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第四次江西剿共戰爭
第四次江西剿共戰爭
時間
1933年02月09日 ~ 1933年03月21日
地點
江西
相關人物
蔣中正
、
何應欽
、
周恩來
、
朱德
資料來源:PC娛樂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1931年第三次剿共因九一八事變爆發而中止。次年1月,又發生日軍進犯上海的一二八淞滬戰役,同時,中共亦在1932年發動了幾場戰役。因此,在一二八淞滬戰役告一段落後,國民政府決定在南昌設立「贛粵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籌劃第四次剿共。
4月19日,國民政府正式任命何應欽為剿匪總司令,陳濟棠為副總司令。初期先劃分九路分區剿共。年底大致完成圍剿部署後,決定改採分左、中、右等三路軍剿共的策略,以中路軍為圍剿主力,左、右兩路軍負責圍堵,以免共軍突圍。
1933年1月初,第四次剿共行動正式展開,作戰地區涵括贛省中南部及閩贛、粵贛、湘贛邊境,動員29個師又4個旅,先後發生金谿、南豐、霍源、蛟湖、樂安、清流、大田、光澤、遂川、路口等戰役,勝負互見。4月,由於日軍進窺華北,局勢吃緊,國民政府決定暫停剿共,於4月29日結束第四次剿共。
背景:
九一八事變和一二八事變相繼發生後,國民政府軍事重點北移應對日本的軍事行動,在江西對紅軍轉入守勢。1932年5月《淞滬停戰協定》簽約後,國民政府北方軍事壓力減弱,遂重新開始籌備對紅軍的圍剿。國民革命軍首先將重點放在對外圍較弱的鄂豫皖蘇區和湘鄂邊蘇區的進剿上,在成功地將兩地紅軍擊敗後,於1933年2月集中兵力對中央蘇區發動進攻。
中國共產黨則在同時陷入內部傾軋,前三次反圍剿的主要軍事領導人毛澤東已於1932年10月的寧都會議上被解除軍權,託病隱居於閩西長汀福音醫院。中央蘇區的領導人是1933年1月7日剛剛從上海遷來中央蘇區的博古等人,前線實際指揮者是紅一方面軍總司令朱德和政委周恩來。
為了應對國民政府的軍事壓力,中共中央軍委將紅十二軍和紅二十一軍劃歸紅一方面軍,使其下屬兵力達到三個軍團和四個軍,令其在敵人部署尚未完成之際,先發制人消滅撫河流域敵人主力,進而奪取整個江西。
Top
發生過程:
按照中共中央軍委的指令,紅一方面軍自2月9日起開始主動出擊,對南豐發起進攻,然遭到南豐守軍陶峙岳第8師的堅決抵抗,紅三軍團紅三師師長彭鰲戰死於城下。紅軍被迫撤圍,準備襲擊援軍。國民政府方面在得到紅軍動向消息後,迅速調集中路軍主力南下南豐,準備與紅軍決戰。
紅軍指揮員朱德、彭德懷鑒於敵強我弱,遂令紅十一軍偽裝成為主力部隊吸引國軍中路軍2、3兩縱隊往黎川地區調動,同時將其餘主力部隊集結於廣昌以西休息待機。國軍指揮員陳誠中計,將紅十一軍認作紅軍主力,命令第1縱隊集結於宜黃以南,第2縱隊自南豐出擊建寧,第3縱隊正面進攻黎川,預備將紅軍包圍於黎川加以殲滅。
紅軍在發現國軍動向後,抓住第1縱隊第52、59兩個師與其他部隊相隔較遠且疏於配合之機,決定由紅一軍團、紅三軍團和紅二十一軍伏擊52師,由紅五軍團和紅二十二軍伏擊59師。2月27日,戰役在登仙橋和黃陂相繼打響,3月1日,52師和59師全軍被殲,師長李明和陳時驥被俘。由於國軍第2縱隊和第3縱隊兼程來援,紅軍放棄了繼續伏擊第11師的計劃,轉入休整。
3月中旬,陳誠調整軍事部署,以第2縱隊為前軍,以第1縱隊餘部和第3縱隊為後軍,向廣昌地區進攻。紅軍則仍然以紅十一軍偽裝主力,擺出保衛廣昌的態勢,主力則潛入後軍北方。陳誠再次中計,強令前軍加速前進包圍紅軍,造成前後兩軍脫節50公里。
3月20日,主力紅軍在草台崗突然襲擊後軍的第11師,到次日中午,殲滅了11師的主力,重傷師長蕭乾。在此情況下,國軍被迫撤出中央蘇區,笫四次戰事結束。4月,江西新淦為中國工農紅軍所陷。
歷史影響:
此次戰鬥蔣中正的直屬部隊遭到了慘重損失,近三個師被全殲,使其痛心異常。但是這次戰爭的失敗並沒有動搖蔣中正進剿中央蘇區的決心。
不久,他親自指揮了一輪新的攻勢,以持久戰和堡壘主義最終將紅軍主力逐出中央蘇區。第五次江西剿共,即是由蔣中正親自策劃相關事宜,一改以往以純軍事行動為主的剿共方式,改以「三分軍事,七分政治」之方針,進行政治、經濟、心理、軍事等各方面之工作。也導致共軍主力自雩都西南地區往西突圍,國軍接管江西大部分地區,第五次剿共遂告結束。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