱門的戲碼,首推《貍貓換太子》,叫好又叫座。
1931年左右,辜顯榮義子楊蚶重整新舞台內的京班,改名為「新舞社歌劇團」,全面演出歌仔戲,促使歌仔戲揮別落地掃時期,由鄉村的草台,進入了城市的戲院。
1945年5月,台灣新舞台遭美軍台北大空襲波及,建築物全毀。
歷史影響:
1997年,辜家後代,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前榮譽董事長辜振甫與董事長辜濂松於台北市東區再建「新舞台」,延續早年台灣新舞台之精神,是台北市第一座民營的中型多功能表演藝術廳。新舞台造價近新台幣十二億元,座落在信義計畫區內台北市政府大樓後方的中國信託總行大樓旁,占地五百五十坪,可容納近千人的表演場地,並成立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文教基金會來負責表演廳的營運工作。
2014年5月19日,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總部搬遷至台北市南港區中國信託金融園區,新舞台連帶面臨熄燈的命運。
(資料來源,參考:淡水維基館、維基百科、台灣大百科)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