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
時間
1937年12月13日 ~ 1938年02月
地點
江蘇南京
相關人物
蔣中正
、
唐生智
、
松井石根
、谷壽夫、柳川平助、 向井敏明、野田毅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南京大屠殺是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侵華日軍在中華民國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規模屠殺、強姦以及縱火、搶劫等暴行,從1937年12月13日攻佔南京開始持續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開始好轉。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有關判決和調查,在大屠殺中有20萬以上乃至30萬以上中國平民和戰俘被日軍殺害,約2萬中國婦女遭日軍姦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軍縱火燒毀。
在中國,自1947年南京軍事法庭審判以來,普遍認為約有30萬人在大屠殺中遇難。在日本,日本政府承認「發生過殺害非戰鬥人員和掠奪等行為」,但對遇難人數則曖昧不清。日本學界對遇難人數的估計有20萬人、4萬人、2萬人等幾種,也有認為南京大屠殺不存在的「否認派」,並得到部分日本政商勢力的支持,在華人世界引起強烈反感,因此直到今日仍是影響中日關係的主要歷史問題之一。
背景:
一、「短期堅守」的決策
從1937年8月到11月,國軍在上海與日本上海派遣軍已經進行了近三個月慘烈而膠著的戰爭。戰事在日本第10軍從杭州灣登陸之後急轉直下,側後被襲的中國守軍全線撤退。軍事委員會此時深感事態嚴重,在17日和18日三次開會討論南京防禦的問題。會議上多數將領認為部隊亟需休整,而南京在軍事上無法防禦,建議僅僅作象徵性的抵抗,只有唐生智以南京是國家首都、孫中山陵寢所在,以及國際觀瞻和掩護部隊後撤等理由,主張固守南京。中華民國最高領袖蔣介石出於內政和外交上的考慮,最終採納了唐生智的建議,決定「短期固守」南京1至2個月,於11月26日任命唐為南京衛戍軍司令長官,負責南京保衛戰。副司令長則為羅卓英及劉興。
12月初日軍接近南京城之前,軍委會共調集約13個師又15個團共10萬餘人(一說約15萬人)的部隊保衛南京。但其中許多單位剛剛經歷了上海的苦戰和大潰退,人員嚴重缺編且士氣低落,新補充的數萬士兵則大多沒有完成訓練。為了防止部隊私逃,唐生智下令各部隊把控制的船隻交給司令部,又將下關至浦口的兩艘渡輪撤往武漢,還命令第36師封鎖從南京城退往下關碼頭的唯一通道挹江門,這一「破釜沉舟」的命令為日後的撤退埋下了隱患。
二、安全區的設置
11月20日,中華民國政府發表《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政府機關、學校紛紛遷往內地,很多市民也逃離了南京。在6月有101.5萬城鄉居民的南京市,12月初的常住人口據估計只有46.8萬至56.8萬人,但這並不包括軍人和從各地逃亡到南京的難民。]22日,本著人道主義精神留在南京的二十多位西方僑民成立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他們提出在南京城的西北部設立一個給平民躲避炮火的安全區。29日,南京市市長宣布承認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並為安全區提供糧食、資金和警察。唐生智還承諾將部隊撤出安全區。12月5日,國際委員會收到日本政府模稜兩可的回覆,隨即開始了安全區的工作。
三、日軍補給不足,「就地徵收」成暴行藉口
日本原本打算在上海附近消滅中國軍隊的主力,從而迫使中國政府屈服。然而,日本上海派遣軍在淞滬戰場苦戰三個月,受到了慘重的損失,日本決策層在是否直接進攻南京的問題上也一度產生分歧。因為顧慮蘇聯在北方的軍事威脅,日軍參謀本部次長多田駿等人主張「不擴大」戰事。而日軍戰地指揮官卻強烈要求進攻南京,11月15日,柳川平助的第10軍無視參謀本部的命令,決定趁中國軍隊潰退時「全力向南京追擊」;11月下旬,日軍上海派遣軍和第10軍全面越過「制令線」,分別沿著太湖的南、北兩側開始向常州、湖州進攻。由於進攻已成事實,東京大本營在12月1日下達了攻佔南京的正式命令。
進攻南京的作戰開始後不久,瘋狂前進的作戰部隊就把輜重部隊遠遠拋在身後,由於日軍原本沒有深入內陸作戰的後勤準備,部隊立即面臨著糧食供給中斷的嚴重問題,日本軍司令部於是下達等同於搶劫的「就地徵收」命令。日軍在搶劫中通常伴隨著姦淫婦女的暴行,為了掩蓋自己搶劫和強姦的罪惡,日軍除了殺死受害人,還經常放火燒毀整個村莊。因此日軍在從上海進攻南京的過程中,沿路已在金山、杭州、蘇州、無錫、蕪湖、揚州等地犯下一系列暴行,至少3萬多人被殺,許多婦女被強姦。這些暴行在南京達到瘋狂的巔峰。
四、撤退混亂,南京淪陷
12月8日,日軍全面佔領了南京外圍一線防禦陣地,開始向外廓陣地進攻。11日晚,蔣介石通過顧祝同電告唐生智「如情勢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12日,日軍第6師團一部突入中華門但未能深入,負責防守中華門的第88師師長孫元良擅自帶部分部隊向下關逃跑,雖被第36師師長宋希濂勸阻返回,但已經造成城內混亂。下午,唐生智倉促召集師以上將領布置撤退。按照撤退部署,除第36師掩護司令部和直屬部隊從下關渡江以外,其他部隊都要從正面突圍,但唐生智擔心中央軍嫡系在突圍中損失太大,又口頭命令第87師、第88師、第74軍和教導總隊可搭輪渡江,前後矛盾的命令使中國軍隊的撤退更加混亂。會議結束後,只有屬於粵系的第66軍和第83軍在軍長葉肇和鄧龍光帶領下向正面突圍,在付出巨大代價後成功突破日軍包圍,第159師代師長羅策群戰死。其他部隊長官大多數各自拋下部隊前往江邊搭乘事先控制的船隻逃離。而部隊聽說長官退往下關,以為江邊已經做好了撤退準備,隨之湧向下關一帶。負責封鎖挹江門的第36師沒有接到允許部隊撤退的命令,和從城內退往下關的部隊發生衝突,很多人被打死或踩死。12日晚,唐生智與司令部成員乘坐事先保留的小火輪從下關煤炭港逃到江北,此後第74軍一部約5000人以及第36師也從煤炭港乘船過江,第88師一部和第156師在下關乘自己控制的木船過江。逃到下關的中國守軍成為混亂的散兵,其中有些人自己扎筏過江,很多人淹死、或是被趕到的日軍射殺在江中。大部分未能過江或者突圍的中國士兵流散在南京街頭,不少人放棄武器,換上便裝躲入南京安全區。13日晨,日軍攻入南京城。
Top
發生過程:
一、集體屠殺
從12日深夜到13日,敗退下來的幾萬中國潰兵和逃難平民蜂擁至挹江門外的下關一帶,試圖渡江逃離南京。13日,日本陸軍第6師團、第13師團、第16師團從三個方向進攻下關,日本海軍也逆流而上抵達下關江面,數萬中國潰兵和平民被合圍在下關沿江的狹長地帶。在日軍佔領南京的第一天,就殺害了大量潰兵、降兵、俘虜以及難民。
13日清晨,第6師團步兵第45連隊從長江上游向下關進軍,途中殲滅了一支正在逃離的中國部隊。第16師團從南京城東撲向下關,其中步兵第30旅團的先頭部隊上午10點抵達下關,用坦克炮和重機槍射殺在岸邊聚集和正逃往江上的潰兵;第33連隊前進途中殲滅了一千幾百名前往下關的潰兵;第16師團主力的先頭部隊在下午2點30分到達下關,在岸邊用重機槍及高速炮向在江上漂流的潰兵猛烈射擊,日軍稱兩個小時就使2000多人葬身江中。第13師團的山田支隊從長江下游沿南岸進擊,下午佔領烏龍山炮台後通過燕子磯向幕府山炮台前進,途中在幕府山北面長江南岸(即草鞋峽)遭遇大量潰兵和避難民眾,山田支隊至14日清晨共俘虜14777人。同一天,日本海軍第11戰隊突破了烏龍山封鎖線,逆流而上向南京進發,遇到用各種材料在江上順流漂浮的潰兵和難民就用艦炮、機槍和步槍連續射擊。
除了在下關江岸和江面的「殲滅戰」,日軍13日還殺害了大量未能前往下關的潰兵和難民。在城東,大批潰兵和難民從紫金山與幕府山之間向東逃亡時,撞上了在這一帶掃蕩的中島今朝吾第16師團。該師團步兵第30旅團旅團長佐佐木到一在日記中記述,作戰區域內的敵軍屍體,加上裝甲車在江上殲滅的,以及各部隊的俘虜,「我們支隊共解決了兩萬以上的敵軍。」
二、分散屠殺
1937年12月13日,《東京日日新聞》(即現在的《每日新聞》)報導兩名日本軍官的「殺人競賽」。日軍第十六師團中島部隊兩個少尉軍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其長官鼓勵下,商定在佔領南京時,誰先殺滿100人為勝者。12月10日中午,兩人在紫金山下相遇,彼此軍刀已砍缺了口。野田謂殺了105人,向井謂殺了106人。因確定不了是誰先達到殺100人之數,決定重新比賽誰殺滿150名中國人。這些暴行都一直在報紙上圖文並茂連載,被稱為「皇軍的英雄」。日本投降後,這兩個戰犯在南京執行槍決。
三、姦淫
據估計,在日軍佔領南京之後一至兩個月內,約有2萬至8萬名中國婦女遭到日軍強姦,包括12歲的幼女、60歲的老婦,乃至孕婦。類似的事件往往導致婦女因折磨而死,受害人或是親屬如果稍有反抗,往往就被日軍殺死,母親身邊的孩子因為哭鬧也經常被日軍一併殺害。此外,日軍還強迫亂倫行為,不從就加以殺害。即使毫不反抗,日軍也可能為湮滅證據而滅門縱火。日軍對婦女的大規模強姦和虐殺直到1938年2月才有所收斂。
四、劫掠與縱火
南京淪陷之後的六個星期之內,日軍幾乎侵入了城內所有的建築物。據統計,城內外23.8%的建築被縱火焚毀,63.0%的建築遭到劫掠,因各種原因遭到破壞的建築合計88.5%。
日軍佔領南京初期,5萬日本士兵從中國難民那裡搶奪了大量生活用品和食物。此後的幾個星期,日軍闖入市內的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搶掠,有的時候他們在軍官的組織下將住宅、商店、機關、倉庫等建築洗劫一空,再用軍用車輛把贓物運走,即使各國使館也未能完全倖免。中國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奪。據統計,南京市共損失古物26584件,計商代青銅器、玉器等珍貴文物,字畫7720幅、書籍45979冊。在佔領南京後的一兩年內,日軍、日本憲兵還強佔了大量中國人的店鋪、住宅和建築,有的直接由日軍佔用,有的則無償交給來到南京的日本平民。除了日本軍人,少數日本隨軍記者也加入到搶掠的行徑當中。
從12月19日或20日開始,日軍除了洗劫商店,之後還縱火燒毀。市區南部從中華門到內橋、從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廟一帶是南京主要的商業區,幾乎全被燒光,整個市區約三分之一的建築物被焚毀。
五、安全區與救助行動:
1937年11月22日,留駐南京城內的西方人決定仿照饒家駒神父在上海建立南市難民區的模式建立一個「南京安全區」,給來不及撤退的中國難民提供避難所。他們成立了名為「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的私人機構,推舉西門子洋行駐南京代表約翰‧拉貝任主席。國際委員會劃定的南京安全區以美國駐華大使館所在地和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金陵神學院、金陵中學、鼓樓醫院等教會機構為中心,佔地約3.86平方公里,四面以馬路為界:東面以中山路為界,從新街口至山西路交叉路口;北面從山西路交叉路口向西劃線至西康路;西面從上面提到的北界線向南至漢口路中段(呈拱形)再往東南劃直線,直至上海路與漢中路交叉路口。
中國政府承認了安全區,承諾實現安全區的非軍事化,並且提供給國際委員會現金、糧食和警察。日本方面拒絕承認安全區,但是表示只要安全區沒有中國軍隊駐紮,日軍不會攻擊安全區。但日軍佔領南京後,並未遵守與國際委員會的約定,強行闖入安全區,劫掠財物、姦淫婦女,大肆抓捕青壯年並予殺害。國際委員會就此多次向日本使館及日軍當局提出抗議,要求按國際慣例對安全區予以保護,但是日軍暴行並未收斂。
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下屬26個難民營,其中25個在安全區內,分設在交通部大廈、華僑招待所、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最高法院、金陵大學等處,另有設在城東南雙塘的1個難民營。
1938年1月底,雖然暴行仍在繼續,日軍卻聲稱已經恢復了南京城的秩序,強迫安全區內的難民還家。2月18日,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被迫改稱「南京國際救濟委員會」,國際委員會及難民區不復存在,最後一批難民營被迫於1938年5月關閉。
在日軍入城後長達數月的屠殺期間,安全區內有25萬人,難民所直接管理的難民最多時有7萬人。為了救助數量龐大的難民、維持他們的生活、並庇護他們少受日軍傷害,國際委員會及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委員會的20多位西方成員和數百名中國成員,為此進行了艱苦的鬥爭。
除了國際委員會組織的收容所,在城內外還有一些中國人和歐洲人自發組織的難民營,如城北下關的和記洋行、東北郊外的棲霞寺和江南水泥廠等。
南京城外東北郊的句容縣、江寧縣和棲霞山一帶是日軍首先進攻的地區,大量青壯年被殺,婦女被擄走強姦。附近的江南水泥廠和棲霞寺仿效南京安全區的做法設立難民營收容附近的農民,其中也有少數未能撤離的中國官兵。江南水泥廠與丹麥史密斯公司(F.L. Smidth co.)和德國禪臣洋行有商業合同,因此在戰前請兩家公司派代表與留守員工一起守護廠內財產。德商派卡爾‧京特任代理廠長,丹麥人辛德貝格稍後到達,兩人在廠區收容難民最多時有4萬至5萬人。棲霞寺住持寂然法師在寺內也設立了收容所,最多時有2.4萬難民。
城北和記洋行曾收容了大量難民,據應當在一萬人以上,但在這裡避難的難民大部分被日軍捕去殺害。根據倖存者的證詞記錄,僅12月14日一天日軍就從和記洋行帶走並屠殺了數千人。此外,江北六合縣的葛塘集難民營約有難民2000人,城東南的剪子巷老人堂收容了530多人。
歷史影響:
一、統計困難,受難人數無法釐清
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一直是各方爭論的焦點,至今沒有一致的結論。由於時間、地點範圍、身分認定、證據等等資料都無法明確界定,目前中國政府和學界皆採信國民政府在戰後軍事法庭的相關審判中確認的30萬遇難人數。
二、中日觀點存在爭議
對於中國來說,30萬這個數字已經成為日本軍國主義在戰爭中對中國人民造成的深切苦難的象徵,因此,在日本右翼試圖美化和否認侵略戰爭的背景下,日本若質疑這一數字就會被中方認為是對侵略歷史的否認。而在日本,尤其是右翼份子來說,30萬這個數字是「東京審判史觀」的象徵,是中方刻意誇張並對日本施加政治壓力的手段。因此直到今日,仍是中日關係之中不可輕易碰觸的敏感歷史問題。
Top
中外雜誌 30
‧
中華民族壯麗史詩(一續)
中外雜誌 43
‧
六十年來的中國(六)
中外雜誌 51
‧
抗戰初期縱目全局(上)─抗戰採訪錄第四章
中外雜誌 74
‧
南京大屠穀(一)
中外雜誌 76
‧
空前浩劫(南京大屠殺之三)
中外雜誌 79
‧
午夜驚魂-南京大屠殺之六
中外雜誌 83
‧
劊子手的下場
中外雜誌 162
‧
河南英烈尚振聲
中外雜誌 170
‧
書名「光復」尋舊「根」-四十七年讀書.教書.研究生涯
中外雜誌 181
‧
黃沙碧血戰新疆(一﹚
中外雜誌 189
‧
「南京大屠殺」和「還俗記」
‧
南京大屠殺目擊記
中外雜誌 191
‧
黃沙碧血戰新疆(終篇)-天留硬骨報國恨.忠烈祠裏再世人
中外雜誌 213
‧
人間閒話(一)
‧
自殺.被捕.羈押.處死
中外雜誌 224
‧
國恥與血債-重提日本侵華舊債
中外雜誌 233
‧
烽火餘生述
中外雜誌 263
‧
豈止南京大屠殺-日軍在長江三角洲的暴行
中外雜誌 267
‧
抗日南京棄守真相
中外雜誌 283
‧
南京大屠殺讀後
中外雜誌 289
‧
陪都舊事-黃芪燉雞想老杜
中外雜誌 295
‧
篡改與割除──從南京大屠殺到中原大戰
中外雜誌 302
‧
日軍慰安婦內幕
中外雜誌 332
‧
日本領事館毒酒事件
‧
汪精衛投敵內幕
中外雜誌 359
‧
世紀大審判(下)──中國法官公審日本戰犯記實
中外雜誌 381
‧
跟死神賽跑 投效空軍憶抗戰(上)
中外雜誌 390
‧
南京大屠殺慘史重現
中外雜誌 395
‧
大間諜土肥原 諜海遊龍集之一
中外雜誌 423
‧
中澳建交史探秘(二)
中外雜誌 425
‧
生離死別香梅回憶錄
中外雜誌 429
‧
南京大屠殺戰歷記
中外雜誌 430
‧
京滬血戰親歷記
中外雜誌 441
‧
烽火歲月黛綠年華(一續)-學生時代所聞所見所思
中外雜誌 442
‧
東京大審與歷史省思
中外雜誌 463
‧
志業歸于前輩亨.典範留為後學繼 王成聖教授與中外雜誌
中外雜誌 467
‧
回憶抗戰時期的防空作戰
中外雜誌 471
‧
兩岸抗日軍人共慶抗戰勝利
東方雜誌 718
‧
日本能否成為民主國家?
東方雜誌 789
‧
南京大屠殺案主犯受審
東方雜誌復刊 901
‧
中日甲午戰爭八十週年感言
Top
書名:
蔣復璁先生傳記
‧
第一輯 家世.足跡.貢獻 第一章 家史求學
書名:
共赴國難──國共合作抗戰紀實
‧
第七章 南京保衛戰─ 三、南京大屠殺
書名:
成功的失敗者──張學良傳
‧
良言美語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