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俄國革命
俄國革命
時間
1917年03月08日 ~ 1917年11月08日
地點
彼得格勒、莫斯科
相關人物
列寧、托洛斯基、克倫斯基、尼古拉二世、邁可大公、亞歷山大二世、亞歷山大三世
俄國革命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俄國革命是指1917年俄國發生的一系列革命運動的統稱。這些革命最終推翻了俄羅斯帝國並建立了蘇聯。在1917年3月的二月革命中,羅曼諾夫王朝被推翻,由臨時政府掌權。同年11月的十月革命使得臨時政府遭推翻,被布爾什維克政府取代。

俄國二月革命(1917年3月)爆發於彼得格勒。當時俄國正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軍事上嚴重受挫,各地充斥軍隊譁變。混亂中,國會成員取得了國家的統治權,成立俄國臨時政府。軍隊的領導人認為他們無法壓制革命浪潮,而後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正式賦予了臨時政府權力。

在如此暴動與罷工頻繁的混亂時期,臨時政府決議繼續未完的戰役,反之,布爾什維克與其他社會主義派系選擇放棄先前投入於戰爭的心血。布爾什維克將工人民兵部隊組織為紅衛兵(後來的紅軍),並對其強力控管。

在十月革命中,由列寧所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黨與工人的蘇維埃連手推翻了彼得格勒的臨時政府。布爾什維克自命為各政府部門的領袖,並奪取農村的統治權,建立蘇維埃政權。

背景:

十九世紀的俄國,相對西歐國家,已為落後地區。在政治上,俄國仍維持君主專制;經濟上,工業化程度相當低落;社會方面,農奴仍為主要人口,中產階級甚少。

十九世紀中葉,俄國與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爆發克里米亞戰爭,引發英國、法國干預,最後俄國慘敗,國內知識分子順勢要求改革。1861年,當時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呼應改革,下令解放農奴,推行新政,但最後仍被激進的革命分子暗殺。隨後繼位的亞歷山大三世和尼古拉二世,均採專制保守的立場,不再主動改革。

1905年日俄戰爭失敗,俄國改革勢力大增,內部抗爭事件頻傳,知識分子的改革訴求,均遭尼古拉二世否決。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俄國參戰,內部抗議與改革的聲浪暫時被愛國心所取代,但愛國心並沒有持續太久,隨著戰場失利的消息不斷傳來,俄國社會對沙皇領導的政府產生極大的不滿,革命已是箭在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