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神頭嶺伏擊戰
神頭嶺伏擊戰
時間
1938年03月16日
地點
山西
相關人物
劉伯承
、
陳賡
、笹尾二郎、小山正美
資料來源:必應搜索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神頭嶺伏擊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第129師在山西省潞城縣東北的神頭嶺伏擊日軍的戰役。
背景:
1938年2月中旬,侵華日軍為配合其津浦線作戰,以其第14、第16、第20、第108、第109師團各一部,共3萬餘人,從平漢、同蒲、道清(河南滑縣{原道口}至博愛{原清化}之間的一段舊鐵路)等鐵路線,向晉南、晉西發動進攻。
1938年3月8日,八路軍劉伯承第129師進至襄垣以北的下良鎮、西營一帶,根據當時情況擬定了‘在黎城、東陽關、涉縣之線,尋求敵人弱點或誘其暴露弱點而痛擊之’的作戰方針,在正太線上積極開展遊擊戰爭,開闢根據地,建立和發展地方武裝力量。並立即開始周密的偵察和進行必要的作戰準備,以吸打援敵的戰法,在井陘、舊關之間的長生口設伏,殲敵一部。此後,南移至武鄉、襄垣地區,伺機破襲邯長公路,破壞日軍後方補給線,打擊西犯之日軍,以策應晉西南國民革命軍第115師的作戰行動,鉗制日軍向潼關進攻。
邯、長公路在山西省潞城縣至涉縣之間,是進佔長治之日軍從平漢鐵路取得補給的主要交通線,沿線各縣城都有敵軍駐守;涉縣駐敵400餘人,黎城駐敵1000餘人,該城是日軍第108師團的重要兵站基地,潞城駐敵3000餘人。黎城與潞城之間係丘陵地帶,便於八路軍選擇伏擊陣地,根據當時偵察的情況判斷,和日军一處受襲他處必援的規律,劉伯承決心,首先以吸打援敵的戰法,在神頭村地區伏擊殲敵,爾後尋機再戰。
Top
發生過程:
1938年3月15日21時, 日寇下元兵團柏谷部隊1500餘人,由潞城出發去援救黎城被圍之日軍。
16日2時,八路軍386旅旅長陳賡接到偵察組報告,神頭村南北的一段公路是在山嶺上,不在山溝內(圖上是在山溝內),神頭嶺上地形開闊,不便隱蔽,但公路兩側20米百米處有國民黨軍隊過去修築的工事,可以利用。據此,當即調整部署,以第771團主力埋伏在張莊、王家莊以東公路兩側,正面阻擊敵人,並以一個營位於申家山,作為預備隊;團特務連前伸至潞河村,向黎城方向警戒,並破壞趙店木橋,斷敵交通,確保主力殲敵;以第772團主力埋伏在1187高地和神頭村西側,對敵實施主要突擊,利用舊工事嚴密偽裝隱蔽;以第3營(欠一個連)在李家莊以東,準備適時出擊,斷敵退路;以一個連伸至潞城東北1505高地襲擾潞城之日軍,使日軍不敢傾巢出援;另一個排在余莊,保障主力側後安全;以補充團埋伏在薛家莊、安南嶺以西地區,從公路東側突擊敵人,還派出便衣20餘人至潞城西南監視長治之日軍。
1938年3月16日4時,八路軍第129師第769團第1營襲入黎城,與日軍展開激戰。在得知潞城、涉縣之敵均已出援之後,即主動撤至黎城西北喬家莊地區。涉縣之日軍驚聞黎城被襲,以步騎兵1500餘人向黎城增援。
9時30分,當日軍伊藤小隊及笹尾中隊的全部,林清部隊的大部(林清輜重兵少尉也在內)剛過東陽關時,八路軍伏擊各部隊立即按照統一信號,第386旅第769團突然向敵發起攻擊;第771團於神頭嶺北端迎頭截擊敵人;第772團、補充團從公路兩側對敵實施夾擊。霎時間,平靜的山梁彷彿變成了一座正在噴發的火山,成百成千的手榴彈雨點般在日軍中爆炸,橫飛的彈片,閃閃的火光,連同那彌漫的硝煙與黃土,匯成了一條憤怒的火龍,一下子便把日軍的隊伍和整條公路給挾裹了,吞沒了。
林清部隊的一部還未進入我伏擊圈(距離約700米),見此情況立即掉頭向潞城方向逃跑,我方因距離等問題沒有追擊,當時判斷這股敵人約百餘人。
日軍遭此突然襲擊,頓時陷於混亂,四處奔逃;日軍這隻增援部隊雖然人多而戰鬥員少,中隊長笹尾二郎中尉立刻把部下小山正美少尉、潼谷少尉、上野少尉分別安排部署,並命令戰鬥部隊從道路的左右展開,匆忙地佔領了兩面的高地。佈置完畢了後,開始了對峙,然而八路軍早已經在日軍佔領的高地前面佈設了陣地。
戰至11時30分,進入神頭嶺之伊藤小隊和林清部隊全部被殲,而笹尾中隊殘部則依託崖底窯洞和公路兩旁小高地繼續頑抗。當神頭嶺戰役激烈進行之時,黎城之敵一部曾向神頭嶺方向增援,但被濁漳河所隔,並遭我特務連阻擊,該部遂在炮火掩護下搶修趙店橋。當神頭嶺戰役基本結束時,我特務連奉命撤回,這時該部才將橋修復。
13時,潞城留守之日軍為解神頭嶺日軍之圍,以一部日軍向我第772團第7連陣地猛攻,第7連予以反擊,將該敵擊潰於神頭村以南。
14時,潞城日軍(十川隊、安達隊)又出動來援,我軍未能阻止,只保持接觸,其繼續前進,至15時,已逼近神頭嶺。這時,戰場上的日軍已大部被殲,殘餘日軍多散於山崖草莽間,而經過長時間激戰,我軍已非常疲勞,加上敵人援兵逼近,我軍遂撤離了戰鬥。
17時,黎城的日援軍(十川隊、岩館隊、谷阪隊)也經剛修復好的趙店橋來到神頭嶺。當各路增援日軍趕到時,笹尾中隊殘部僅餘45名,其中的40人都負了傷,小山正美少尉也在援軍到來前戰死。
是役,第386旅共殲日軍第16師團、第108師團、第14師團各一部,共1500餘人,俘敵8人,擊毀燒燬汽車100多輛,擊斃與繳獲騾馬600餘匹,繳獲長短槍550餘枝,八路軍傷亡240餘人。
歷史影響:
這次戰役,由於八路軍準確掌握敵情,適時定下伏擊殲敵於運動中的正確決心,同時,周密部署和使用兵力,採取三面伏擊,形成‘口袋’,因而收到了隱蔽突然、出敵不意、速戰速決之效。
此役沉重地打擊了入侵晉東南地區日軍的囂張氣焰,破壞了敵之交通運輸線,有力地策應了我第115師在晉西地區的作戰行動,鉗制了日軍向黃河南岸和西岸的進攻。
神頭嶺戰役是一次漂亮的伏擊戰,就連日軍統帥部也不得不稱之為八路軍的‘典型的遊擊戰’。此戰後,日軍曾在自己的裝甲車上專門用中文寫下:‘專打386旅’的標語,可見這一戰對於日軍造成的威懾是多麼巨大。
(資料來源,參考:百度百科、華夏經緯網、維基百科、人民網)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