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人物 -> 劉存厚
劉存厚 1885-1960
劉存厚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名字
存厚
生日
1885年01月24日
卒日
1960年06月
籍貫
四川省簡陽縣
組織
川軍(武備系)
學歷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
相關事件
劉存厚,字積之,四川簡陽人,民國初年軍事人物,川軍領袖之一,曾任四川督軍。

劉存厚出生於鹽商家庭,早年入四川武備學堂,1907年畢業後留學日本,入士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與閻錫山、孫傳芳、唐繼堯等為同學。1909年劉存厚畢業返國,於雲南陸軍講武堂擔任教官,並加入同盟會。武昌起義時,劉存厚擔任雲南陸軍第十九鎮第三十七協之管帶,隨蔡鍔響應革命,率軍進入四川。民國成立後,劉存厚留在四川尹昌衡部下,改任川軍第四師師長。

二次革命期間,劉存厚支持袁世凱,改任第二師師長兼重慶鎮守使;護國戰爭爆發後,劉存厚又響應護國軍,任四川護國軍總司令,在蔡鍔推薦下就任川軍第一軍軍長。蔡鍔逝世後,劉存厚與滇系的四川督軍羅佩金、出身黔軍的省長戴戡對立,以北京政府作為後盾,授為崇威將軍,並取代羅佩金成為督軍。1918年,劉存厚遭熊克武擊敗,逃往陝西;1920年滇軍入侵四川,劉存厚又與熊克武聯手抗擊,再次回任督軍。

1921年,劉存厚的統治遭到川軍各部抵制,只得逃往川陝邊境盤據,受北京政府任命為川陝邊防督辦、四川陸軍檢閱使等,但影響力不大。1928年,劉存厚投靠國民政府,於1933年出任第三十二軍軍長,負責阻擊長征中的共軍,但反遭擊潰,並被免職,從此脫離政治舞台,回鄉隱居。1949年,劉存厚轉赴臺灣,曾任國策顧問。1960年6月,劉存厚在臺北逝世。著有《雲南光復記》、《護國川軍戰紀》、《蜀軍志》、《應用戰術要訣》、《榆園詩存》、《椰廬吟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