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人物
-> 伯希和
伯希和
1878-1945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Pelliot
名字
Paul
生日
1878年05月28日
卒日
1945年10月26日
籍貫
法蘭西共和國巴黎省巴黎
組織
無
學歷
法國巴黎大學
相關事件
國學門
生平
期刊
專書
照片
年表
其它
伯希和,全名保羅‧歐仁‧伯希和(Paul Eugène Pelliot),法國漢學家、探險家,敦煌莫高窟文物的發掘者。
伯希和出生於巴黎,早年立志成為外交官,中學畢業後即考入巴黎大學(University of Paris),並在東方語言學院(Institut National des Langues et Civilisations Orientales, INALCO)學習漢語,專攻東方語言學、歷史等,能流利使用法文、中文在內的13種語言。不久,伯希和投入漢學大師沙畹(Édouard Émmannuel Chavannes)、印度學學者列維門下(Sylvain Lévi),正式踏足學術界。
1900年,伯希和前往法屬印度支那位於河內(Hanoi)的法國遠東學院(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EFEO)任職,同年赴北京收集中文書籍,但在庚子事變時被困在北京,期間曾率領公使館駐軍反擊義和團,並獲法國政府頒贈勳章。伯希和在1901、1902年時皆曾由越南進入中國考察,收集大批書籍、文物,於1904年返回法國。在法國政府支援下,伯希和於1906年由中亞前往新疆考察,曾結識庚子事變後被流放當地的載漪,在其指點下前往敦煌莫高窟調查。
儘管英國探險家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在1907年首次抵達莫高窟時已取走了部分文物,但伯希和精通中文,在與保護莫高窟的道士王圓籙交涉時獲得更有價值的成果。次年,伯希和在北京展示部分敦煌文物,獲得中國學界高度重視,伯希和亦將王國維等人的研究帶回法國,但直到1912年在法國完整公開其成果後,才勝過斯坦因的成就。
一次大戰期間,伯希和加入軍隊,並被派往北京法國使館擔任武官。1921年,伯希和獲選為法蘭西文學院((Académie des inscriptions et belles-lettres)院士,並擔任西方首部漢學期刊《通報》(T'oung Pao)的編輯、主編,後曾多次來華考察,於1939年獲選為中研院通訊院士。1945年10月26日,伯希和再赴美國講學前因癌症病逝於巴黎。伯希和生前著作多為散篇論文,專書皆為其弟子編輯而成,有《摩尼教流行中國考》(Mo-ni et manichéens)、《十五世紀初年中國人的偉大航海上旅行》(Les grands voyages maritimes chinois au début du 15ème siècle,中譯書名《鄭和下西洋考》)等。
Top
東方雜誌 431
‧
東武王氏商盉堂金石叢話
東方雜誌 590
‧
敦煌本曆日之研究
Top
書名:
經典女人-林徽因
‧
第四章 戰亂生活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