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四一二事件(清黨)
四一二事件(清黨)
時間
1927年04月11日 ~ 1927年04月18日
地點
上海、廣州、北京
相關人物
蔣中正
、
杜月笙
、
黃金榮
、
張嘯林
、
白崇禧
、
李濟深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國民黨的「清黨」事件又稱四一二事件, 中國共產黨則稱之為「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是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得到了法國等國的支持後,率領部下及上海地方勢力(一說為青幫成員)取締蘇聯顧問並逮捕、處死中共黨員與部份民眾之事件。
背景:
一、國共之間的矛盾
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汪精衛掌握政權,黃埔軍校校長蔣中正則掌握軍權。1926年,中國共產黨在政治顧問鮑羅廷影響下,在國民革命軍中發表北伐必敗論,並於廣州市區散發傳單反對北伐。6月,中國共產黨中央會議討論北伐問題,並通過反對北伐決議,此舉等於是公然和堅決北伐的蔣中正對抗。3月發生中山艦事件,蔣介石以武力平息,和鮑羅廷及中國共產黨的關係陷入危機。
5月15日至5月22日,中國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在廣州召開,張靜江、吳稚暉、孫科等提出《整理黨務案》,對中國共產黨參與國民黨務的人數和權限做出規定。
7月,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蔣介石任總司令。10月,中國共產黨組織上海工人反對北洋軍閥政府,武裝起義失敗。11月,北伐軍控制長江流域,國民政府決定遷都武漢,蔣則極力主張遷都南昌。11月22日,第三國際在莫斯科召開第七次大會,布哈林批評中國共產黨在暴力奪取土地所有者土地方面不夠堅決,要求中國共產黨在支持民族革命同時,著手解決農民覬覦地主土地問題。會後便採取所謂土地革命與國民革命上的雙重支持策略[8]。12月9日,國民政府遷至武漢。一個月後,南昌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議決,中央黨部駐南昌。
1927年2月21日,遷都至武漢的國民政府中央決定召開中國國民黨第二屆三中全會,駐於南昌的國民黨中央黨部也召開會議,並開始掃蕩在江西中國國民黨部佔優勢的蘇聯與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左派,取回掌控權。隨著蔣軍向北向東推進,這股奪權風潮由江西、安徽、福建、浙江,迅速擴展。
而武漢方面,1927年3月10日至3月17日中國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後,其執監委暨候補委員八十名中,中國共產黨員約佔三分之一,中國國民黨左派亦佔三分之一,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各部部長暨其秘書,中國共產黨員亦佔一半以上,國民政府已由蘇聯顧問與中國共產黨全權把持。並開始安排倒蔣行動。
蔣決計和中國共產黨斷絕關係,與剛回國的汪精衛商討發動清黨,驅逐蘇聯顧問,與中國共產黨決裂。但汪精衛建議蔣親自去武漢說服中國共產黨,把國民政府和黨部遷到南京。
二、共黨本身的矛盾
1926年春,蘇聯領袖加米涅夫、共產國際領袖季諾維也夫及其支持者組成新反對派,向托洛茨基傾斜,雙方組成反對同盟(聯合反對派),共同反對史達林的中國政策。在爭論中,中國北伐成為爭論熱點。史達林忽視共產主義意識形態,要求中國共產黨停止煽動下層群眾,遵守中國國民黨命令,認為可以利用中國國民黨打敗西方帝國主義並完成革命。而托洛茨基則希望由中國共產黨進行正統的無產階級革命,反對中國國民黨。
三、上海的情勢
由於共黨的無產階級革命和排外運動危及商界利益,上海財閥虞洽卿和錢永銘到南昌親訪蔣介石,答應為蔣籌集軍費,條件是要求蔣維持上海現狀,反對赤化。
1927年3月,北伐軍先後克復上海、南京。3月20日晚,國民革命軍東路軍進入龍華,包圍上海。3月21日,上海工人在中國國民黨鈕永建和中國共產黨周恩來等領導下,發動第三次武裝暴動,佔領租界外的上海市區,建立一支工人糾察隊2,700人。3月22日,國民革命軍東路軍前敵總指揮白崇禧率軍開進上海。
3月24日,國民革命軍中路軍攻下南京。入南京時,國民革命軍魯滌平、程潛、賀耀組等部殺害、掠奪外僑。英、美、日領事分別報告,以大量事例證明搶劫領事館是由中國共產黨主導,蔣介石下令追查負責任者。英美軍艦以此為由炮擊南京,造成國際衝突,是為「南京事件」。蔣嚴電阻止事態擴大,靜候政府以外交解決。中國國民黨元老蔡元培、李烈鈞等,舉發「共黨破壞革命,危害國本之逆謀」。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決議,通過「非常緊急處置案」。
3月25日,白崇禧說:「工人旦有擾亂,駐軍必將負責繳械。」3月28日,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吳敬恆、蔡元培、張人傑、李煜瀛在上海提出護黨救國案。3月29日,中國共產黨請示蘇聯,強調準備抵抗。4月,白崇禧任淞滬衛戍司令,配合蔣在上海清黨。
中國國民黨右派,如蔣介石等認為: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國民黨內部勢力日益膨脹,「黨中有黨」,如不早日剪除,今後會更難控制。再加上中國共產黨人在國民革命軍攻克的地方實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無端殺害其所謂階級敵人,並剝奪其合法財產,還衝擊了少數北伐軍官家屬,也是清黨事件發生的原因之一。
四、國際態度
在國民革命軍北上過程中,長江流域約有上千名傳教士逃離駐地,前往上海避難。1927年初,漢口英租界和九江英租界受到衝擊並被國民政府收回,於是英國大規模調動在華軍隊,以保證不會失去上海公共租界。2月26日,法國總領事那齊亞要求巴黎方面供應上海大亨、青幫領袖杜月笙武器彈藥,不久,法租界巡捕房總捕頭Captain Etienne Fiori為杜月笙和公共租界工部局總董費信惇安排了秘密會見,費信惇同意杜月笙的武力可以穿過公共租界,前往閘北的左派基地行動。
1927年4月6日,北洋政府也在各國公使館的默許下,搜查蘇俄大使館,搜出蘇聯企圖赤化中國之千餘文件,和共產國際發來的大量指示、訓令,並拘捕避居於大使館內的共產黨員李大釗等60餘人。
Top
發生過程:
一、國民黨內對清黨決策的分歧
1927年3月26日蔣中正到達上海。3月28日,蔡元培在上海主持召開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會議,吳稚暉提出發動「護黨救國」運動。4月2日,中央監察委員會會議召開全體會議,參加者包括蔡元培、蔣介石、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李濟深、張靜江、吳稚暉、李石曾等人,在上海會議中提出檢舉「共產黨連結容納於國民黨之共產黨員,同有謀叛證據」,吳稚暉呈文控告中國共產黨企圖奪取革命政權,且譴責鮑羅廷,陰謀使中國變成蘇聯殖民地。會議訂立「清黨原則」及組「清黨委員會」,進行反共清黨準備工作。
4月1日,汪精衛穿越西伯利亞再轉蘇聯郵輪,從歐洲趕回上海。蔣介石、吳稚暉、蔡元培等向汪投訴中國共產黨問題。汪精衛又與陳獨秀會晤,陳書面答覆汪精衛,並要求他簽字,於4月5日以《國共兩黨領袖汪兆銘、陳獨秀的聯合宣言》在報上發表,強調國共團結。武漢中央聯席會議則命蔣介石未得政府命令前,不得發表外交意見,改任第一集團軍總司令,以馮玉祥為第二集團軍總司令,解除了他的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務。4月6日,汪精衛離開上海赴武漢。
二、蔣中正的密謀籌畫
4月5日,蔣介石策動青幫、洪門大佬黃金榮、張嘯林、杜月笙等出面,組織右派團體中華共進會和上海工界聯合會,以對抗共黨主導的上海總工會。
4月9日,蔣介石命令成立「淞滬戒嚴司令部」,由白崇禧、周鳳歧分任正副司令,並頒發「戰時戒嚴條例」12條。同日,中央監察委員鄧澤如、吳稚輝、黃紹竑、張靜江、陳果夫等聯名發表《護黨救國通電》(即「青電」),指責武漢國民政府「容共」。
三、北京政府的呼應行動
另一方面,由於鮑羅廷秘密策動郭松齡將軍反對張作霖,張蔣兩人1926年秋天就開始私下接觸,分別派唐生智和楊宇霆為代表秘密會晤,協議共同驅逐共產國際勢力。4月6日在各國公使團默許之下,張作霖派北京軍警大規模搜查蘇俄大使館、遠東銀行、中東鐵路辦公處,逮捕藏身其中的58名中國人,包括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並搜出了莫斯科蘇聯共產黨給革命政府顧問鮑羅廷的電報,指示不能讓國民革命軍統一中國;並清查出蘇聯企圖赤化中國之千餘文件,查獲並向外界公開了共產國際發來大量指示、訓令,詳載蘇聯涉入中共之地下滲透活動。蘇聯認為此事件乃「帝國主義的挑撥」,中國政府已淪為帝國主義者工具,在4月19日召回北京駐華代辦及大使館職員。
四、清黨行動正式展開
4月11日,蔣密令「已光復的各省,一致實行清黨」。4月12日凌晨, 中華共進會和上海工界聯合會幫派分子,向上海總工會糾察隊駐地閘北、南市、浦東、吳淞等處,發起攻擊。之後,蔣下令淞滬戒嚴司令部所屬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軍以「工人內訌」為理由,解除工人糾察隊武裝。 中國共產黨黨員從各級政府、公家機構及軍隊中處決或禁錮,死亡120餘人,受傷180人。當天上午,上海總工會會所和各區工人糾察隊駐所均被佔領。在租界和華界內,外國軍警搜捕共產黨黨員和工人1000餘人,交給蔣中正的軍警。
4月13日,上海總工會在閘北青雲路廣場召開工人群?大會,會後約有10萬多工人、學生去周風岐二十六軍二師司令部請願,要求釋放被捕工人,交還糾察隊槍械。當請願隊伍走到寶山路三德裏附近時,埋伏在裏弄內的第二師士兵突然奔出用機槍猛烈掃射,當場被槍擊而死者在百人以上,傷者無數,被捕200餘人。同時,在上海南市遊行的工人也遭到軍隊的槍擊,死傷數人。接著,蔣下令解散上海特別市臨時政府、上海總工會和一切共產黨組織,搜捕中國共產黨員及支持者,逮捕千餘人。
4月14日,李濟深主持的廣州陸海空將領也開會議決「清共」。4月15日,廣州全城搜捕,當日捕去共產黨員和支持者2000多人,封閉工會和團體200多個,共產黨員蕭楚女、熊雄、李?漢等被害。廈門、福州、寧波、南京、杭州、長沙(馬日事變)也以「清黨」名義,對共產黨員和支持者進行捕殺。奉系軍閥也在北京捕殺共產黨員。
4月17日,蔣介石與右派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在南京召開政治會議,發布清黨通電,並發出秘字一號命令,通緝中國共產黨首要分子1及親共左派人士。4月18日,蔣介石等宣佈在南京組國民政府,以胡漢民為主席,和武漢國民政府對立,是為「寧漢分裂」。
歷史影響:
一、 國民黨成員大幅換血,基層基礎流失
蔣介石因此事被中國國民黨內右派多數支持,成了最高領袖,中國國民黨左派遭到排斥或者鎮壓。清黨前,中國國民黨普通黨員人數(不含軍政和海外黨員)約121萬(一說65萬),其中有中國國民黨員身份的中國共產黨員不超過5萬。清黨一年後的1928年3月,中國國民黨員人數為22萬。1929年12月回升到27萬,其中絕大多數黨員還是軍隊或高級黨政機關人員。這意味著清黨行動使得中國國民黨黨務系統大換血。北伐前後各省建立的縣、鄉國民黨基層組織,在清黨後基本瓦解。到1933年,全國僅有17%的縣建立有縣黨部。
中國國民黨黨員的減少一方面是由於4月17日,當時尚支持聯俄容共政策的汪精衛中國國民黨中央宣佈撤銷蔣的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務,並開除黨籍。4月18日,蔣在南京另立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政府,形成「寧漢分裂」,黨員被分散。另一方面則是眾多普通黨員懾於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的決裂,索性自行退黨避免被波及。
二、共產黨放棄妥協策略,走向武裝革命
事件之後,雖然武漢政府仍支持與共產黨合作,但基礎已毀。黨內堅持和中國國民黨妥協的早期領導人陳獨秀等人被認為一味退讓,甚至要求工人糾察隊向中國國民黨上繳武器,造成中國共產黨對蔣介石的武力清黨毫無準備。中國共產黨從此走向武裝革命暴力奪取中國政權之路,中國共產黨聯合極少數中國國民黨左派在南昌發動南昌起義,開始了組建中國共產黨軍隊,開展武裝暴力革命,直到完全奪取中國政權。
Top
中外雜誌 3
‧
戴雨農先生
中外雜誌 23
‧
白崇禧誰毀誰譽
中外雜誌 42
‧
六十年來的中國(五)
‧
黃埔當年鐵與血(二)-四十五年前陸軍官校學生
中外雜誌 43
‧
黃埔當年鐵與血(續完)-四十五年前的陸軍官校學生
中外雜誌 45
‧
從羊城暴動到西子風波獄
中外雜誌 61
‧
滬上往事(二)- 上海三大亨
中外雜誌 84
‧
吳敬恆的一生
中外雜誌 89
‧
民族復興運動記─力行社、復興社史話
中外雜誌 99
‧
萬耀煌回憶錄(八)
‧
戴季陶先生與中山大學(續完)
中外雜誌 102
‧
從「九一八」到「七七」(上)──關山煙塵記第一章
中外雜誌 110
‧
北伐前後﹙續完)-我的戎馬生活
中外雜誌 112
‧
清黨與北伐﹙一)- 萬耀煌回憶錄第二部
中外雜誌 117
‧
汪兆銘的一生(二)
中外雜誌 119
‧
莫斯科中山大學抗共記-懷革命俠侶谷正鼎皮以書
中外雜誌 124
‧
鮑羅廷雜記
中外雜誌 136
‧
北伐前後的西北軍-馮玉祥與西北軍之十九
中外雜誌 138
‧
留俄前後憶當年
中外雜誌 139
‧
鐵血精忠傳(二)-戴笠史事彙編
中外雜誌 142
‧
鄭州會議與徐州會議-馮玉祥與西北軍之二十六
‧
瞿秋白的悲劇
中外雜誌 144
‧
白崇禧別傳
中外雜誌 150
‧
東征北伐四大戰役(三)
中外雜誌 152
‧
第三黨的興亡
中外雜誌 159
‧
我對楊森將軍的認識(下)
‧
愛國老人楊森先生
中外雜誌 165
‧
半世紀前途海遊(上)-踏入教育界的第一步
中外雜誌 167
‧
人世浮沉八十年
中外雜誌 170
‧
學優從政的循吏-林雲陔先生百年誕辰紀念
中外雜誌 181
‧
胡宗南與戴笠(中﹚
中外雜誌 190
‧
為歷史作見證-戴笠未參加北伐東路軍
中外雜誌 194
‧
我所認知的孫中山先生
中外雜誌 196
‧
『南天王』陳濟棠
中外雜誌 199
‧
中州豪俠張鈁(三)
中外雜誌 209
‧
三湘名將張輝贊
‧
東征北伐抗日反共(上)
中外雜誌 212
‧
追憶陸京士兄
中外雜誌 214
‧
功在國家,利及世界
中外雜誌 215
‧
風塵逸俠吳稚暉(下)
中外雜誌 221
‧
黃埔建校簡史補正
中外雜誌 222
‧
李石曾的世界
‧
黃季陸的生平
中外雜誌 223
‧
六十年落花夢-讀方鼎英「我在黃埔的經歷」有感
中外雜誌 226
‧
徐柏園的豪情
中外雜誌 229
‧
九十憶往(二)
中外雜誌 230
‧
馮玉祥新傳(一)
中外雜誌 231
‧
一馬配兩鞍-魯迅雙妻記
‧
謎中謎 刺汪案的始末(三)-孫鳳鳴刺汪精衛的真象
中外雜誌 232
‧
謎中謎 刺汪案的始末(四)-孫鳳鳴刺汪精衛的真象
中外雜誌 244
‧
建設英雄曾養甫
中外雜誌 260
‧
黑牢逃生-黃埔歷險記
中外雜誌 262
‧
賀子珍情場傷心夢(上)
中外雜誌 263
‧
民國奇人戴傳賢(下)
中外雜誌 267
‧
莫斯科中大內幕
中外雜誌 268
‧
吳稚暉與蔣介石
‧
念經求學見聞(上)
‧
魯迅新傳(一)
中外雜誌 287
‧
黃埔清黨辯誣-附方鼎英「黃埔軍校清黨始末」
中外雜誌 291
‧
現代詩人戴望舒
中外雜誌 298
‧
愛國學人韓靜遠
‧
憶陳果夫先生
中外雜誌 299
‧
懷王孔安將軍
中外雜誌 309
‧
神秘人物(三)-警政總署首任署長唐縱
中外雜誌 310
‧
不怕難不叫苦-李大超的故事(上)
中外雜誌 316
‧
吳鑄人回憶錄(三)
中外雜誌 317
‧
化解天津大暴動 吳鑄人回憶錄(四)
中外雜誌 323
‧
正直剛毅謝持
中外雜誌 335
‧
政壇奇才賀衷寒(上)
中外雜誌 340
‧
李濟琛評傳
中外雜誌 341
‧
中外名人傳(四)
中外雜誌 358
‧
大刺客小插曲 汪精衛的故事(上)
中外雜誌 363
‧
追憶與永懷:我的父親高振庠
中外雜誌 367
‧
柳亞子和毛澤東
中外雜誌 377
‧
百戰名將.百歲人瑞 薛岳傳奇(上)
中外雜誌 428
‧
怪傑鄧小平的戎馬生涯(上)
中外雜誌 437
‧
吳敬恆特立獨行
中外雜誌 440
‧
中外名人傳(一0二)
中外雜誌 472
‧
張戎誣胡宗南為中共暗諜謬說
中外雜誌 497
‧
抗戰剿共前後,共諜無所不在:國府黨政軍機構早已百孔千瘡(上)
東方雜誌 595
‧
蘇聯肅軍運動
東方雜誌 597
‧
史太林的清黨運動
東方雜誌 802
‧
我和羅斯福失和的始末(續)
東方雜誌復刊 877
‧
大學畢業後的第一年
東方雜誌復刊 879
‧
評介董著「中國與列強:不平等條約之影響與反應」
東方雜誌復刊 983
‧
馬可波羅
Top
書名:
民國人物新傳
‧
汪精衛的悲劇
‧
革命奇人張靜江
書名:
神州見聞
‧
懷李晉亭師
書名:
戴笠和他的同志
‧
勞健白忠誠正直
書名:
公元一九二七
‧
第七章 寧漢內江 喋血建國
‧
第九章 情定美齡 聯盟煥章
‧
第十一章 蔣宋合璧 縱橫華夏
‧
第十章 軍事暴動 神龍見首
‧
第五章 黃埔博奕 政變前奏
‧
第六章 湘潭三雄 心潮逐浪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