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
時間
1947年02月28日 ~ 1947年05月16日
地點
台北、臺灣各地
相關人物
陳儀
、
彭孟緝
、
蔣中正
、
白崇禧
、
柯遠芬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二二八事件是臺灣於1947年2月底發生的大規模民眾反抗政府事件,以及3月至5月間國民政府派遣軍隊鎮壓屠殺臺灣人民、捕殺台籍菁英事件。其中包括民眾與政府間的衝突、軍警鎮壓平民、當地人對外省人的攻擊,以及臺灣士紳遭軍警捕殺等等情事。
該事件的導火線是1947年2月27日發生在台北市的一件私菸查緝血案,觸發2月28日發生台北市民的請願、示威、罷工、罷市。同日,市民聚集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抗議,竟遭公署衛兵開槍射擊,從此該事件由請願轉變成為對抗公署的政治性運動,國民政府接管臺灣以來因貪腐失政所累積的民怨,以及臺灣人和外省人之間的省籍衝突也隨之爆發。抗爭與衝突在數日內蔓延全臺灣,最終導致官民間的對抗衝突與軍隊鎮壓。
背景:
雖然在日本的統治下,臺灣的近代化有出色的表現,但仍無法擺脫殖民地的定位,日本在政治與經濟上的榨取,造成臺灣人民的不滿,以及對中國的熱烈期待。1945年10月17日,國民政府軍七十軍連同政府官員由美國軍艦載運護送至臺灣基隆登陸,並進入台北市,滿懷期望的三十萬民眾砌成人牆夾道歡呼熱烈迎接。1945年10月25日,陳儀代表盟軍委任的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來台接受日本投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正式運作。
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臺灣之後,負責統治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治台政策錯誤、官民關係惡劣、軍隊紀律不良、官員貪污腐敗,而長期在日本統治下的臺灣人民,對於處在長期戰亂、相對落後的中國現況並不瞭解,與期望中的光復榮景落差甚大。在經濟方面,政府壟斷並管制物資買賣、濫印鈔票並掏空民生物資,導致惡性通貨膨脹、大量民眾失業,使臺灣經濟出現巨幅倒退。由於國民政府的種種倒行逆施,加上掌握資源控制權的人士對臺灣人民的歧視與打壓,不滿的情緒不斷累積。1946年12月,美國駐台北領事館在其臺灣情勢報告中,已預測臺灣將隨時發生動亂。
一、官員貪腐及錯誤政策
臺灣產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受重創,戰後臺灣農業產值只有1937年的49%,工業產值則不到33%。此外學校、商店、工廠、醫院、鐵路、發電廠等建設也受到戰火嚴重破壞,加上日本政府停止臺灣人儲蓄金歸還申請,債券成為廢紙,造成金融與物價秩序混亂。
而國民政府在接管臺灣之後,大量印製鈔票應付財政支出,並將臺灣人賴以維生的米、布、鹽、糖等民生物資運往中國大陸以資助國共內戰,甚至強行徵糧,以及惡性通貨膨脹等錯誤政策,造成臺灣糧食短缺、物價飛漲,各地發生搶米潮,盜賊橫行。國民政府管轄臺灣的第二年(1946年),臺灣的生產指數竟然不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一年(1944年)的一半,臺灣的生產陷入停頓,臺灣人民的生活較日治時代更加困苦。
國民政府一方面接收原屬日本人的財產,將戰後日本人留下的兩百三十七家公私企業以及六百多個單位,通通納入由行政長官公署各處局設置的二十七家公司來經營;另一方面又延續日本殖民政策中的專賣制度,壟斷如菸、酒、糖、樟腦等的買賣,憑藉公權力排擠民營公司。行政長官公署並積極實施全面的統制經濟政策,管制各類物資、限制民間經濟活動,不僅扼殺民間工商企業界的商機,又經由貿易局從中壟斷臺灣的進出口貿易及配銷管道,造成大量民眾失業。政府聲稱嚴格的管制政策是為避免奸商操縱圖利,事實上政府官員本身卻經由臺灣省貿易局(與臺灣省專賣局並列臺灣兩大統制經濟機關),以官商勾結,或亦官亦商的行徑,私自從中獲取暴利,統制所得絕大部分納入官員的私囊,使臺灣的經濟命脈遭受壟斷與掠奪。
同時,許多公共建築、學校的設備,以及工廠的生產機具也被軍人洗劫一空,拆卸後以低價賣往上海謀取私利,造成工廠無法生產而關門,以及工人失業。原本期待結束殖民控制的臺灣人,不滿國民政府延續日本的殖民治理方式壓榨臺灣人民的生機,並且變本加厲。
二、官僚與軍隊對臺灣民眾的打壓與歧視
日本人投降撤出臺灣後,臺灣人原本期望得到更多自治與參政的機會,但是行政長官陳儀本人集行政、立法、司法、軍事大權於一身,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重要職位也幾乎全部由外省人控制。此外,臺灣人與外省人「同工不同酬」的薪水差別待遇,以及臺灣人不易謀得公家機構職務的差別待遇,更是引發臺灣人不滿。相較之下,在日本統治後期,臺灣議會有半數官派、半數民選,臺灣人反而擁有較大的自治權力。
管轄臺灣的國民政府官員也有嚴重的官僚作風與貪污問題,駐守臺灣的國民政府軍隊更是軍紀敗壞,與民眾之間的大小衝突不斷,與日治時期日本官員的紀律嚴明、高行政效率形成強烈對比,也使得臺灣人民越來越敵視來自中國大陸的人士。
三、台籍與外省人士的背景差異
當時臺灣經歷了五十年的日本統治,日式風格明顯,剛結束中日戰爭來台的大陸人難以適應。而1942年1月以後,在日軍徵兵制度下,曾有部分台籍人士加入日軍侵華作戰,導致許多外省人遷怒於臺灣本地的親日人士。陳儀領導的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與當時握有控制權的外省人並不信任臺灣人,認為臺灣人民已遭日本化、皇民化,乃至於奴化。而當時大多數的臺灣人不懂中國語,發音不標準,使臺灣人在政治權力、經濟、社會,以及工作職位等各方面遭受的不公平對待更加明顯,雙方的隔閡愈來愈深。
Top
發生過程:
一、查緝私菸引發的官民衝突
1947年2月27日下午七點半左右,「臺灣省專賣局台北分局」查緝員傅學通、葉得根、盛鐵夫、鍾延洲、趙子健、劉超群等六人及四名警察,在台北市大稻埕太平町法主公廟對面、天馬茶房前,發現一名40歲並育有一子一女的寡婦林江邁正在販賣私菸,查緝員於是沒收林婦所有販賣的香菸,以及身上所有的錢財。
林婦表示生活困難,跪地哀求希望歸還其錢財以及經過合法繳稅的公菸,但查緝員堅持全部沒收。雙方紛擾引來民眾圍觀,查緝員益發緊張不耐,加上語言溝通不良等因素,葉得根以槍托擊傷林婦頭部,導致其昏迷流血倒地。圍觀民眾憤而包圍查緝員,傅學通逃到永樂町(今西寧北路)開槍示警,卻擊傷了在自家門口看熱鬧的市民陳文溪。隨後查緝員逃至永樂町派出所,再被護送轉移至中山堂旁的警察總局。激憤的群眾六、七百人在當天晚上包圍警察總局,要求警方懲兇,但是警察局長官有意包庇,市民得不到滿意的答覆。
隔天2月28日上午九時,民眾沿街打鑼,爭相走告,積怨已深的市民展開罷工、罷市,大小商店紛起響應,全市騷動。上午十時,憤怒的市民前往肇事查緝員所任職的專賣局分局抗議,要求專賣局分局長歐陽正宅下台負責,並將專賣局內堆存的菸、酒等物搬出焚毀。
2月28日下午一時許,數千名群眾集結於長官公署門口示威請願,公署衛兵向市民開槍掃射,造成許多民眾死傷,民眾的情緒更為憤慨,局勢急遽惡化,民眾開始轉往毆打外省人。另一部抗議民眾此時轉進公署附近的台北新公園繼續示威集結,並在位於新公園內的臺灣廣播電台廣播報導事件始末。
2月28日下午二時,在群眾抗議中,經商的外省人、公務員及其眷屬、來台旅行者受到民眾的遷怒報復。2月28日下午三時,警備總司令部眼見情況失控,緊急發佈臨時戒嚴令,並派遣武裝軍警掃蕩台北市區,開槍掃射民眾。
2月28日下午五時許,毆打外省人及焚毀車輛的情況持續惡化,臺灣人民的積怨,加上臺灣省行政長官的處理不當,從3月1日起爆發了蔓延臺灣全島的反政府行為。
二、 各地的反抗
戒嚴令發布後,軍警開始大規模開槍射殺街頭民眾,引起各地更激憤反抗,其中以黃信卿的埔里隊、何集淮及蔡伯勳的中商隊(台中商業學校學生隊)、呂煥章的中師隊(台中師範學校學生隊)、黃金島的警備隊(獨立治安隊)、李炳崑的建國工藝學校隊、霧社泰雅族原住民青年參與陳明忠的突襲隊等各隊伍組成的二七部隊最為有名,也是全臺灣各地的抗暴行動中勢力最大、維持最久的隊伍。此外,規模較大的衝突事件包括阿里山鄒族原住民所參與的嘉義水上機場與紅毛埤軍械庫的戰鬥,嘉義市各學校學生幾乎全體總動員支援民軍的戰鬥與救護傷患;高雄一中學生於高雄市區與軍隊的巷戰;雲林虎尾機場攻防戰達三晝夜,反抗民眾大多數以竹竿綁上菜刀、竹槍(削尖的竹子)做為反抗國軍部隊的主力武器;斗六市街戰;屏東機場攻防戰三晝夜;嘉義小梅、古坑樟湖抗擊戰。臺灣西部地區的衝突較為嚴重,東部地區則大都只有小騷動。地方政府已失去控制情況能力。
三、政府的處置與鎮壓
二二八事件初期,本質上是臺灣民眾對國民政府的積怨所爆發的排斥外省人的行動,之後的反抗大致分為兩條路線同時進行:一為「政治交涉路線」、另一為「武裝抗爭路線」。經由行政長官陳儀同意,台北與臺灣各縣市的各級民意代表及社會名流紛紛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並在臺灣各地成立分會,進行整合民意、維持秩序,並和行政長官陳儀展開協商談判,提出逮捕貪官污吏、廢止行政長官公署、實施自治,並在行政、司法、軍事各方面起用臺灣人等要求。但由於陳儀在3月2日就暗中向中央請兵,以援軍為後盾的陳儀斷然拒絕處理委員會的要求,並於3月10日下令解散「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參與全台各地處理委員會的民意代表與仕紳等各界菁英,隨即成為遭政府捕殺整肅的對象。
3月2日至3月4日間,來自台北與台南的人士進入高雄,與國軍爆發武裝衝突,並攻擊多處政府機關及部分外省人,控制市政府。高雄第一中學(今高雄中學)的學生組成自衛隊,並有雄工、雄商等學校的學生加入,高雄女中學生則提供食物,合稱雄中自衛隊。3月4日下午,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下令派出巡邏隊,見聚會民眾便開槍射殺,引起市民恐慌。3月5日,高雄要塞軍隊開始以八門七五砲對市區展開砲擊,並向鼓山一路一帶進行掃射、封鎖。3月6日上午,高雄市長黃仲圖、高雄市參議會議長彭清靠、市府清查室主任?光明、苓雅區長林界、台電高雄辦事處主任李佛續、醫師范滄榕、曾豐明等人前往壽山與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談判,希望彭司令停止射殺高雄市民;然而談判破裂,除黃仲圖、彭清靠與李佛續三人被釋放外,其餘談判人士遭到槍決。3月6日下午,彭孟緝派遣軍隊下山,分別以吉普車架機槍以及持步槍士兵,兵分三路奪取高雄市政府、高雄火車站與高雄第一中學,軍隊下山後沿路掃射行人並入屋劫掠商家。3月6日下午,高雄第一中學遭受何軍章團第三營以多門迫擊砲轟擊,高雄一中學生並與何軍章團第三營第七連王作金部展開巷戰,雄中學生逐漸不支退至前金派出所,犧牲甚鉅。另一路軍隊於同日下午攻擊高雄火車站,火車站前方民眾二、三百人紛紛走避並躲入地下道,地下道遭軍隊封鎖並掃射,致使民眾遭受重大傷亡。高雄要塞守備大隊陳國儒部於3月6日下午攻擊高雄市政府,當時市政府內正集結許多市參議員及地方人士開會,軍隊丟入手榴彈並開槍,律師陳金能、議員許秋粽、黃賜、王石定等五、六十人喪命市政府。
陳儀刻意將臺灣人民汙名化,指其受到日本奴化教育遺毒和共產黨思想影響,暗中要求南京國民政府緊急派兵前來臺灣鎮壓。而臺灣省全體參政員則上電蔣介石,說明事件原因及公署嚴重失政,並建請根本改革臺灣政治,勿用武力鎮壓,以免事態擴大;但蔣介石接受陳儀之暗中請求,下令派兵馳台綏靖清鄉。
自3月8日起,國民政府增援兵力一萬三千人,兵分二路,由基隆港及高雄港上岸,行政長官公署下令總攻擊。部隊肅清街頭,沿路實施密集射擊,進行南北夾抄,臺灣全島陷入血腥,各縣市反抗國軍的勢力迅速潰敗。原本已完全控制台中市警政機關的「二七部隊」為避免與國軍在台中市區進行城鎮戰,預先轉移至埔里,國軍也隨之轉往南投山區追剿,使台中市得以成為逃過國軍大規模濫殺的城市。
鎮壓過程中,許多本省籍的菁英,民意代表、教授、醫師、律師、作家、記者等均被捕遇害,包括參議員王添燈、台北市參議員黃朝生、畫家陳澄波、台大文學院長林茂生等人,各地知識分子及青年學生死傷慘重,十餘家報社遭到查封。
四、清鄉掃蕩與事件結束
經過一週的掃蕩及強力鎮壓後,國防部長白崇禧於3月17日奉令來台宣撫調查。他抵台後下令停止濫殺,公開審判,保全許多人性命。隨後他向中央提出報告,嚴批陳儀,聲明政府將以和平寬大的方針處理,除奸徒、共黨、圖謀不軌者決予嚴懲外,其餘一律從寬免究,但是國府軍隊仍舊繼續追捕。3月26日,陳儀展開長達9個月的「清鄉」行動;軍憲人員藉清鄉之名,沿戶登門清查戶口、搜捕可疑對象、追繳武器、連保切結共同承擔責任,在各地濫捕濫殺,受害情況持續擴大。其中也有不少挾怨報復、羅織罪名的冤獄,以及不法軍警藉由清鄉之名勒索敲詐,或順手掠奪等非法行為,造成諸多民眾的傷亡與社會的恐怖氣氛。
4月11日,臺灣警備總部參謀長柯遠芬出面揭舉「奸黨全部陰謀」,同時強調綏靖工作將於月底前完成。官方同時並訂頒連坐辦法(結保人和被保人連坐,以及一百公尺內之人民須受連坐處分),以肅清反對勢力。直到5月16日政府解除戒嚴,清鄉表面上告一段落,實際上拘捕仍在持續,各地街頭也有零星的軍人殺人報復事件發生。
歷史影響:
事件發生後,情治單位得到陳儀授權進行「反間工作」,組織「忠義服務隊」,利用黑道流氓在臺灣各地製造混亂、燒殺擄掠、毆打外省人以擴大事端,為中央派兵製造藉口。二二八事件和緩後,國民政府又擴大鎮壓屠殺、實施清鄉、逮捕槍決知識菁英和民眾,並且長期拒絕面對真相及承認錯誤,使二二八事件影響臺灣長達數十年。
二二八事件發生當時幾乎並沒有台獨的倡議,但是當政的國民政府卻以「陰謀叛亂」、「鼓動暴亂」、「臺灣獨立」、「陰謀叛國」、「臺灣人與共黨合作」等理由鎮壓,並捕殺林茂生、陳炘、洪炎秋、張秀哲等懷抱強烈祖國認同的臺灣人,使臺灣人的祖國夢碎,二二八事件因此成為後來台獨運動興起的重要訴求之一。
臺灣人民在經歷二二八事件後,因台籍知識份子受到摧殘、整肅,及情勢所迫大幅退出在臺灣學術、文化、政治等領域。臺灣領導階層空虛,政府當局藉此加強控制,佔據各界領導地位。至於地方政治方面,由於原本的領導份子大量傷亡,地方土豪、黑道逐漸進入地方政壇。國民黨結合地方派系,形成黑金勢力。
Top
中外雜誌 147
‧
白崇禧別傳(四)
中外雜誌 186
‧
魏道明.唐縱-民國風雲人物印象記之五
中外雜誌 189
‧
臺中師範首任校長薛鴻猷
中外雜誌 192
‧
憶忘年至友李建興
中外雜誌 200
‧
黃朝琴回憶錄(十七)
中外雜誌 216
‧
陳儀的悲劇
中外雜誌 221
‧
女博士之戀
中外雜誌 224
‧
陳儀伏法記
中外雜誌 226
‧
臺灣光復受降回顧
中外雜誌 246
‧
白崇禧傳(五)
中外雜誌 248
‧
可恥的創痕(上)-二二八事件真相
中外雜誌 249
‧
白崇禧傳(八)
中外雜誌 250
‧
可恥的創痕(下)-二二八事件真相
中外雜誌 253
‧
痛悼蔣總統經國先生
中外雜誌 266
‧
透視二二八事件
中外雜誌 302
‧
陳儀閩台兩垂淚
中外雜誌 303
‧
受難與難受(二二八事件傳真)-受害阿山話當年
中外雜誌 308
‧
白崇禧與二二八事件
中外雜誌 315
‧
白崇禧傳奇
‧
愛國僑領楊承錦
中外雜誌 323
‧
財經巨人嚴家淦
中外雜誌 334
‧
汪幣定經世文章
中外雜誌 339
‧
現代孔明白崇禧(三)
中外雜誌 353
‧
白崇禧與中國回教
‧
族群融合座談會記
中外雜誌 354
‧
追求大事大非 白崇禧宣慰臺灣記(上)
中外雜誌 355
‧
追求大是大非 白崇禧宣慰台灣記(下)
中外雜誌 368
‧
中外名人傳(三十一)
中外雜誌 369
‧
台灣包青天-鐵面無私洪壽南
中外雜誌 375
‧
中外名人傳(三十八)
中外雜誌 380
‧
中外名人傳(四十三)
中外雜誌 393
‧
一代名將 抗日英雄白崇禧
中外雜誌 398
‧
不容青史盡成灰 白先勇為白崇禧立傳(上)
中外雜誌 428
‧
濁世清流視野廣闊陶百川
中外雜誌 431
‧
你已打完美好一仗 永懷宜武二哥
中外雜誌 440
‧
書畫知名、盲叟自矜-客家女婿寇培深
中外雜誌 446
‧
南北奔波七次歷險(二) 來台前後工作上的辛酸
中外雜誌 447
‧
抗日志士 柯鐵虎血戰鐵國山
中外雜誌 448
‧
作家文摘 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展望
中外雜誌 450
‧
客家第二任立法院長 劉闊才其人其事
東方雜誌 799
‧
中國邊政的出路
Top
書名:
蔣復璁先生傳記
‧
序 蔣復璁先生紀念座談會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