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大同集寧戰役
大同集寧戰役
時間
1946年07月31日 ~ 1946年09月16日
地點
綏遠、山西
相關人物
傅作義
、
閻錫山
、
楚溪春
、
聶榮臻
、
賀龍
、
張宗遜
、
羅瑞卿
、
梁漱溟
、李世傑
資料來源:文史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大同集寧戰役是第二次國共內戰中的一場戰役。1946年7月至9月間,聶榮臻和賀龍指揮晉察冀軍區和晉綏軍區部隊,在山西省大同和綏遠省(今內蒙古自治區一部)集寧地區對國軍傅作義部的攻城打援作戰。由於聶、賀指揮失當,解放軍不但沒有取得原定目標,還直接造成邊區中心張家口失守。
背景:
1946年5月,共軍部隊策劃在大同、集寧一線對國軍發動攻擊,以奪取這兩個城市。
共軍指揮部是華北野戰軍聶榮臻司令、賀龍司令、張宗遜總指揮、羅瑞卿政委;國軍陣容是華北剿匪總司令部傅作義總司令、閻錫山主席、楚溪春中將。大同集寧戰役,是傅作義將軍在解放戰爭中著名的經典戰役之一;採取圍魏救趙的兵法,攻集寧,解大同之圍。
Top
發生過程:
7月31日,解放軍晉察冀第8旅、1分區部隊和晉綏5分區部隊,在大同外圍陣地發起進攻,經過30多天激烈爭奪戰,已占領外圍所有重要據點和東關,消滅國軍2000餘人,逼近大同城下。眼看大同危在旦夕,守將楚溪春連連向閻錫山告急,請求增援,閻遠水救不了近火,且太原到大同鐵路已被切斷,無法出兵,只得向蔣中正求援。蔣這時兵力也陷在全國各個戰場,抽不出援軍。
當時,唯一機動兵力就是在歸綏的傅作義部,而傅對不屬於自己管轄的大同採取觀望的態度,傅系軍隊在國軍中可算是異類,既受了解放軍影響,有解放軍的作風,如不怕苦,善夜戰,善近戰,肉搏等,同時也帶有舊軍隊習氣。蔣中正為了誘使傅作義出兵增援大同,使出北伐戰爭中一貫的手法,給地盤,加官晉爵,把大同劃歸十二戰區管轄,對於久處貧瘠不毛綏遠的傅作義說來,大同煤都,盛產烏金,又是晉冀兩地交通要沖,真是夢寐以求的好事。
接到蔣的命令後,傅召集其親信部將,董其武、孫蘭峰、郭景雲、安春山、楊維垣、劉春方、劉萬春及團以上全部軍官到歸綏出席秘密軍事會議。這些軍官到瞭歸綏(今呼和浩特),閉門開了7天軍事會議,嚴密部署策劃,參謀長李世傑率各部參謀班子作了沙盤圖演。傅作義反覆講解軍事要領,作戰法研討,思想鼓動。為了這場決戰勝利,傅將其所有軍官關在營中,不準回家食宿,紀律十分嚴明,所以也沒有洩密。另外,為了防止洩密,傅部不用國民黨軍共用密碼,也使共軍難以掌握其動向。
會後,傅的參謀長李世傑親赴廬山,向蔣匯報行動計劃,蔣看了行動計劃後極為滿意,李向蔣介紹:傅將軍此次舉措,乃‘圍魏救趙’之計。
傅部發三路人馬,北路由陶林兵進集寧,南路出歸綏,犯涼城,中路出歸綏攻卓資。3路人馬中以中路為實,兩翼是虛,僅為疑兵。取卓資,圍集寧必定致大同共軍分兵北援。只要傅部打掉共軍增援部隊,大同困境,自然緩解。此後傅部順勢揮師東進,直逼張家口。
這確是一個非常高明的戰略戰術,按一般軍事常識,大同危急,救急如救火,應順公路直插涼城,豐鎮,直趨大同解圍。怎麼可能捨近求遠,攻集寧?但仔細看一下地圖,琢磨一下,便可恍然大悟,順公路攻涼城,豐鎮,解放軍早有防範,已無奇兵之效,且費時費力,傷亡重大,事與願違,以絕對弱勢兵力去進攻強敵事先預設之阻擊,弄不好連自己一起賠進去。
當時共軍機動打援兵力4個旅已集中在麥胡圖,若傅的主力果真順涼城,豐鎮來犯,則正中共軍下懷,到時大同進攻部隊還可以抽出5-6旅圍殲傅軍。而攻集寧,則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箭雙雕,攻下集寧,向東南可出兵豐鎮,隆盛莊。從後方迂迴包抄進攻大同之共軍,對共軍大同進攻部隊威脅太大,必欲除之。攻下集寧,向東可出兵尚義,張北,直接威脅晉察冀軍區首府張家口,若不回救,張家口危險。所以攻集寧乃為攻其所必救,實在是高招。也是弱勢之兵想要解圍和取勝之唯一奇招。是現代戰爭圍魏救趙運用最為成功一例。
8月初,解放軍從綏遠開進到大同城北的孤店、宋家莊、聖水溝地域集結。大同戰役野戰指揮部決定於8月14日以13個團的兵力總攻大同近郊和城關據點,各部奉命以715團配合晉察冀第7旅攻北關,旅率716團、8團作攻城準備。
9月,傅作義第35軍進攻集寧以解大同之圍,此時國共在集寧處於膠著狀態,大同又遲遲未能被中共攻克,故解放軍主動撤退。
此戰役,大同守將楚溪春以一個步兵師阻擋10倍於己的兵力45天。解放軍在大同作戰失利,導致中共控制下的華北區中心城市張家口處於危境。
9月下旬,國軍36集團軍乘中共主力在大同之際,進攻張家口。國軍採取奇襲,自長城北側荒蕪地帶以騎兵突然進攻興和,尚義,解放軍僅有一個連守張家口,猝不及防。
歷史影響:
10月初,應馬歇爾要求,國民政府下達第三次停戰令,但停戰令期限剛過,10月11日國軍佔領了張家口(張家口戰役)。此事引起國共談判趨向破裂。張家口被佔領是中共遭遇的重大挫折,故中共在重慶《新華日報》,以及友黨民盟報紙中,大量報導國軍佔領張家口,追究其破壞和平的責任。而此時國民政府單方面召集國民大會又遭到中共堅決反對。正在斡旋國共衝突的的民主人士梁漱溟看到政府攻佔張家口的報紙後稱:「一覺醒來,和平已經死去。」
(資料來源,參考:文史網、維基百科、人民網)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