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開羅會議
開羅會議
時間
1943年11月23日 ~ 1943年11月26日
地點
埃及開羅
相關人物
蔣中正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開羅會議(英語:Cairo Conference),代號「六分儀」會議,亦稱第一次開羅會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4次高峰會議之一,會期為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由中華民國、英國、美國在埃及開羅召開,三國領袖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英國首相邱吉爾、美國總統羅斯福出席,商討反攻日本的戰略及戰後國際局勢的安排,制定盟軍合作反攻緬甸的戰略及援華方案,會後公布開羅宣言,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歸還一切侵佔的土地,塑造戰後東亞的新局勢。
開羅會議確立中國成為世界四強的地位,對中國政治上意義重大;戰略方面,雖然會上決議和承諾許多未予實行,行動計劃一再延期和更改,最終仍達成立中、英、美三國聯手反攻緬甸的目的。
會中除解決軍事問題外,並同意發表開羅宣言,宣示解決戰後問題的方針。
事件背景: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英、美宣布結盟。1943年初,英、美與中國簽署新條約,正式放棄在中國境內治外法權,維護中國的主權。1月11日,英、美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廢除過去一世紀裏一切對華不平等條約。
當時中英關係未臻和諧。英國在東亞的陣地土崩瓦解,1942年時卻又不同意中國軍隊開入緬甸,中國政府對此既驚訝又憤怒。中國想結束帝國主義,英國帝國主義卻歷史悠久,邱吉爾殖民主義思想強烈,抱著大英帝國思維模式,不相信亞洲民族可以為盟軍的勝利動員起來。
政治上,英國對中國既猜忌又輕視,希望孤立中國,恐怕中國可能影響其亞洲殖民地的解放運動,中國戰後之強盛,或即大英帝國厄運的開始,故英國不願耗用物資或兵力協助中國。即使義大利投降,英國海軍留有餘力,亦寧願用於澳大利亞新幾內亞,而不願用於緬甸。
展望戰後局勢,英、美兩國間有一根本分歧。邱吉爾期望戰後世界是由英、美主宰,羅斯福設想的新世界,卻是歐洲帝國壽終正寢,由美、英、蘇、中四國一起掌舵。當時蘇聯正在崛起,日益成為美國戰略思想的中心,美國的軍事專家擔心蘇聯若打敗,或與德國媾和,意味英國亦會戰敗,美國即使動員全部兵力投入歐洲戰場,也沒有把握取勝,故美國軍方認為和蘇聯的鞏固關係,對取勝是必須的。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軍事上的作用越來越小,但日後成為大國的趨勢卻越來越明顯。蔣中正認為中國在盟軍中應是個重要參戰國,但盟國經常只找史達林商討戰略問題,卻很少找蔣,始終未曾與英、美領袖會面,令他感到不滿。中國期待在戰後成為世界集體安全體系的一員,維繫國際秩序。
羅斯福因其幼年時的外家關係,對中國有良好印象,對於蔣的功業,有衷心的敬意。美國希望透過外交安排,紓解中國的憂慮,振奮中國人的士氣,並認為中國遲早一定會成為強國,與日本並駕齊驅。
Top
發生過程:
召開開羅會議的構思,源自莫斯科會議。1943年10月英美中蘇在莫斯科舉行四大國外長會談,美國認為這次會談確認了四大國聯合行動的重要性,會上美、英、俄、中共同簽署繼續合作的聲明,發表戰後共同建立國際機構宣言。中國因美國支持,亦得列名。美國國務卿科德爾·赫爾極力遊說蘇聯把中國攬進四強,蘇聯與日本有互不侵犯條約,原本感到為難,且蘇聯和英國不承認中國為強國,但最終都接受美國的遊說,接納中國為1943年11月1日莫斯科宣言的簽字國。宣言是四大國堅持作戰到底直至勝利的誓言,特別否定了與敵國單獨簽訂和約的意圖,要求各國為德國的無條件投降而戰,對其三方佔領,並在戰後為國際安全合作。
美、英、蘇並商定三國領袖會議,11月1日,羅斯福電邀蔣中正參加,史達林指出蘇聯未對日宣戰,未便與蔣會面,以免激怒與蘇聯訂立互不侵犯條約的日本。蔣也不太願意與史達林見面,他不滿日蘇中立條約及蘇聯援助中共,要求先單獨會見羅斯福,如果不能安排這個會晤,那麼寧可推延會見。
於是會議一分為二,改於兩地舉行,在開羅見蔣中正,在德黑蘭見史達林。邱吉爾擔心羅斯福偏袒中國,作出太多承諾,影響歐洲戰場,要求先跟羅斯福舉行預備性會談,但羅斯福害怕此一舉動會引起中國和俄國的猜疑,所以只是直接到開羅開會。他一面示意邱吉爾,在與蔣中正、史達林會面前他們二人另有討論機會,一面又邀請邱吉爾和蔣同時來到開羅。開羅地方治安欠佳,會晤地點又為敵人所知,羅斯福的顧問曾建議改在喀土穆或馬爾他開會,但兩地都無法提供合適住所,邱吉爾堅持去開羅,表示當地由英軍保護,保証安全,並派英軍一旅,在開羅安置高射砲和雷達網以作防禦。
會議會場是開羅的米納飯店。除了三國領袖外,出席會議的包括英美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中國將領則有商震上將、林蔚中將、周至柔中將、楊宣誠中將等,蔣中正亦邀請參謀長史迪威一同參加。
最終,在開羅會議中決議,戰略方面,決議美、英、中對日三箭齊發,英軍在緬甸南部兩棲作戰,中國遠征軍入印部隊向緬甸北部進發,中國軍隊及美軍從雲南進攻緬甸東部,作戰計劃交史迪威將軍制定。
羅斯福承諾泰山行動將與大規模的兩棲登陸攻勢相配合;盟軍包括在藍伽中國軍隊會先投入戰場,數個月後,到1944年春中國軍隊才自雲南出發,但羅斯福沒有發下孟加拉灣海軍行動的書面保証。
軍援方面,羅斯福同意增加飛越喜馬拉雅山供應中國的運輸航次,執行對日本的遠端轟炸,希望透過獎勵,使中國加強對敵作戰,口頭答允空運物資增至一萬二千噸,並決定美國空軍B-29轟炸機從中國基地出發轟炸日本。羅斯福並口頭保証給中國裝備和訓練90個師,立即為30個中國師提供裝備,日後再提供60個師的裝備。
政治方面,羅斯福和邱吉爾支持中華民國的領土要求,將台灣和滿洲交還中華民國,並在「適當時候」讓朝鮮獨立。開羅宣言沒有提到琉球群島的未來。中國認為琉球應全部歸還中國,但英、美兩國不贊成,美國認為,如果琉球群島完全非軍事化,可以留給日本,將劃爲非武裝區域,或劃歸國際管理。聯合國應設立監督委員會,保證日本切實履行投降條款,並賠償中國自九一八事變起的一切公私損失,以機器、軍艦、商船、鐵路、車輛等實物抵償,南滿鐵路和中東鐵路亦應無償交予中國。
太平洋方面的其他領土,應設立一專門委員會,或交由將來的遠東委員會,擬定具體方案。中美間協議,戰後旅順將用作中美公用軍港,大連則成為國際自由港。決議案內,不干涉日本國體,羅斯福曾徵求蔣中正對廢除日本天皇制度的問題,蔣謂戰爭的禍首是日本軍閥,國體問題,可待戰後日本人自行決定。蔣主張朝鮮獨立,並希望協助越南獨立,羅斯福支持蔣在東亞結束帝國主義。歐洲議題方面,由於蔣和邱吉爾幾乎同時到達開羅,邱吉爾未能先與羅斯福就歐洲議題上取得協議。
12月1日,三國發布開羅宣言。宣言由羅斯福的特別助理哈里·霍普金斯草擬,經羅斯福修正,再由邱吉爾修改,始行決定。
開羅宣言聲稱此次戰爭的目的,在於制止和懲罰日本的侵略,重申中國四強之一的地位,指出「日本於九一八事變後自中國侵佔的領土(包括旅順、大連租借地)及台灣、澎湖,應歸還中華民國」,「日本在華之公私產業,以及日本之商船應完全由中國政府接收」;朝鮮「於戰後得重建自由獨立」,「以適當方式成為自由和獨立的國家」。開羅宣言第一次要求日本必須「無條件投降」,全部歸還中國被日本搶去的失地,歸還日本本土以外的領地,即把庫頁島歸還蘇聯,日本在太平洋的託管地則交給美國。
羅斯福稿中,於「進攻日本計畫」句中,提及「由中國及東南亞進攻」之路線,邱吉爾修正稿將此數字刪去。邱吉爾解釋說,孟加拉灣的登陸行動,須調動登陸艦艇,會阻礙諾曼第登陸計劃。
歷史影響:
開羅會議是三國領導人戰時合作的巔峰之舉,連同德黑蘭會議,使四大國協作的框架正式形成。開羅會議是唯一一次中國參加的同盟國首領會議,中國人高興的是,蔣中正被視為世界偉人之一,中國並將在戰後國際事務發揮廣泛作用。
姿態上,中國在會議上安排為盟國的重要成員,而且羅斯福、邱吉爾與蔣中正三人地位平等,他回到重慶時,受到英雄式歡迎。開羅會議顯示中美友好關係正達巔峰。
在聖誕賀詞中,羅斯福向美國公民熱情宣布:「今天,我們與中華民國在深厚友誼及共同目標方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緊密站在一起。」
開羅會議亦是抗戰期間中美關係由盛而衰的分水嶺,美國對中國的良好印象達到頂峰,羅斯福盡力遊說邱吉爾,中國對贏得對日戰爭和維持戰後和平都是可信賴的,但無法成功。反而羅斯福對蔣的好感亦在德黑蘭會議後大減,相信即使沒有中國,仍可贏得太平洋戰爭。而且蔣要求過多,卻不太願意在緬北作戰,開羅會議後,羅斯福不再那麼信任他。
開羅會議明確提出對日本的要求。開羅宣言公布後,日皇召集御前會議,會上溫和派勢力抬頭,1944年10月,前首相近衛文麿弟弟近衛忠麿透過乙酉社,根據開羅宣言與重慶秘密議和。
1945年7月,中、英、美三國的波茨坦公告,對日作最後通牒,亦以開羅宣言為招降的基礎。戰略方面,開羅會議意義有限,史達林在德黑蘭會議承諾加入對日作戰,使反攻緬甸以至東南亞的軍事行動都不再重要。到1945年,援華物資才從史迪威公路開入中國,那時這些東西亦已無足輕重。
Top
中外雜誌 100
‧
蔣介石先生創造的歷史記錄
中外雜誌 103
‧
永懷傅秉長先生
中外雜誌 105
‧
台灣教育接收回憶──為抗戰勝利台灣光復三十週年作
中外雜誌 137
‧
樸園老人楊宣誠
中外雜誌 159
‧
文治武功震古鑠今
中外雜誌 165
‧
抗戰縱橫談(三)
中外雜誌 174
‧
哈里曼回憶錄涉及的中國事(上)
中外雜誌 209
‧
東征北伐抗日反共(上)
中外雜誌 210
‧
憂患七十年-一個小人物的所見所聞
中外雜誌 246
‧
從九一八到抗戰勝利-為紀念「七七」抗戰五十週年作
中外雜誌 295
‧
共軍吞沒東北內幕
中外雜誌 296
‧
華僑教育史話
中外雜誌 310
‧
由陪都到伊朗-外交圈裏五十年之三
中外雜誌 313
‧
王寵惠與「好人內閣」
中外雜誌 386
‧
二次大戰秘史 蔣介石與開羅會議(上)
東方雜誌 694
‧
近東形勢
東方雜誌 733
‧
國際批評與國際宣傳
東方雜誌 735
‧
論不列顛自治領得外交權
東方雜誌 791
‧
安理會討論太平洋島嶼託管問題
東方雜誌復刊 864
‧
從歷史文獻中看中國在臺澎的主權
東方雜誌復刊 865
‧
美國亞洲政策的破產
東方雜誌復刊 891
‧
發揚十月光榮的精神
東方雜誌復刊 895
‧
中共滲透國防部導致大陸變色
Top
書名:
國共內戰與中美關係-馬歇爾使華秘密報告
‧
緒言
Top
周至柔將軍參加開羅會議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