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南苑保衛戰
南苑保衛戰
時間
1937年07月27日 ~ 1937年07月28日
地點
北平
相關人物
佟麟閣
、
趙登禹
、酒井請三郎、
蔣中正
、
宋哲元
、
孫連仲
、
劉汝明
、
張自忠
、
馮治安
、
秦德純
、松井太久郎、田代皖一郎、
香月清司
、張壽齡、孫麟、
何基灃
、徐以智、孫玉田、
鄭大章
、
潘毓桂
、一木清直
資料來源:時光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七七盧溝橋事件後,1937年7月28日爆發了南苑之戰,中日兩軍全面交火。日軍大批騎兵、飛機、坦克向駐守在南苑的只有步槍、機槍的29軍軍部及其直屬部隊發起全面進攻,南苑之戰是平津抗戰的轉折點。
背景:
「九•一八」事變後,為進一步充實部隊的骨幹力量,1936年年底,宋哲元聘張壽齡為教育長,成立了以培訓大、中院校學生的軍事訓練團。宋哲元自兼團長,軍訓團分西苑、南苑兩分部,於1937年1月正式開學。29軍在南苑成立了軍官教導團積極培訓幹部,副軍長佟麟閣為軍官教導團團長,孫麟任軍官教導團戰術教官。
軍事訓練團對學生兵的訓練非常嚴格,訓練中,旅長何基灃被士兵們背地裡叫“何閻王”,“張扒皮”指的正是張自忠。即使是學生兵,訓練也毫不放鬆。訓練時想去廁所得先報告班長,班長說:去吧!學員一溜兒小跑,先跑到單杠區,至少拔3個杠子,再來個腰部轉回,然後才能去廁所。
南苑之戰,29軍軍訓團新入伍的923名學生兵全部戰死,無一投降。這些學生兵,都是北平各大學、中學的學生,多是一二九運動的積極分子來投筆從戎的學兵團的主官,也是原黃埔軍校北平分校的學生。
讓日軍損失最大的是對軍訓團的進攻,軍訓團的士兵躲過了幾十架飛機的狂轟濫炸、大炮坦克的沖擊和騎兵的砍殺,保存著有生力量。在日本兵每一次進攻時,他們衝進日軍陣地,與日軍貼身肉搏。
Top
發生過程: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了。7月8日,蔣中正電令第29軍軍長宋哲元:宛平城應固守勿退,並須全體動員,以備事態擴大。9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電令全國備戰,並令第26軍孫連仲等部4個師歸宋哲元指揮,支援第29軍作戰。
29軍當時共轄4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1個特務旅和2個保安旅,共有兵力73800多人,主力是37,38,132,143四個師。主力四個師的部署宛若一隻巨大的“三叉戟”,西側,是張家口的劉汝明第143師;東側,是天津的張自忠第38師;正中央,包括北平和北平以南直到保定,是馮治安的第37師,這是三叉戟的三個刃,前面還有一個獨立第39旅作為屏障。三叉戟的柄,則是河間、大名一帶擔任預備隊的趙登禹第132師,但因為裝備落後,總戰鬥力尚不及日軍一個師團。
7月9日晨,第29軍副軍長兼北平市市長秦德純與日本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達成了三項口頭協議:一、雙方立即停止射擊﹔二、日軍撤退到豐台,29軍撤向盧溝橋以西﹔三、城內防務由保安隊接防,人數限制在300人之內。
7月11日,日本駐中國屯軍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將的心臟病日益嚴重,報了病危。當天清晨4時30分,日本教育總監部部長香月清司接到了就任日本駐屯軍司令官委任狀,要求他“馬上弄一張到中國的飛機票,今天就去上任”。與傾向於和談解決盧溝橋事變的田代皖一郎不同,香月清司是一個堅定的好戰分子。
11日下午3時,香月召集主持駐屯軍全體人員參加幕僚會議,討論戰爭行動計劃。在這個會議上,香月發出了他上任後的第一個命令:“做好適應對華全面作戰的準備。”會議一直開到次日淩晨,討論決定了日軍對29軍各部隊的作戰具體步驟。
7月12日,10列運載著日軍的兵車分載著各種部隊、附戰車、汽車、彈藥等,由山海關陸續向西開,至傍晚已經有5列到達天津附近。同一日,800餘名日軍乘戰車、炮車和載重車,由通縣進駐北平。盧溝橋附近的日軍仍然沒有按照約定撤退。
15日,香月清司擬製了進攻平津的作戰計劃,要求參戰部隊於20日之前集結完畢。與此同時,進入華北的關東軍和朝鮮軍正在經承德向密雲進發﹔第20師團已經到達天津、唐山、山海關一帶﹔駐屯軍旅團步兵第1聯隊到達豐台﹔步兵第2聯隊主力、炮兵聯隊主力和騎兵隊、工兵隊預計在18日可到達通縣。
7月14日開始,北寧鐵路列車運行正常化,北平戒嚴也隨之解除。盡管城裡一些重要的十字路口,出現了用沙包修築的臨時工事,還常見三五士兵在其內架好機槍警戒,但宋哲元已經下令嚴禁29軍與日軍發生摩擦。
1937年7月16日,宋哲元頒布「戰字第一號命令」,部署軍官教導團為「右地區隊」,由徐以智出任該團團長。
此時南苑的守軍,包括37師一部、佟麟閣副軍長率領的軍部機關人員和軍官教導團、特務旅孫玉田部兩個團、騎9師鄭大章部的一個騎兵團,還有「一二•九」運動後,由入伍參軍的熱血學生組成、還沒有發槍的一個學兵團。由於日軍在華北平津一帶頻繁地調兵遣將,17日開始,佟麟閣副軍長遂令在南苑軍營外挖掘戰壕,清理營園外400米以內的高粱、玉米青紗帳,令孫麟率軍官教導團所有成員和原特務旅的兩個連,在大紅門一帶構築防禦工事,阻止由黃村向南苑進犯的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的偽軍,但19日又接到命令將防禦工事拆除。佟麟閣副軍長帶軍官教導團進行軍事演習時曾埋下了大批地雷,因為局勢變化太快,地雷沒有來得及拆除,僅僅在地圖上標出了雷區,卻不料日後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27日中午,香月清司下令向中國軍隊發起總攻。日軍隨即向宋哲元下達了最後通牒,要他撤出華北的軍隊。宋哲元無路可退了,他與29軍的將領一致表示,決心固守北平,誓與城垣共存亡。隨後,宋向全國各界發表了自衛守土通電,稱“國家存亡,千鈞一發”。
如果說宛平城是北平南方大門的鎖,盧溝橋是鎖鑰,那麼南苑就是這扇大門的門樞。所以,即便丟了宛平,只要這個門樞還在,29軍依然可攻可守,但一旦丟了南苑,整個大門就會轟然倒下,北平就完全變成了日軍的掌中之物。
宋哲元已經認識到南苑的防禦不足,因此命令預備隊趙登禹132師迅速進駐南苑。同時,鑒於37師戰線太長,原駐守南苑大營的37師部隊被調往北平方向以縮短戰線。急於赴戰的趙登禹到達南苑時,身邊只帶了一個團,132師的另兩個團剛到團河,主力尚在涿州,而37師所部正在撤離,即與日軍遭遇;日軍就是選擇此刻開始攻擊的。
7月27日深夜,南苑戰事打響。
28日淩晨4點過後,日軍發動了第一次進攻。當時南苑本質上算是一個兵營,兵營的外牆在日軍第一批炮彈的打擊下就被擊倒。守軍的陣地,就設在院牆外面的戰壕裡。一木清直所部的日軍衝進南苑守軍的陣地,卻在陣地上紛紛踩上了地雷,損失慘重。此前日軍多次對南苑的偵察,都未發現這裡有佈雷防禦,這意外的打擊使日軍隊形大亂。雖然受挫,但日軍仍然向前衝鋒,學兵團將士躍出戰壕,和敵人展開了肉搏。雖然一部分日軍衝進了南苑兵營,因為天黑,他們各自為戰,沒有統一的指揮。
佟麟閣率領軍官教導團和特務旅一部及時趕來反擊。在白刃戰中,29軍的老兵都專門練就破日軍刺刀的刀法,近身格鬥極有威力,包括學兵團都人手一口大刀和敵人廝殺,成功擊潰了日軍的第一次攻擊。日本方面的資料也認為,29軍的防禦工事是雙層布設的,第二線陣地比第一線陣地地勢稍高,火力配備幾乎沒有死角。即使換了他們,也不能比29軍在工事方面做得更好。
28日拂曉,日軍飛機飛來轟炸,南苑在炸彈爆炸聲中變成了一片火海。沒有防空經驗的29軍守軍損失慘重,通訊系統完全被摧毀。大概8點左右,日軍在猛烈炮火的掩護下,發動了第二次進攻,南苑守軍頑強抵抗,但是攻擊的日軍迅速攻佔了29軍的第一線陣地,外壕被日軍多處突破。
宋哲元感到守軍難以支撐,於28日上午下令趙登禹率部撤離。而這一命令的內容,包括趙部的撤退路線,早已被時任冀察委員會委員的潘毓桂以「最快的速度」向日軍出賣。由於南苑通訊系統都被日軍摧毀,導致聯繫中斷,只好用傳令兵傳令。各軍接到命令的時間不一,遂一邊獨自為戰,一邊向城中撤退。這時,由於掌握了29軍的詳細情況,在通往北平的道路上,日軍已經在南苑守軍撤退的路上設下埋伏,他們把機槍架在了道路兩邊的田地和村莊中,靜候著退下來的南苑守軍。
下午4時,南苑撤退下來的守軍在大紅門一帶落入日軍伏擊圈。由於缺乏遮蔽,又沒有組織,佟麟閣、趙登禹兩將軍皆殉國於此。南苑守軍七千多名,最後傷亡五千,大部分就是在這裡損失的。孫麟率領的部分教導團官兵也遭到猛烈的掃射,他們交替掩護且戰且退,最後終於隨著以鄭大章為首的殘部突出重圍退回北平。學兵團1700人中,活著回到北平的,僅僅剩有600人,戰死在南苑這塊土地上的學生,沒有多少留下姓名。
28日夜間,宋哲元下令29軍全線南撤。
這是29軍平津抗戰中最為慘烈的一幕,也是南苑保衛戰的最後一幕。
歷史影響:
按照日軍參戰官兵的回憶,整個平津,打得最慘烈的就是南苑之戰。連日軍中著名的勇將,當時擔任華北駐屯軍第一大隊大隊長的一木清直在盧溝橋事變發生一周年之際接受《朝日新聞》採訪的時候,都不得不對學生兵們在南苑的英勇奮戰表示欽佩——“面對面地死戰也不肯退卻”,“中國兵甚至負傷幾次依然衝上來拼殺”。
學生兵們的堅守,使南苑這道陣地在中國軍隊手中多保留了近半天的時間。
指揮南苑之戰的29軍副軍長佟麟閣、132師師長趙登禹成為抗日戰場上最先殉國的兩位將軍。日軍在南苑及團河戰鬥中死去的最大軍官是名少佐,名叫酒井請三郎。
(資料來源,參考:環球網、新華網、北京日報、時光網)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