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秦皇島劫械事件
秦皇島劫械事件
時間
1918年02月03日 ~ 1918年02月24日
地點
河北秦皇島
相關人物
徐樹錚
、
段祺瑞
、
馮國璋
、
張作霖
、
倪嗣冲
、
閻錫山
、
陳樹藩
、
張景惠
、
楊宇霆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秦皇島劫械事件是指1918年2月,奉系軍閥張作霖,在皖系首領段祺瑞及其大將徐樹錚的謀劃下,於秦皇島截下北洋政府自日本購入的大批軍械,以打擊時任總統馮國璋的直系,迫使馮國璋再度啟用段祺瑞組閣。
秦皇島劫械在徐樹錚的策畫下,讓奉軍平空獲得日本明治38年式大槍2萬8000枝,機關炮36尊,野山炮數尊,各式子彈1250萬顆,這些武器數量足以配備多達12旅的軍隊。同時皖系以此為條件,引奉軍出兵入關逼迫直系。
皖奉合作的劫械與入關,顯示其完全無視於政府威信與國家法令的存在。連中央採購的軍械,都可以逕自劫奪為己有,劫奪後還能免於受懲處;而連曾掌政中央的段祺瑞和徐樹錚,都能不顧及中央權威的樹立,中央權威已被徹底踐踏,而地方軍閥更可以遂行本身的政治利益與權謀。
事件背景:
1916年袁世凱帝制失敗,段祺瑞開始掌握北京政府軍政大權。他試圖繼承袁的北洋系龍頭地位,惜個性剛愎,又在袁的北洋系久受薰染,並無遠大的政治理想和寬廣的政治格局,因汲汲於個人權勢的擴張,以致統攝北洋全局的努力遭到挫敗,政局走向複雜,非但形成南北對立,也使北洋系分裂成以段為首的皖系和以馮國璋為首的直系。
為了地盤的劃分及權力的爭奪,兩系明爭暗鬥,而在對西南和戰態度上,馮、段兩人主張也有歧異。段不能容忍南方的分裂,決定推行蓄謀已久的武力統一政策,動員北軍進攻湘、川;馮國璋和桂系陸榮廷有維持南北現狀的默契,主張與西南議和,以換取西南對北京政府的承認。南北戰爭爆發之後,為了和戰問題,兩人勾心鬥角,使兩派間的裂痕加深。
因為湘省戰事失利,段被迫辭去國務總理,親信幕僚徐樹錚為謀段的復職,至津拉攏原屬直系的直督曹錕加入主戰陣營,領銜主戰督軍代表召開天津督軍會議,決定兩路南征,但主和派與南方卻達成「漾日議和」條件。
皖系徐樹錚決定與奉系張作霖合作,由奉軍入關逼迫主和派就範,乃有奉軍秦皇島劫械與入關事件的爆發。
Top
發生過程:
1917年天津會議後,直皖和戰之爭非但無法偃旗息鼓,反而有不擇手段、愈演愈烈之勢,尤其是主和派的幾次大反撲,讓段、徐驚惶失措,於是以奉軍壓境,逼迫主和派就範的最後一擊,因徐樹錚的催促,段祺瑞決定不顧後果,為解救皖系的危機,決定引奉軍入關,並派徐以接洽國防名義出使奉天。
天津會議前後,張作霖一再附和皖系主張,屢次聲言主戰,對皖系而言不啻為一劑強心針。又透過楊宇霆,與徐樹錚有更頻繁的接觸,在主戰各督中已居屬一屬二的地位。
1918年1月25日,徐樹錚先派曾毓雋、倪炳文赴奉,開始商議劫械與奉軍南下,28日回京,將雙方的商議情形回報,段還對張作霖「謀國之忠、任事之果」表示推崇。
由於有求於奉軍,徐樹錚知道必須先給張作霖一些好處,以換取幫助。恰好他獲悉段任國務總理時,與日本訂立的軍械借款條約即將透過日本泰平公司完成交械的程序,由日輪武德丸裝運,自橫濱出洋,預計在2月3日運抵秦皇島登岸。
如果這批軍械為馮國璋或直系軍隊所有,對皖系確實不利,徐乃郊遊奉軍計畫截奪,等軍械到手後再進行分贓,約定奉軍可以分得其中的四分之三,而徐得四分之一。張作霖已擁有奉軍第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共三個師,但裝備已嫌陳舊,他久欲擴軍,卻苦無軍械,從徐處得到此項訊息,正中下懷,即接受徐的計謀,秦皇島劫械開始緊鑼密鼓的進行。
馮國璋派來秦皇島接收軍械的大員,是陸軍部軍械司長翁之麟,亦為留日學生出身,早為徐所收買。相應於馮的疏漏,徐樹錚則極端保密。除了倪嗣冲、張作霖之外,因為雜有晉、陝所購之械,也只有閻錫山和陝督陳樹藩知情。2月1日,徐樹錚開始和閻商量晉械問題,他告訴閻因為奉省出兵,須截留部購槍械,但截留時無法區分,所以準備等劫奪到手後,再行分運,徐、閻磋商的結果最後決定一律先由奉軍收取。
張作霖決定由張景惠、楊宇霆二人率軍到秦皇島,進行劫械準備。為掩人耳目,對外宣稱準備由秦皇島南下援閩,派軍械廠長丁超至上海製造局、德州兵工廠購械。劫械部署完成後,奉方在軍械裝上火車後,暗將機車倒掛過來,車頭朝著奉天,滿載軍械出關,馮國璋派來的人員大吃一驚,但已經來不及了。
22日,徐樹錚親到秦皇島指揮,因奉軍行動已經驚動中央,懼怕在豐臺或長辛店被扣,徐樹錚與掌理交通部的曹汝霖和葉恭綽聯繫,令其途中禁止停車,並請與日本關係良好的曹汝霖託日本使館武官齋藤季治郎少將或河野久太郎設法預防,使晉械能安全運晉,陝械則等日後再運陝省。24日,徐樹錚繼續在秦皇島協助奉軍運械的調度,當時車輛不敷使用,徐憑著他與曹汝霖、葉恭綽兩位交通部首長的關係,很方便的調度了鐵棚車20輛應急,在他的有力支援之下,所有的劫械與運械工作終得於24日晚最後一批的兩列械車開出之後,順利的全數運回奉天軍械廠。
秦皇島劫械讓奉軍平空獲得日本明治38年式大槍2萬8000枝,機關炮36尊,野山炮數尊,各式子彈1250萬顆,這些武器數量足以配備多達12旅的軍隊。
歷史影響:
秦皇島劫械的完成,是徐樹錚和張作霖雙方合作協議的第一步。而合作協議的核心部分則是藉由奉軍入關,逼近京津,確立皖系重掌北京政局,及加入對南方作戰行列,以取得武力統一政策的成功。
隨著南北戰事的膠著,段、徐對奉軍依賴愈來愈深,張則趁機要索,予取予求。在皖系還有利用價值的時候,張仍附和主戰的主張,目的在隨時伺機需索軍火和軍費,段不敢拒絕,徐明白「大局存亡,全仗我兄」,為延續雙方的合作關係,只有一味的為奉軍爭取權益。
奉軍已於皖奉合作之中成為一大軍系,然而段祺瑞利用奉軍取得對南作戰勝利目標卻終未實現。且張作霖無法繼續容忍徐樹錚公然視奉軍為己有而任意調度,真把奉軍擺在戰場上,明顯違反奉系利益,雙方已面臨決裂,同時張作霖還發現徐樹錚擅自挪用奉軍軍費,盛怒之下解除徐的奉軍副司令職,並且要進一步追究款項,此一舉動震驚了段祺瑞,由段出面調解後,徐向張謝罪,而且承諾短期內歸還這筆款項。
皖奉的合作也隨著徐所謂的「奉軍糾葛事件」爆發而落幕,表面上徐、張的關係雖然暫因調停獲得轉圜,但是在彼此無法信任的情況下,合作關係已然破局。
皖奉合作的劫械與入關,顯示其完全無視於政府威信與國家法令的存在。連中央採購的軍械,都可以逕自劫奪為己有,劫奪後還能振振有辭道是為挽救北洋系的存亡,還能免於受懲處;而連曾掌政中央的段祺瑞和徐樹錚,都能不顧及中央權威的樹立,中央權威已被徹底踐踏,而地方軍閥更可以遂行本身的政治利益與權謀。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