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白朗之亂
白朗之亂
時間
1911年11月 ~ 1914年08月03日
地點
河南、安徽、湖北、陝西、甘肅
相關人物
白朗
、
袁世凱
、
張鎮芳
、
段祺瑞
、
劉鎮華
資料來源:鳳凰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曾在陸軍第六鎮統制吳祿貞手下充當參謀軍官的白朗(綽號白狼),在吳被刺身亡後,在河南寶豐起兵。起初僅有二十餘士兵和一支步槍,後很快招募周圍團練,至1912年,已有500餘人。1913年5月31日,白郎發動農民攻佔唐縣,反對袁世凱政權。袁世凱調集湖北、河南和陝西三省聯軍對白朗進行圍剿,不料軍中陣前譁變,不少人參加白朗軍,使得白朗軍的軍力和裝備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白朗遂自稱「中華民國扶漢討袁司令大都督」,全軍一度發展到2萬餘人,聲勢滔天。此後,因袁世凱政府多方圍剿,白朗決意西進,入陝後多次擊敗當地駐軍,但輾轉甘肅後仍返回河南,途中損失慘重,白朗也於1914年8月3日的寶豐戰鬥陣亡,白朗之亂遂平。
背景:
河南和湖北邊區,是個貧困歉收的地方,由於人民衣食兩缺,所以易於鋌而走險,加上清末民初時天下大亂,導致白朗軍的組成和發展,在這種條件下很順利而迅速。袁世凱認大總統後,派其表弟張鎮芳任河南都督,以秀才出身而曾任津海關道,革命時管理皇族捐,後來擔任直隸都督。由於河南是袁的故鄉,所以袁才把自己的表弟從直隸調來。但張是個聚斂之臣,只懂搜刮,這樣一來便更增加了白朗軍的聲勢。另一方面,白朗的崛起,恰遇袁世凱對南方用兵,當時北洋軍主力都調到南方去打國民黨,因此後防空虛,白朗遂糾合退伍軍人和樊棗一帶的潰兵,縱橫於舞陽等縣。
Top
發生過程:
白朗在河南寶豐起兵後,在河南西部一帶游擊。每到一處,劫掠官家及紳士及富人財物,鼓勵窮人造反,並自稱為中原扶漢軍大都督。
1913年5月31日,白郎發動農民起義攻佔唐縣,反對袁世凱政權,威脅京漢鐵路的安全。因民國初年,河南連年飢荒,加上北洋政府的河南都督張鎮芳橫徵暴斂,常有被裁士兵、貧民、飢民常有鋌而走險做盜匪,這些人裡許多人響應白朗的起義。為保證京漢線的暢通,袁世凱調集湖北、河南和陝西三省聯軍對白朗進行圍剿。不料聯軍中的陝西王生歧部陣前倒戈,參加白朗軍,反倒使得白朗軍的軍力大增。
1914年初,白朗率眾突破袁軍的包圍圈,進入安徽。2月13日,袁世凱任命段祺瑞為總司令,率領北洋精銳追擊白朗,並派出了4架飛機對白朗軍進行偵察,是為中國戰爭史上首次將空軍投入實戰。白朗迫於壓力,離皖入鄂,3月8日,佔領老河口,全軍發展到2萬餘人。在老河口,白朗軍打死基督教挪威傳教士費蘭德醫生,打傷牧師沙麻,釀成「老河口案」,引起西方國家對袁世凱的強烈抗議。
此後,白朗決意西進,3月17日入陝,後多次擊敗當地駐軍,經天水、岷縣等地進入甘肅南部藏族聚居地區。由於無法在當地立足,糧食與彈藥也無處補充,白朗只得率軍返回河南。白朗軍雖然成功突破了袁軍劉鎮華的三道防線,於6月返回河南,但是途中損失慘重,只得分散進行游擊戰。由於白朗軍中多維河南子弟,返鄉後歸心似箭,不久,被袁軍各個擊破。白朗也於8月3日的寶豐戰鬥陣亡。死後被劉鎮華斬下首級送往北京。
歷史影響:
白朗在河南地區所領導的反袁戰爭在河南當地引起極大轟動,被視為英雄人物,傳頌一時。白朗死後,他的餘部繼續戰鬥,他的骨幹成員及受其影響的人紛紛加入河南豫軍、河南自治軍。白朗的事跡在民間廣為傳頌,後來豫西地區共產黨的創建、紅軍的建立都受到白朗起義的影響。包括後來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共產黨員馬尚德等人,也是從小就以白朗為偶像。
由於白朗之亂在民間影響甚大,也影響了當時的庶民娛樂-相聲,民國初年相聲大師張壽臣將白朗之亂的元素融入著名段子《得勝圖》,改編為《打白朗》;台灣著名相聲大師魏龍豪、吳照南也曾創作改編段子《討白朗》。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