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人物 -> 陶行知
陶行知 1891-1946
陶行知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名字
行知
生日
1891年10月18日
卒日
1946年07月25日
籍貫
安徽省歙縣
組織
學歷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未畢業)
相關事件
陶行知,原名文濬,後易名知行、行知,筆名何日平、不除庭草齋夫等,安徽歙縣人,民國初年社會人物,教育家。

陶行知幼年受父親教育,後入歙縣崇一學堂、杭州廣濟醫校、蘇州浸會學堂等,成績相當優異。1910年,陶行知考入金陵大學文學系,在校期間曾創辦《金陵光》雜誌,並親自擔任主筆。1914年,陶行知赴美國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留學,次年獲得政治學碩士學位後續至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深造,主修教育,期間受到杜威(John Dewey)的深刻影響。

1916陶行知未畢業但應邀回國,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長,南京高師改制為東南大學後依舊續任,期間曾與黃炎培、蔣夢麟主編《新教育》,並組織中華教育改進社,又與晏陽初發起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1923年,陶行知離開東南大學,另行籌辦安徽公學並任校長,後又與趙叔愚合辦南京市試驗鄉村師範學校(曉莊學校),拒絕了各種出仕為官的邀請。

1930年,曉莊學校因參加學運而遭政府查封,陶行知短暫赴日躲避風頭,次年回國後繼續推動辦學,創辦山海工學團、報童工學團等組織以推廣教育,並主編各項科學叢書、刊物,亦親自至國內外各地宣傳、考察。1938年陶行知參與創立中國戰時教育協會,並於重慶創辦育才學校,自任校長;期間亦曾參與中國民主同盟之籌建。1946年,陶行知將重慶育才學校改組為社會大學,後遷往上海;同年7月25日,陶行知因腦溢血逝於上海。著有《知行書信》、《中國教育改造》、《幼稚教育論文集》、《知行詩歌集》、《陶行知教育論文選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