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輔善醫院
輔善醫院
時間
1930 ~ 1951年07月26日
地點
上海
相關人物
王一亭
、李雲書、任伯年、徐小倉、吳昌碩、
袁世凱
、愛因斯坦、胡簋銘、劉鴻生、張效良、秦硯畦、陸問梅、張竹溪、
杜月笙
、左思考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輔善醫院即當今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周浦分院,是周浦地區的醫療中心。
背景:
浦東周浦早先是上海郊縣的一個古鎮,當時屬於農村地區,醫療條件差,村民生病往往都面臨缺醫少藥的窘迫狀況。1930年,上海著名慈善家、畫家王一亭發起募捐,在周浦籌建輔善醫院。
王一亭本名王震,祖籍浙江吳興,出生於上海青浦,14歲入上海裱畫名店怡春堂當學徒,後得寧波富商公子李雲書賞識,薦入其家開辦的恆泰錢莊和沙船公司任職。王一亭業餘時間學畫於任伯年弟子徐小倉,亦曾受到任伯年的親自指導。1885年,王一亭進入大阪輪船公司任職員,由於其工作勤奮,並且迅速掌握日語,1902年即升任上海支社總代理,1907年轉入日清輪船公司任總代理,其後又涉足公用事業、保險、金融等方面,成為上海商界屈指可數的大買辦。
1910年,王一亭加入中國同盟會,負責上海地區的財務工作。辛亥革命爆發後,王一亭任上海都督府交通部部長、農工商部部長、中國國民黨上海支部部長等職,同時拜吳昌碩為師,資助其到上海售畫。1913年,因資助二次革命,一度被袁世凱通緝。
1920年,王一亭在愛因斯坦訪問上海期間,親自宴請愛因斯坦夫婦。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王一亭從自己開設的麵粉廠中調集5萬噸麵粉捐獻給日本,成為日本收到的第一批外國援助物資,受到日本天皇的感謝。
Top
發生過程:
1930年,王一亭發起募捐,在周浦籌建輔善醫院,各界慈善團體和地方人士積極響應,紛紛解囊贊助。隔年,輔善醫院建成於悅和橋西南,該院引進西醫治療,設內科和外科,初建時配有醫師4人,助產士2人,藥劑師1人,備有手術台和手術器械。
醫院建成後,周浦的醫療水準和條件大大提高,當地村民聞訊紛紛前往求診治療,大量病人得到醫治,地方獲益不少。隨著醫院名聲擴大,求醫者增多,但醫院病床捉襟見肘,於是,當地又發起募捐建造住院部。
大中華火柴公司下屬有個周浦火柴廠,廠長胡簋銘是一位愛國愛民實業家,他創辦的周浦中華火柴廠原是浦東一家民族火柴廠,由於敬仰劉鴻生的經營才華,於1930年合併成為大中華公司分廠。胡簋銘親眼目睹地方人士慈善義舉,在1931年11月20日提筆給劉鴻生寫信求援,信中寫道:“周浦敝鎮輔善醫院係由當地之士捐助而成,開辦以來,成績甚佳,地方獲益不少。最近要擴建住院院舍,亦需募捐,敝廠亦承先生之核准,已捐助300元。惟地方人士夙仰先生熱心義舉慈善為懷,專懇先生慷慨解囊,得此一助定能玉成……”
為地方人士關愛民生的行為所感染,劉鴻生閱信後於11月23日用鉛筆在來信上批示:“捐洋三百元,由月薪內支付。”劉鴻生身為公司總經理,批三百元的慈善款項是完全有權的,但他考慮到公司是股份制公司,為了公司利益和尊重股東意願,不強人所難,決定不從公司財務出賬,而用自己的薪金支付。
其他捐助者尚有南匯的張效良、秦硯畦,川沙的陸問梅、張竹溪,以及高橋的杜月笙等。輔善醫院擴建後,設有病床33張及若干免費病床,成為浦東中部地區的第一家頗具規模的西醫醫院,緩解了當地缺醫少藥的狀況。王一亭出任醫院董事長,張效良出任副董事長,胡簋銘任常務委員。
1937年,抗戰爆發,周浦淪陷,輔善醫院被日警察所佔據,醫院被迫停辦。1941年,周浦鎮爆發流行病,於是在公園路由左思考醫師再設門診,1943年回遷至悅和橋原址。
1945年,抗戰勝利,輔善醫院人馬相繼回到周浦,醫院業務逐步恢復。
1951年7月26日,輔善醫院改名為周浦人民醫院。
歷史影響:
周浦醫院經過8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已是醫療技術和管理水準都達到二級甲等的綜合性醫院。佔地面積30343平方米,房屋建築面積26419平方米,設有8個病區,均有設施完備的特需病房,全院共有職工690人,醫院核定床位370張,成為南匯區西部地區的醫療、教學、科研中心。
(資料來源,參考:維基百科、百度百科、浦東史志)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