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忻口會戰
忻口會戰
時間
1937年10月11日 ~ 1937年11月02日
地點
山西
相關人物
蔣中正
、
閻錫山
、
衛立煌
、
朱德
、
黃紹竑
、
楊愛源
、
傅作義
、板垣征四郎東條英機、
王靖國
、
李仙洲
、
郝夢齡
、劉家祺、鄭庭珍、
彭德懷
資料來源:必應搜索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忻口會戰又稱忻口戰役,是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在晉北抗擊日本侵略軍的一次大規模的戰役。參加作戰的部隊有閻錫山的晉綏軍、國民黨的中央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又稱第18集團軍)。這次戰役是由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朱德、衛立煌、黃紹竑副之)指揮實施的太原會戰的中心戰役。
背景:
1937年8月,已佔領北平、天津的日軍沿平漢路南下,企圖控制華北,以進逼華中、長江。為了解除華北的側背之憂,板垣征四郎率領的第5師團和東條英機指揮的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沿著平綏鐵路一路西進,山西危在旦夕。
1937年9月23日,蔣中正發表《對中國共産黨宣言的談話》,正式承認中國共産黨的合法地位。
從1937年9月下旬起,日軍將其在華北作戰重心轉到山西;9月底,日軍第5師團和關東軍一部突破中國軍隊內長城防線後,奉令向太原進攻。中國第2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決定在忻口地區組織防禦,以八路軍、第73、第101、新編第2師為右翼軍,歸八路軍總司令朱德指揮,在五臺山羅圈溝、軍馬廠、翠岩峰、掛月峰迄鵝口、峪口之線佔領陣地;以第14集團軍、第9、第15、第17、第19軍、第196旅、炮兵第27團為中央軍,歸衛立煌總司令指揮,在蔡家崗、靈山、界河鋪、南懷化、大白水至1482高地之線佔領陣地,另一部在中解村、陽明堡、虎頭山、黑峪村之線佔領陣地;以第68、第71、第120師、獨立第7旅、炮兵3個營為左翼軍,歸楊愛源總司令指揮,在黑峪村迄陽方口之線佔領陣地;以第34、第35、第61軍、第66師、獨立第1、第3旅為總預備隊,歸傅作義總司令指揮,位於定襄、忻縣一帶,策應各方。
9月21日到29日,平型關戰役展開。9月25日,八路軍115師伏擊日軍輜重部隊成功。平型關大捷,是抗戰開始以來中國軍隊的首勝,打破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但是,隨後平型關中國守軍後路被斷,為免遭包圍,中國軍隊放棄平型關。日軍連續突破中國軍隊防線,直接威脅閻錫山的太原大本營。在太原以北,就只剩下了忻口這個最後的屏障。
1 0月1日,日本內閣四相會議決定了《處理中國事變綱領》,設想通過10月攻勢完成對華北和上海的佔領,然後與南京政府談判解決中國問題。隨即其就將察哈爾派遣兵團與板垣征四郎所部知第5師團會合,大舉撲向太原。
10月2日,蔣介石致電閻錫山:“仍盼策勵各軍,繼續殺敵,以爭最後勝利。”當天,衛立煌第14集團軍奉命增援山西戰場;衛立煌被任命為前敵總指揮,指揮忻口會戰。
Top
發生過程:
忻口為晉北通往太原的門戶,是保衛太原的最後一道防線。為了保衛太原,國民黨第二戰區指揮部集中 6個集團軍,共31個師、13個旅,約28萬多人,由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任前敵總指揮,組織了忻口會戰。日軍參加忻口會戰的兵力共約 3個師團,7萬餘人,並配有350多門大炮,150多輛戰車和300架飛機。
戰鬥起始時間為10月2日,總攻擊則發動於10月11日,戰役從10月13日至11月2日,歷時21天。
10月 1日,日軍千餘人向陽明堡進攻,與中國第19軍一部發生激戰,並侵入陽明堡。2日,在飛機、大炮配合下進攻崞縣。4日,日軍混成第15旅團從崞縣以西迂迴,向原平鎮猛攻。此時,從平漢路石家莊調來的衛立煌部還沒有趕到,由五臺山向忻口轉移的晉綏軍兩天后才能到達,形勢十分危急。為使主力部隊有充裕時間集結忻口與敵決戰,第二戰區司令部命令中國守軍死守崞縣、原平,以待後續部隊到達。5、6兩日,日寇集中炮火對崞縣中國守軍猛烈轟擊,陣地幾乎完全被炸。第19軍第047團官兵傷亡極為慘重。7 日,圍攻崞縣的日軍增加到五、六千人。日軍以飛機20餘架、野重炮30餘門對縣城狂轟濫炸 6個小時,北城墻被毀,第41團傷亡殆盡,敵人乘機突入。東西城墻守軍奮勇夾擊,與敵人展開巷戰肉搏。入夜,中國守軍各級軍官親自率軍堵擊敵人,日軍有增無減,局勢無法挽回。8日,王靖國軍長不得不率餘部突圍,崞縣陷落。
戰爭初期,中國軍隊只在人數上有優勢:中國正規陸軍200萬人,是日本當時陸軍(17個師團,約25萬人)的8倍。中國海軍艦船噸位為6895噸,是日本海軍(1153000噸)的6%;中國空軍只有戰機314架,而對手擁有2700架。中國軍隊裝備陳舊,士兵雖然具有樸實、勇敢、服從、堅毅以及吃苦耐勞等良好品性,但因營養不良,體格嚴重惡化。由於缺乏藥品,因傷不及救治而致死者佔死亡率之大部。兵役不良,是導致國軍士兵素質低劣的一個重要因素,無科學常識的文盲較多。國軍各部隊後勤、補給工作不良,戰鬥技術教育也不足,士兵的射擊等技能遠不如日軍,而且紀律廢弛,以致不能達成戰略、戰術的目標。
10月8日、11日忻口以北的崞縣、原平鎮相繼失陷後,忻口已完全處在日軍直接攻擊之下。忻口戰役打響前,蔣中正向前線各部隊下達了堅守令,要求各軍長、師長必須上火線,違者軍法治罪。
10月10日,為配合板垣師團進攻太原,沿平漢鐵路南下的日軍在佔領石家莊後,沿正太綫迅速向山西推進。為保衛太原,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黃紹竑,奉命調集中國守軍在娘子關一綫集結。與此同時,在板垣師團抵達忻口之前,衛立煌第十四集團軍在忻口以北集結完畢,晉綏軍主力也都按時抵達指定區域。20萬中央軍、晉綏軍和八路軍,初次攜手迎敵。在雲中山和五臺山之間的雲中河河谷,中國軍隊組成了一條50里長的防線,大戰一觸即發。
10月11日,忻口戰役正式展開。10月12日,日軍和第9軍各部展開激烈的爭奪戰,陣地一晝夜間竟然易手13次,國軍每日傷亡一千多人,日軍不但利用絕對的空優每日猛烈轟炸國軍陣地,並以步兵配合裝甲車進行攻堅。此時第9軍麾下之322團甚至剩下百餘人可以作戰,實在難以支撐下去,大有全線動搖之勢。
日軍第5師團長板垣征四郎指揮所部於13日對忻口守軍防禦陣地展開全線攻擊,重點置於正面中央軍左翼兵團第10師閻莊和中央兵團第54師南懷化陣地。當日,南懷化守軍陣地被日軍突破。衛立煌調第21師竭力恢復丟失陣地。14日晨,第21師向南懷化、新煉莊日軍出擊,在日軍強大火力壓制下,傷亡嚴重,師長李仙洲負傷,出擊受挫,即退出戰鬥到後方整補。
15日拂曉,日軍繼續攻擊忻口西北高地。第61軍馳援,與日軍對峙於南懷化東北高地。為了鞏固忻口防禦陣地,消滅進攻日軍,衛立煌、傅作義決心舉行全面反擊,將機動預備隊不斷投入前線,企圖將日軍消滅在雲中河盆地。
10月15日晚,中央兵團總指揮、第九軍軍長郝夢齡決定調5個旅兵力,於16日淩晨2時向日軍佔領的忻口以北南懷化陣地發起反攻。郝夢齡原率部駐紮貴陽,國難當頭,請纓北上。在忻口陣地,郝夢齡對士兵們講話,全體士兵齊聲回答:“誓死堅守陣地!”他高興地說:“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並揮筆疾書“站在哪裏,死在哪裏”八個字,曉諭全軍將士。
日軍猛攻數日之後,在惱怒之餘甚至使用慘無人道的毒氣來配合作戰,使得國軍傷亡枕藉,終至無以為繼。
16日淩晨 2時,守軍各兵團對日軍展開全面反擊。在郝夢齡的指揮下,中國軍隊連克幾個山頭,到5時許,天色微明,郝夢齡急於趕到獨立第5旅的前沿陣地指揮作戰,官兵們告訴他,前面有一段路被敵人火力封鎖,十分危險,勸他寫書面命令派人送去。郝夢齡說:“瓦罐不離井口碎,大將難免陣前亡。”說罷,便向前沿陣地奔去,在穿過離敵僅200米的陣地時,不幸中彈犧牲,年僅39歲。同時犧牲的還有第54師師長劉家祺。不久,第26路軍少將旅長鄭廷珍和第85師少將團長劉眉生也陣亡殉國。
郝夢齡為抗戰爆發後陣亡的第一位中央軍上將軍長。國民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追贈他為陸軍上將,以示褒揚。
10月17日,蔣中正給衛立煌連發兩道密電:“仍望抗戰到底,以竟全功。”“忻口會戰關係至大,望督勵所部一鼓殲敵為盼。”當天,蔣中正還致電朱德、彭德懷:“貴部林師及張旅,屢建奇功,強寇迭遭重創,深堪嘉慰。”
然而,在日軍飛機的轟炸下,中國守軍損失慘重。每天,中國軍隊有近一個團的兵力被派往前線,有近千人傷亡。中國軍人以慘重代價阻擊著日軍,戰局膠著,消耗之下,兵力不足的日軍難以推進。
10月20日早上,戰鬥又將打響,10月22日深夜,奉命增援的晉綏軍第61軍趕到南懷化,10月24日,增援忻口的日軍攜帶了大量毒氣彈和燃燒彈。中國守軍的陣地上,到處都是燃燒彈引發的熊熊大火。
10月26日,在敵人空軍、炮兵、步兵的聯合突擊下,娘子關失守。
閻錫山於10月31日夜間決定:忻口地區的守軍全綫後撤。11月1日,閻錫山致電衛立煌:“我晉東軍因受優勢之敵壓迫,正逐次向太原以東地區轉移中,除已令傅總司令在太原佈置城防,以固我資源重地外,希貴部在菜水塢、青龍鎮、天門關之綫佔領陣地,俟敵接近,一舉而殲滅之,並協助固守太原之傅(作義)軍依城野戰,以保衛太原。”
11月2日,衛立煌遵照閻錫山的電令,下達轉進命令;忻口地區前線各兵團脫離陣地向後撤退。經過將近1個月會戰,堅守忻口的中國守軍殲滅日軍2萬餘人,卻付出了傷亡10萬餘人的代價。中國守軍撤退之後,日軍攻佔壽陽。忻口日軍從太原北方協同晉東進入太原附近的日軍會攻太原,晉綏軍將領傅作義率部組織城防保衛太原,11月9日,太原淪陷。
歷史影響:
忻口作戰是全面抗戰開始後國民政府與中國共產黨在戰區統一部署、緊密配合下取得的正面堅守與敵後機動作戰的一次成功的防禦戰,也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作戰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的一次戰役。中國軍隊在忻口戰役中堅守陣地長達20多天,有力阻擊了日軍的南進計畫,大量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和物資裝備。
有人把忻口戰役中國軍隊的表現稱為“不敗之敗”;在日軍武器裝備的絶對優勢下,中國守軍士氣高昂,作戰英勇,“基本上採用了攻勢防禦的作戰方針和做到了正規戰與遊擊戰的相互配合,堅守陣地,打擊和消耗日軍兵力”。
忻口戰役打擊了日軍鋭氣,增強了中國軍民抗戰必勝的信心和勇氣。此役雖然國軍犧牲慘重,但也有效遲滯日軍撲向太原的進度,使得我第二戰區主力得以轉進晉南、中條山等地區繼續與日軍周旋對日後華北抗戰影響甚鉅。
(資料來源,參考:維基百科、新浪網、榮民文化網、百度百科)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