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北京女師大
北京女師大
時間
1908年07月 ~ 1931
地點
北京
相關人物
黃瑞麟、楊蔭榆、
許壽裳
、
章士釗
、
劉和珍
、許廣平、魯迅、
錢玄同
、
周作人
、
沈尹默
、馬裕藻、劉百昭、
段祺瑞
、
張作霖
、
馮沅君
、蘇雪林、廬隱、
石評梅
資料來源:必應搜索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是中國的女子最高學府,也就是中國的女子高等學校的師資養成所。
背景:
1908年7月,御史黃瑞麟奏請設立京師女子師範學堂。清學部在石駙馬大街(今新文化街)斗公府舊址建築校舍,直到1909年建成。建築面積約4500平方米,其中教學樓建築面積4300平方米(包括走廊約1500平方米),禮堂建築面積約220平方米,這是一座由四座樓組成的校舍。
1916年到1918年期間,積極籌建女高師,1919年秋招收國文部、圖畫專修科、家事科等科學生。
Top
發生過程:
1924年2月,楊蔭榆受教育部委任,接替許壽裳任女高師的校長。同年,女高師改名為“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楊蔭榆成為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位女大學校長。
1924年秋季開學之際,由於南方發大水以及受江浙戰爭的影響,部分學生回校耽誤了一兩個月左右的時間,沒有按時報到。楊蔭榆決定進行整頓校風,她在學生回來以後制定了一個校規,說凡是逾期返校的都要開除,但在處理具體學生時,卻沒有做到公正、公平。她嚴厲處置了平時不聽話的國文系3名學生,要求她們退學,而對於和自己關係較好的學生卻放過不問;這一顯失公平的做法引起了女校學生和教職工的嚴重不滿,女師大驅楊風潮由此爆發。
1925年1月,女師大學生自治會向楊蔭榆遞交了要她去職的宣言,並派代表前去教育部申述楊蔭榆任校長以來的種種黑暗情況,請求教育部撤換校長。
4月,章士釗以司法總長兼任教育總長後,強調“整頓學風”,公開支持楊蔭榆。
5月7日,楊蔭榆以“國恥紀念日”的名義舉行演講會,她作為主席登臺,卻被全場學生的噓聲所趕走。
5月9日,楊蔭榆即借校評議會名義開除劉和珍、許廣平等6名學生自治會成員。
11日,女師大學生召開緊急大會,決定驅逐楊蔭榆,並出版《驅楊運動特刊》。
27日,魯迅、錢玄同等7人聯名在《京報》上發表《對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風潮宣言》,表示堅決支持學生。
8月7日,教育部竟然下令,以北京女子師範大學鬧學潮為藉口,予以解散並封閉其校舍。另組建北平女子大學,即在女師大原校址,招收新生。
8月19日,教育部專門教育司司長劉百昭奉章士釗命令接收女師大時,與學生發生衝突,他恐嚇學生說:“本人稍嫻武術,在德時曾徒手格退盜賊多人。” 22日,他又臨時雇傭三河縣的老媽子(今保姆)百餘人隨同巡警,每兩人挾一學生出校,強行登上汽車,押運到西四牌樓以北,分批又強令下車,並監視其回家,企圖使其不能再團聚。
在女師大風潮中,引人注目的是,以魯迅為首,以女師大國文系教員為主的周作人、沈尹默、馬裕藻等站在受處分學生一邊,與楊蔭榆和支持她的教育部進行了對抗,教育部下令免去魯迅在教育部的僉事、科長及其兼職。魯迅寫了大量的文章,對楊蔭榆、章士釗等人的所作所為給予了強力的批判。被迫離校的女師大同學,經過聯繫,最後在宗帽胡同租房上課,魯迅等人為她們義務上課。
楊蔭榆在學潮問題上逆流而動,最終葬送了自己的事業前程。女師大風潮之後,迫於輿論,她不得不辭去自己奮鬥半生得到的位置,回到蘇州的兄長家。
11月28日下午,北京的學生、工人及市民3000餘人齊集神武門,然後到鐵獅子胡同執政府,後到吉兆胡同段祺瑞住宅,支持北師大復校,反對段祺瑞政府的高壓政策。經過鬥爭後,段祺瑞政府同意北師大復校,但石駙馬大街校舍已在教育部東院(今教育街1號)上課。
1926年3月12日,日本的軍艦侵入大沽口並開炮轟擊,打死打傷我軍人員10多人。事後日本帝國主義者竟聯合英美等8個帝國主義國家,向北京政府提出在津沽地區停止軍事行動和撤除國防設施的無理要求,還狂妄地限48個小時內答覆。面對帝國主義的這侵略行徑,北京學生非常憤慨,紛紛集會抗議。
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在北京建立大元帥府,把國立九院校合併於京師大學校,改女師大為京師大學校內的師範學院第二部。
1928年7月設立北平大學,學校改為北平大學女子師範學院。
1931年,女師大與北平師範大學合併,定名國立北平師範大學。
歷史影響:
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成立於1908年,名為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堂,為當時國內惟一女子高等教育機構,全國有志升學女子青年皆來校投考就讀。1912年,改名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馮沅君、蘇雪林、廬隱和石評梅都曾就讀於此學校。
(資料來源,參考:百度百科、鐵血網、維基百科)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