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人物 -> 丘逢甲
丘逢甲 1864-1912
丘逢甲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名字
逢甲
生日
1864年12月26日
卒日
1912年02月25日
籍貫
臺灣府淡水廳苗栗堡
組織
臺灣民主國
學歷
光緒十五年進士三甲
相關事件
丘逢甲,字仙根,譜名秉淵,號蟄仙、倉海君、滄海君等,祖籍廣東鎮平,出生於臺灣苗栗;清末民初政治人物、文學家,臺灣民主國的推動者之一。

丘逢甲為苗栗銅鑼(時屬福建省臺灣府淡水廳)客家人,父親丘龍章為漢文塾師;丘逢甲13歲時即成為生員,獲臺灣巡撫丁日昌譽為「東寧才子」。1888年,丘逢甲中舉人,次年再中進士,分發至工部擔任主事。丘逢甲不久即辭職返臺,於臺中衡文書院、臺南羅山書院、嘉義崇文書院任教,並隨家族在臺中辦理團練。

1895年清廷割讓臺灣後,丘逢甲率臺灣仕紳向巡撫唐景崧請願,成立臺灣民主國,以丘逢甲任副總統、義軍統領等,於南崁召募義軍。唐景崧逃亡後,丘逢甲見勢已不可為,便脫離前線回到臺中,隨後舉家遷往廣東嘉應(今梅縣)定居。此後,丘逢甲在潮州韓山書院、潮陽東山書院、澄海景韓書院等地講學,並興辦新式教育,兩廣總督岑春煊聘其為全省學務公所參議。1909年廣東諮議局成立,丘逢甲獲選為副議長,私下亦支持革命黨人活動。

武昌起義後,丘逢甲被推舉為廣東都督府教育司長,並派往南京擔任都督府代表;臨時政府成立後,丘逢甲亦獲選為臨時參議院議員。1912年2月25日,丘逢甲在南京病逝。留有《嶺雲海日樓詩抄》、《倉海先生丘公逢甲詩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