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
時間
1947年02月28日 ~ 1947年05月16日
地點
台北、臺灣各地
相關人物
二二八事件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於1947年2月底發生的大規模民眾反抗政府事件,以及3月至5月間國民政府派遣軍隊鎮壓屠殺臺灣人民、捕殺台籍菁英事件。其中包括民眾與政府間的衝突、軍警鎮壓平民、當地人對外省人的攻擊,以及臺灣士紳遭軍警捕殺等等情事。

該事件的導火線是1947年2月27日發生在台北市的一件私菸查緝血案,觸發2月28日發生台北市民的請願、示威、罷工、罷市。同日,市民聚集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抗議,竟遭公署衛兵開槍射擊,從此該事件由請願轉變成為對抗公署的政治性運動,國民政府接管臺灣以來因貪腐失政所累積的民怨,以及臺灣人和外省人之間的省籍衝突也隨之爆發。抗爭與衝突在數日內蔓延全臺灣,最終導致官民間的對抗衝突與軍隊鎮壓。

背景:

雖然在日本的統治下,臺灣的近代化有出色的表現,但仍無法擺脫殖民地的定位,日本在政治與經濟上的榨取,造成臺灣人民的不滿,以及對中國的熱烈期待。1945年10月17日,國民政府軍七十軍連同政府官員由美國軍艦載運護送至臺灣基隆登陸,並進入台北市,滿懷期望的三十萬民眾砌成人牆夾道歡呼熱烈迎接。1945年10月25日,陳儀代表盟軍委任的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來台接受日本投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正式運作。

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臺灣之後,負責統治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治台政策錯誤、官民關係惡劣、軍隊紀律不良、官員貪污腐敗,而長期在日本統治下的臺灣人民,對於處在長期戰亂、相對落後的中國現況並不瞭解,與期望中的光復榮景落差甚大。在經濟方面,政府壟斷並管制物資買賣、濫印鈔票並掏空民生物資,導致惡性通貨膨脹、大量民眾失業,使臺灣經濟出現巨幅倒退。由於國民政府的種種倒行逆施,加上掌握資源控制權的人士對臺灣人民的歧視與打壓,不滿的情緒不斷累積。1946年12月,美國駐台北領事館在其臺灣情勢報告中,已預測臺灣將隨時發生動亂。

一、官員貪腐及錯誤政策

臺灣產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受重創,戰後臺灣農業產值只有1937年的49%,工業產值則不到33%。此外學校、商店、工廠、醫院、鐵路、發電廠等建設也受到戰火嚴重破壞,加上日本政府停止臺灣人儲蓄金歸還申請,債券成為廢紙,造成金融與物價秩序混亂。

而國民政府在接管臺灣之後,大量印製鈔票應付財政支出,並將臺灣人賴以維生的米、布、鹽、糖等民生物資運往中國大陸以資助國共內戰,甚至強行徵糧,以及惡性通貨膨脹等錯誤政策,造成臺灣糧食短缺、物價飛漲,各地發生搶米潮,盜賊橫行。國民政府管轄臺灣的第二年(1946年),臺灣的生產指數竟然不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一年(1944年)的一半,臺灣的生產陷入停頓,臺灣人民的生活較日治時代更加困苦。

國民政府一方面接收原屬日本人的財產,將戰後日本人留下的兩百三十七家公私企業以及六百多個單位,通通納入由行政長官公署各處局設置的二十七家公司來經營;另一方面又延續日本殖民政策中的專賣制度,壟斷如菸、酒、糖、樟腦等的買賣,憑藉公權力排擠民營公司。行政長官公署並積極實施全面的統制經濟政策,管制各類物資、限制民間經濟活動,不僅扼殺民間工商企業界的商機,又經由貿易局從中壟斷臺灣的進出口貿易及配銷管道,造成大量民眾失業。政府聲稱嚴格的管制政策是為避免奸商操縱圖利,事實上政府官員本身卻經由臺灣省貿易局(與臺灣省專賣局並列臺灣兩大統制經濟機關),以官商勾結,或亦官亦商的行徑,私自從中獲取暴利,統制所得絕大部分納入官員的私囊,使臺灣的經濟命脈遭受壟斷與掠奪。

同時,許多公共建築、學校的設備,以及工廠的生產機具也被軍人洗劫一空,拆卸後以低價賣往上海謀取私利,造成工廠無法生產而關門,以及工人失業。原本期待結束殖民控制的臺灣人,不滿國民政府延續日本的殖民治理方式壓榨臺灣人民的生機,並且變本加厲。

二、官僚與軍隊對臺灣民眾的打壓與歧視

日本人投降撤出臺灣後,臺灣人原本期望得到更多自治與參政的機會,但是行政長官陳儀本人集行政、立法、司法、軍事大權於一身,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重要職位也幾乎全部由外省人控制。此外,臺灣人與外省人「同工不同酬」的薪水差別待遇,以及臺灣人不易謀得公家機構職務的差別待遇,更是引發臺灣人不滿。相較之下,在日本統治後期,臺灣議會有半數官派、半數民選,臺灣人反而擁有較大的自治權力。

管轄臺灣的國民政府官員也有嚴重的官僚作風與貪污問題,駐守臺灣的國民政府軍隊更是軍紀敗壞,與民眾之間的大小衝突不斷,與日治時期日本官員的紀律嚴明、高行政效率形成強烈對比,也使得臺灣人民越來越敵視來自中國大陸的人士。

三、台籍與外省人士的背景差異

當時臺灣經歷了五十年的日本統治,日式風格明顯,剛結束中日戰爭來台的大陸人難以適應。而1942年1月以後,在日軍徵兵制度下,曾有部分台籍人士加入日軍侵華作戰,導致許多外省人遷怒於臺灣本地的親日人士。陳儀領導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與當時握有控制權的外省人並不信任臺灣人,認為臺灣人民已遭日本化、皇民化,乃至於奴化。而當時大多數的臺灣人不懂中國語,發音不標準,使臺灣人在政治權力、經濟、社會,以及工作職位等各方面遭受的不公平對待更加明顯,雙方的隔閡愈來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