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西北軍
西北軍
時間
1919 ~ 1948
地點
中國
相關人物
西北軍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西北軍,泛指在民初至全面抗戰以前,具有西北地域關聯背景的軍隊,是一個泛稱。其得名於1919年,由原計劃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參戰軍」改編而成的「西北邊防軍」。如馮玉祥統帥「國民軍」,「中原大戰」後由馮玉祥體系中分裂出的韓復榘、宋哲元、石友三等。

另外,楊虎城所部源自陝軍,也被稱西北軍,而楊虎城的部隊在中原大戰曾猛烈攻擊過馮玉祥軍。相比起東北軍的稱呼,這些被視為西北軍的隊伍在形成過程中與西北地域並無穩定聯繫,很多將領是直隸、山東人,且也非發跡於西北,但也有一些人是起於西北的地方勢力,如楊虎城、高桂滋。

即使從其隊伍活動最久的勢力範圍看,也並非僅僅在西北,更多活動在塞北及華北地帶。而還有一些地方勢力,尤其是邊疆民族地方的勢力,雖然也在西北地域,但一般被視為西北軍閥勢力而不稱西北軍,如馬家軍(馬鴻逵曾參與馮玉祥「護黨救國西北軍」又離開)、新疆不同時期的控制者。1930年蔣中正在中原大戰中獲勝後,南京中央政府對軍隊獲得了優勢主導權,西北軍這樣的稱呼慢慢不再被人們使用。

事件背景:

清末新軍建設計畫在陝西成立陸軍第三十九混成協,由陝西督軍負責建立。1912年,辛亥革命後,民國成立,袁世凱委任親信陸建章,任左路統領兼北京總統府警衛軍參謀官。1914年,陸以此部隊擴編為陸軍第七師師長,由北京政府任命討伐陝西民變首領白朗 名義進軍陝西,並取代原陝西都督兼民政長張鳳翽,成為新的陝西都督。

後來,陸建章委任其內侄女婿馮玉祥任第七師左翼第一營營長。以後,此營擴編為第十四旅、混編第十六旅,馮亦隨著部隊擴編升任旅長,並在西北募兵建軍,軍閥史中各路軍閥大多在出生地發跡,馮玉祥以安徽人身分在西北立足,根源由此開始。

1915年袁世凱稱帝,陸建章為擁護者之一,其隸下的混編第十六旅在當時雖然效忠袁世凱政府,但是並未接受北洋軍元老王士珍呼應發電擁立袁世凱的要求,在北京政府的命令下混編第十六旅開往四川準備討伐護國軍,途中與遭到護國軍擊潰的混編第四旅會合,當時混編第四旅第二團第二營營副為馮玉祥的舊友鹿鍾麟,因此第二團接受改編加入混編第十六旅,這批部隊因為之前立場未明確表態的遠因下與護國軍私下達成協議,實際上並未和護國軍直接作戰,這作法保全了馮玉祥日後興起的家底,這批部隊直到1920年後再度回到西北,這段空白時間則在北洋軍系的互鬥間西北未有長時間的根據勢力。

1916年,陸建章旗下的陝北鎮守使陳樹藩反對帝制,因此獨立自號陝西護國軍總司令,與胡景翼合作擊潰了陸建章之子陸承武率領的陝西第一混成旅,陸承武亦被俘虜。作為愛子安危的交換條件,陸建章主動將其權利讓渡給陳,陳樹藩由此創立「陝軍」,胡景翼則藉此取得陝西督軍之位,西北軍此時為雙頭領導之局。

1918年,中國國民黨元老、書法家于右任在孫中山的指示下由胡景翼協助回到陝西組織成立「靖國軍」,手下有樊鍾秀、楊虎城等將領。這導致身為安徽派卻與北京政府關係密切的陳樹藩不安,兩方多次發生衝突,為此1919年皖系軍閥控制的北洋政府派徐樹錚出兵西北解決問題,其手下的軍隊改稱「西北邊防軍」。徐樹錚在1918年殺死陸建章。幾年之後,徐樹錚被馮玉祥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