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較場口慘案
較場口慘案
時間
1946年02月10日
地點
重慶
相關人物
周恩來
、
郭沫若
、
沈鈞儒
、
羅隆基
、
馬寅初
、
李公樸
、施復亮、
章乃器
、李德全、吳人初、譚澤森、劉野樵、周德侯、龐儀山、
陶行知
、
王若飛
、
馮玉祥
、
張君勱
、
蔣中正
、
吳鐵城
、朱學範、
董必武
、
鄧穎超
資料來源:必應搜索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較場口事件,指在重慶較場口舉行的「陪都各界慶祝政治協商會議成功大會」的暴力流血事件。
背景:
1945年10月10日,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經過會談,簽定了《雙十協定》,其中規定要召開各團體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1946年1月10日至31日,政治協商會議正式召開,其間,重慶各界組成了「政治協商會議陪都各界協進會」,從1月12日到27日召開了八次各界民眾大會,有三千多人參加。
1946年2月10日,政治協商會議陪都各界協進會召開「陪都各界慶祝政治協商會議成功大會」。與會的團體有:「新華日報」、「全國郵務總工會」、「中國農業協進會」、「中國經濟建設協會」、「中國勞動協會」、「陪都青年聯誼會」等;主席團為:周恩來、郭沫若、沈鈞儒、羅隆基、馬寅初、李公樸等。
Top
發生過程:
中共描述的經過
從1月16日起,中國國民黨重慶市黨部派出特務跟蹤威脅參加集會的代表。
2月2日,由協進會發起,定於2月10日上午9時,在重慶較場口廣場舉行慶祝政協成功大會,並推選郭沫若、馬寅初、李公樸、施復亮、章乃器等二十餘人組成大會主席團,李德全(國民黨將領馮玉祥夫人)為總主席,李公樸作總指揮。國民黨則密謀破壞。
2月10日上午,中國國民黨另外組織了一個所謂的「主席團」,其成員有吳人初(重慶市教育會理事長)、譚澤森(重慶市工會理事長)、劉野樵(重慶市農會常務理事)、周德侯(重慶市商會理事)、龐儀山(中國國民黨重慶市黨部宣傳科長)等,早早搶占了主席台,會場兩側布滿了特務打手,並有僱傭而來冒充各會會員的「八百壯漢」提前入場。周德侯叫嚷:「我們選占中國人口百分之八十的農會代表劉野樵擔任總主席!」並悍然宣佈開會。李公樸、施復亮上前阻攔遭到毆打,郭沫若、陶行知、章乃器和新聞記者及勞協會員等六十餘人也被打傷,當中國共產黨代表周恩來、王若飛等和馮玉祥趕到會場時,特務們才四散離去。
國民黨描述的經過
2月10日上午,重慶各界在較場口慶祝政協會議圓滿成功。開會前,原籌備委員會推李德全為大會總主席,然而,自行要求參加的重慶各界人民團體代表則自行推出市農會常務理事劉野樵為總主席。劉氏上台報告,籌委會成員李公樸不滿,上前推搡,奪去擴音器。隨後台上發生鬥毆,台下大亂,籌委會之李公樸、郭沫若、施復亮等人受傷。
當晚,中國民主同盟召集會議,推周恩來、張君勱等人赴蔣中正處陳情,然蔣已赴上海。故前往國民黨秘書長吳鐵城處,發表嚴正聲明,抗議國民黨特務暴行,要求徹底追查事件真相,嚴懲兇手。同時,周恩來率領董必武、鄧穎超等人到醫院慰問受傷者。這一事件是國共兩黨關係惡化表面化之開始。
第二天,重慶市農會常務理事劉野樵向重慶地方法院控告李公樸、章乃器、朱學範、陶行知、施復亮等五人公然擾亂集會並傷害他人身體。經過法庭辯論,因為李公樸等人明顯受傷,案件只好無果而終。
國民黨官方喉舌中央社發表消息,隱瞞真相,顛倒黑白,更加激起了各界人士和全國人民的公憤,紛紛起來控訴國民黨的法西斯暴行。
歷史影響:
抗戰勝利後,中共策動一連串的學生運動,反戰學運在1945年到1949年成為國民黨政府屢禁不止的棘手問題之一。學生運動本質上是反戰運動,但由於將大眾的注意力集中在國共衝突上,因此它本身成為內戰政治中的一個議題。四次大型的示威,或者被稱為“學潮”,激起了全國範圍的關注和反響。
這些運動,都是中共利用一批憤世娭俗的學生,製造事端,企圖驅逐當時駐華美軍撤出,推翻國民政府政權,成效甚大,終致政府戡亂失敗,退守台灣。
(資料來源,參考:維基百科、騰訊文化、香港中國近代史研究會)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