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第一次中日戰爭
第一次中日戰爭
時間
1894年07月 ~ 1895年04月
地點
朝鮮半島、遼東半島、山東半島、渤海
相關人物
丁汝昌、李鴻章、鄧世昌、伊藤博文、東鄉平八郎、山縣有朋
資料來源:互動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國際通稱第一次中日戰爭(First SinoJapanese War),是大清和日本在朝鮮半島、遼東、山東半島及黃海等地進行的一場戰爭。1894年(清光緒20年)按照中國干支紀年,時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豐島海戰是戰爭爆發的標誌。最終大清戰敗,並於1895年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
事件背景:
日本方面
1868年,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脫亞入歐”,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國力日漸強盛。當時的日本,正交叉進行兩次工業革命,1888年,日本產業革命出現高潮,因此急需對外的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但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國內本身就資源匱乏、市場狹小,加之國內封建殘餘勢力的濃厚及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的尖銳,因此以天皇為首的日本統治集團急於從對外擴張中尋求出路。
為此,1887年,日本參謀本部製定了所謂“清國征討策略”,逐漸演化為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灣,第二步是吞併朝鮮,第三步是進軍滿蒙,第四步是滅亡中國,第五步是征服亞洲,稱霸世界,實現所謂的“八纮一宇”。而甲午中日戰爭就是日本實現“大陸政策”前兩個步驟的重要環節,由於其自身實力資源都不具備相應條件,所以實行以戰養戰的策略來達到目標的實現。
清朝方面
當時的中國處於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沉淪。
從19世紀6、70年代起,清朝統治集團中的洋務派掀起了一場以“自強”、“求富”為口號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在科學技術(特別是軍事技術)方面向歐美看齊,因此清朝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景象。清朝於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師,成為亞洲一個強大的海軍力量,即使歐美列強也放緩了侵略腳步。但清朝並未像日本那樣變革國家製度,因此所謂的“中興”並未能使中國走上富國強兵的道路。此時清朝政治十分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係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乾,紀律鬆弛。
19世紀末的東亞地區,一個是迴光返照的老大帝國,一個是噴薄欲出的近代國家,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和日本必定不能避免一戰。
歐美方面
那時候,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美國希望日本成為其侵略中國和朝鮮的助手;英國企圖利用日本牽制俄國在遠東的勢力;德國和法國為了趁日本侵華之機奪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日本侵略中國。俄國雖然對中國東北和朝鮮懷有極大的野心,但尚未準備就緒,因此對日本採取不干涉政策。列強默許或縱容的態度,成為日本實施侵略計劃的有利條件。
Top
發生過程:
甲午戰爭始於1894年7月25日的豐島海戰,至8月1日清朝政府對日宣戰和日本明治天皇發布宣戰詔書,1895年4月17日以簽署《馬關條約》而告結束。整個戰爭持續近9個月,依據戰場轉換及雙方作戰態勢的變化,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從1894年7月25日到9月17日。戰爭分陸戰與海戰雙向進行,陸戰主要是在朝鮮半島上的平壤之戰,海戰主要是黃海海戰。
平壤之戰發生於9月15日,是雙方陸軍首次大規模作戰。當時駐守平壤的清軍三十五營共一萬七千人,日軍也有一萬六千多人,雙方戰力相埒。陸面戰斗在三個戰場同時展開:大同江南岸戰場、玄武門外戰場、城西南戰場。晨三時,日軍第九混成旅團在大島義昌少將的指揮下,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軍發起進攻。太原鎮總兵馬玉崑奮勇抗擊,日軍官兵死傷慘重,無力再戰,大島義昌負傷,只得下令退卻,午後二時全部撤離戰場。
其二為玄武門外戰場。玄武門為日軍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優勢兵力,由立見尚文少將的第十旅團(又稱朔寧支隊)和佐藤正大佐的第十八聯隊(又稱元山支隊)擔任主攻。 9月15日,日軍分三路總攻平壤,戰鬥至為激烈,高州鎮總兵左寶貴登玄武門指揮,激戰中,左寶貴不幸中炮犧牲,其部下三位營官也先後陣亡,午後二時玄武門遂被日軍攻陷。日軍企圖向城內推進,遭到清軍阻擊,只得退守玄武門。
其三為城西南戰場。晨七時,野津道貫中將親率日本第五師團本隊,從平壤西南用砲火掩護步兵衝鋒,清軍馬隊進行反擊。至中午,野津道貫見難以得手,下令暫停攻擊,退回駐地。此時對清軍來說,戰事尚有可為,但清軍總指揮葉志超,於午後四時樹白旗停止抵抗,並下令全軍撤退。六天裡,清軍狂奔五百里,於21日渡鴨綠江回國。日軍佔領朝鮮全境。
第二階段
從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戰場位於遼東半島,以陸戰為主。9月25日,日軍在鴨綠江上搭浮橋搶渡成功,向虎山清軍陣地發起進攻。清軍守將馬金敘、聶士成被迫撤出陣地。日軍攻陷虎山。山縣有朋即將第一軍司令部移於虎山。鴨綠江防線決戰剛要打響前光緒帝拿問平壤之戰逃跑主將衛汝貴。聖旨到,造成清軍全軍崩潰。26日,日軍佔領了九連城和安東縣(今丹東),同日日軍在莊河花園口登陸,10月9日,攻佔金州,10日陷大連灣,至此清軍在鴨綠江防線全線崩潰。25日旅順陷落,日軍執行旅順大屠殺,對城內進行4天3夜的搶劫、屠殺和強姦,大批平民死亡。李鴻章曾經提出「若水師至力不能支時,不如出海拚戰,即戰不勝,或能留鐵艦等退往煙臺。」但是受到丁汝昌的堅決反對,從而使得北洋水師繼續困守在港內。[8]旅順口的防禦工事,經營10餘年,耗費白銀數千萬兩,駐守兵力達14700人,日軍僅用不到一天時間,付出426人的傷亡,就拿下了這座重兵把守的要塞,清軍則付出了3600多人的傷亡。
第三階段
從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有威海衛之戰和遼東之戰。12月24日,鎮遠退入威海衛時觸礁,經搶修才不至下沉,但已不可再出深海作戰,管帶林泰曾引咎自盡。1895年1月20日,日本第二軍共兩萬五千人,在日艦掩護下開始在榮成龍須島登陸。30日,日軍集中兵力進攻威海衛南岸炮台。營官周家恩陣亡,炮台被日軍攻佔。2月3日日軍攻陷威海衛城,劉公島成為孤島,日本聯合艦隊司令伊東祐亨曾致書丁汝昌勸降。10日,定遠號彈藥告罄,劉步蟾下令將艦炸沉,隨後劉步蟾生吞鴉片自殺。11日,丁汝昌自殺。17日,日軍在劉公島登陸,在英國籍海軍軍事顧問建議下,由最年輕管帶、日後民國第一任海軍總長薩鎮冰向伊東中將獻降,濟遠,廣丙,鎮中等10艦為日軍所俘。北洋艦隊全軍覆沒。隨後薩鎮冰駕駛康濟艦並載著丁汝昌等六人靈柩離開劉公島。北線日軍與清軍滿洲部隊主力進行的戰役有五復海城,與湘軍、淮軍、毅軍進行的戰役有牛莊之戰(又名佯攻遼陽,實取牛莊之戰)。日軍佯攻遼陽,光緒帝中計,親自下令圍攻海城的清軍主力救援遼陽,結果日軍迅速調動進攻清軍交通樞紐牛莊,圍殲孤立在牛莊湘軍主力。最終雙方主力爆發田莊台決戰,宋慶在清軍主力被圍殲前下令撤退。清廷被迫議和。
歷史影響:
自第一次鴉片戰爭後開始崩壞的中華朝貢體系,在簽訂馬關條約後,幾乎徹底崩解。此戰的結果不僅對當時的東亞局勢做成了深遠的影響,甚至影響了中日韓這三個國家於近現代的發展。
Top
中外雜誌 22
‧
台灣文豪落華生
中外雜誌 35
‧
一代梟雄一袁世凱傳〈終篇〉
中外雜誌 41
‧
黎元洪傳(一)
中外雜誌 48
‧
滿清新軍誌
中外雜誌 56
‧
辛亥前後(一)
中外雜誌 70
‧
丘逢甲海天孤憤
‧
懷念王亮老
中外雜誌 77
‧
甲午痛史(第一次中日戰爭紀事本末)
中外雜誌 78
‧
台胞抗侮軼史(上)
中外雜誌 83
‧
台灣抗日民軍領袖丘逢甲(二)
中外雜誌 89
‧
不宣而戰的教訓─日本軍人筆下的侵華戰爭
中外雜誌 95
‧
康有為的晚年
中外雜誌 96
‧
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
‧
李鴻章的功過
中外雜誌 97
‧
束雲章的早年
中外雜誌 98
‧
清宮軼事秘辛
中外雜誌 100
‧
愛國詩人連雅堂
‧
蔣介石先生創造的歷史記錄
中外雜誌 101
‧
對日抗戰紀念碑文舉隅
中外雜誌 106
‧
風雲際會袁世凱﹙一)
中外雜誌 115
‧
粵海舊聞錄(十)
中外雜誌 124
‧
張作霖父子是非功過
‧
愛國詩人易順鼎
中外雜誌 131
‧
韓國日本之行-訪問東北亞的觀感
中外雜誌 136
‧
閒話梁啟超(續完)
中外雜誌 137
‧
狀遊八十年(一)-一個工程師的自述
中外雜誌 140
‧
粉碎中共汙衊抗戰史實的陰謀-紀念抗戰勝利受降三十三周年
中外雜誌 141
‧
閒話李鴻章
中外雜誌 143
‧
新文學革命的前衛運動-國父上李鴻章書的文學成就
中外雜誌 147
‧
「五四運動」真象
中外雜誌 150
‧
中國革命女英雄 秋瑾
中外雜誌 151
‧
從豪傑到裁縫:奇人修廣翰(一)─「友情王國」第二部
中外雜誌 154
‧
先總統 蔣公復台建台的勳業
中外雜誌 156
‧
旅大接收話往事
中外雜誌 158
‧
我對楊森將軍的認識
‧
改組派與文職軍人
中外雜誌 163
‧
中國中和黨浮沉記-中國黨派滄桑錄之十一
‧
抗戰縱橫談(一)
中外雜誌 164
‧
護國討袁幕後人物:王伯羣與王文華(上)-貴州政壇憶往之十一
中外雜誌 168
‧
一代霸才張譽(二)
中外雜誌 169
‧
一代霸才張譽(三)
中外雜誌 171
‧
林獻堂與梁啟超(上)
中外雜誌 172
‧
十不死回憶錄(一)
‧
從馬關議和到俄京祕約:李鴻章暮年上洋當
中外雜誌 181
‧
黃朝琴回憶錄(一﹚
中外雜誌 182
‧
李鴻章的功過
中外雜誌 185
‧
蘆溝曉月照廢興
中外雜誌 187
‧
香港.九龍和新界(上)-港九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中外雜誌 189
‧
日本對東北的侵略-從「甲午戰爭」到「九一八」
中外雜誌 191
‧
北師大八十年
中外雜誌 194
‧
營口港風雲
中外雜誌 198
‧
故都之戀
中外雜誌 200
‧
張宗昌外傳(一)
中外雜誌 202
‧
拜拜考釋
中外雜誌 210
‧
臺灣義民抗日故事
‧
憂患七十年-一個小人物的所見所聞
中外雜誌 213
‧
中國第一個革命民主政黨
中外雜誌 216
‧
易實甫與易君左-三代一脈相承稱雄文壇
中外雜誌 222
‧
紀念七七抗日戰爭的時代意義
中外雜誌 223
‧
烽火中成長(下)-抗戰建國縱橫談
中外雜誌 224
‧
國恥與血債-重提日本侵華舊債
中外雜誌 225
‧
臺灣光復史話
中外雜誌 227
‧
湖海人豪大刀王五
中外雜誌 229
‧
開國元老三大書法家:吳稚暉.胡漢民.于右任
‧
鄒魯其人其事
中外雜誌 230
‧
蘇曼殊外傳(三)-曼殊和尚的錦繡人生
中外雜誌 232
‧
馮玉祥傳真(一)
中外雜誌 244
‧
臺灣鐵路滄桑
中外雜誌 246
‧
從九一八到抗戰勝利-為紀念「七七」抗戰五十週年作
中外雜誌 247
‧
悲劇人物汪精衛
‧
閒話抗戰前的海軍
中外雜誌 248
‧
可恥的創痕(上)-二二八事件真相
中外雜誌 251
‧
高山仰止(下)-永懷何應欽上將
中外雜誌 253
‧
先民開發臺灣史實
中外雜誌 254
‧
興中會傳真
中外雜誌 260
‧
無所不談的劄記(五)
中外雜誌 287
‧
許南英與許地山
中外雜誌 289
‧
梁啟超與近代報業
中外雜誌 290
‧
這是一場誤會-台灣二二八事變傳真
中外雜誌 291
‧
林長民二三事
中外雜誌 293
‧
外交史話-駐日欽差使臣汪鳳藻的遭遇
‧
東北風雲錄-張學良張作霖傳奇(四)
中外雜誌 298
‧
李鴻章與張佩綸
中外雜誌 301
‧
建築史權威學者:梁思成教授傳奇
中外雜誌 302
‧
毋忘血債傷痕-從日本迫害慰安婦談起
中外雜誌 303
‧
東北風雲錄(十四)-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中外雜誌 330
‧
甲午戰爭縱橫談(一)
中外雜誌 332
‧
甲午戰爭縱橫談(二)
‧
改革‧反改革:康有為與袁世凱(一)
中外雜誌 345
‧
記張伯苓
中外雜誌 355
‧
舊曲譜新調 中國近代史(下)
中外雜誌 359
‧
張謇辭官從商記
中外雜誌 364
‧
東南人豪:張謇的生平(上)
‧
溫馨滿行囊:韓國訪問記
中外雜誌 370
‧
王國維的學術生涯
中外雜誌 391
‧
中美文教交流先驅 容閎為東西文化牽紅線
中外雜誌 394
‧
牡丹社英魂長存 台胞首次抗日事件
中外雜誌 396
‧
政治邊緣人 容閎的婚姻與事業(下)
中外雜誌 397
‧
政壇變色龍楊度
中外雜誌 399
‧
恩怨是非終大白 嚴復與袁世凱過招始末(上)
中外雜誌 401
‧
探索中國近代思想家康有為
中外雜誌 403
‧
中日諜對諜 甲午戰爭前後日本在華的諜報活動
中外雜誌 414
‧
文藝復興與現代文明(下)
中外雜誌 417
‧
東北鄉親暢敘鄉情「九一八」七十週年參訪大連、瀋陽紀行
中外雜誌 419
‧
中國近代教育的開門祖師 一代宗師蔡元培傳奇(上)
中外雜誌 422
‧
抗日衛國保台先鋒 屏東六堆忠義祠巡禮
中外雜誌 425
‧
一步一腳印足跡遍全國丘念台其人其事
‧
中外名人傳(八十八)張彝鼎;西元寺公望;祁宗漢;海爾賽;李濟琛
中外雜誌 427
‧
祖國江山戀登泰山而小天下(終篇)
‧
情是故鄉濃.兩岸一線牽
中外雜誌 428
‧
怪傑鄧小平的戎馬生涯(上)
中外雜誌 445
‧
海軍元老 孟慕超傳奇
中外雜誌 447
‧
抗日志士 柯鐵虎血戰鐵國山
中外雜誌 450
‧
蔣介石先生創造的歷史紀錄
中外雜誌 453
‧
敬仰孫中山參加同盟會 南僑奇人陳嘉庚(五)
中外雜誌 454
‧
百年一覺淘金夢 九份:浪漫、悲情又傳奇的山城
中外雜誌 456
‧
七年一覺繁華夢 回首香港「回歸」
中外雜誌 458
‧
從文大看南開大學
中外雜誌 465
‧
朝鮮白江口.五國聯軍決戰 中國擊潰日本水師(下)
中外雜誌 466
‧
抗日遠征軍滇緬殲敵戰 為紀念抗戰六十週年而作
中外雜誌 470
‧
從葉公超和郭則生詩窺其晚年心境
東方雜誌 1
‧
社說-論中日分合之關係
東方雜誌 2
‧
社說-論中國所受俄國之影響
東方雜誌 3
‧
軍事-俄國防務彙誌
東方雜誌 4
‧
內務-蒙古土爾扈特郡王呈外務部代奏因時變法請假出洋遊歷摺
東方雜誌 5
‧
社說-論各國對現時旅順之意見
東方雜誌 6
‧
軍事-改兵制私議
‧
時評-故相翁常熟
‧
財政-奉天將軍增奏試造銀銅各圓酌定變通行銷辦法摺片
東方雜誌 7
‧
時評-丁汝昌第二
東方雜誌 8
‧
外交-論英人外交之巧
‧
社說-論國家倚賴第三國之無益
‧
時評-哀哉韓國倔強者韓國
東方雜誌 13
‧
外交-論瓜分變相
‧
社說-論改良政俗自上自下之難易
東方雜誌 14
‧
軍事-論日俄和局
東方雜誌 15
‧
軍事-論議興海軍事
東方雜誌 17
‧
社說-自存篇
東方雜誌 18
‧
社說-論君與官官與民其利害必相反
‧
軍事-論波羅的海艦隊至東有益於中國
東方雜誌 19
‧
宗教-論佛教國同盟
東方雜誌 20
‧
外交-論聯俄派主意之變遷
東方雜誌 22
‧
軍事-重興海軍議
東方雜誌 26
‧
社說-論中國人性質不宜對外之故
東方雜誌 53
‧
軍事-論政府將復設海軍
東方雜誌 61.1
‧
立憲紀聞-中國立憲之起原
東方雜誌 117
‧
臺灣之革命運動
東方雜誌 126
‧
內外時報-外務部要求改革稅約理由書平議
東方雜誌 131
‧
內外時報-論日本對於東亞之大志
東方雜誌 132
‧
國家自衛論
東方雜誌 151
‧
內外時報-民國以來路權之旁落
東方雜誌 153
‧
外交曝言
東方雜誌 154
‧
內外時報-中國國勢與國務院良否之衡量觀
‧
內外時報-民國行政統計彙報
東方雜誌 157
‧
內外時報-中德關係之回溯
東方雜誌 161
‧
中日親善之根本義
東方雜誌 449
‧
銅鉛鋅實業淺說及西美銅鉛鋅礦廠考察後簡述
東方雜誌 459
‧
甲午中日海戰見聞記
東方雜誌 460
‧
甲午中日海戰見聞記﹝完﹞
東方雜誌 504
‧
從國際經濟觀察中英關係
東方雜誌 528
‧
英日同盟復活之推測
東方雜誌 570
‧
中國僑民應享條約權利之研究
東方雜誌 588
‧
法律民族化的檢討
東方雜誌 599
‧
歐洲角逐與吾國抗戰
東方雜誌 603
‧
中日戰爭與世界戰爭
東方雜誌 678
‧
中國學術的進展
東方雜誌 686
‧
日本南進政策與菲律賓
東方雜誌 691
‧
民主與法西斯之勝負分歧點
東方雜誌 702
‧
中國與帝俄關於蒙古之交涉
東方雜誌 733
‧
張譽的思想及其事業
東方雜誌 800
‧
太平洋時代與遠東關係之演變
東方雜誌復刊 845
‧
清末明初中國詩壇(中)
東方雜誌復刊 868
‧
中日甲午戰爭後的各國暗鬥
東方雜誌復刊 891
‧
發揚十月光榮的精神
東方雜誌復刊 897
‧
寄園存稿自序與目錄
東方雜誌復刊 901
‧
中日甲午戰爭八十週年感言
‧
浙西對日抗戰與游擊戰
東方雜誌復刊 916
‧
早期留學美國的容閎與中華民國創立之關係
東方雜誌復刊 929
‧
從日本官書看釣魚嶼
東方雜誌復刊 936
‧
四十年前天主教人士參加抗戰工作之一斑
東方雜誌復刊 951
‧
洪門會黨與太平天國的反清運動
東方雜誌復刊 978
‧
建國七十年來中國民主憲政的發展
東方雜誌復刊 1026
‧
中國統一之文化根柢
東方雜誌復刊 1055
‧
王雲五先生與中國出版事業
東方雜誌復刊 1076
‧
基督教與近代儒生接觸及其反響(下)
Top
書名:
孫中山傳
‧
第二章 推翻封建帝制,創建共和民國 第一節 踏上民主革命的征途
‧
第二章 推翻封建帝制,創建共和民國 第三節 努力開拓革命新局面
‧
第三章 中國第一個總統 第三節 被迫讓位
‧
第六章 嘔心瀝血獻身國家和平統一 第一節 「永絕反革命的根株」
書名:
同光風雲錄
‧
下篇之十六 易順鼎
‧
上篇之七 李鴻章
‧
上篇之二十九 張佩綸
‧
上篇之二十五 唐景崧
‧
上篇之三十七 秋瑾
‧
上篇之三十八 丘逢甲
‧
上篇之三十五 譚嗣同 康廣仁
書名:
無所不談雜記
‧
邱逢甲之忠義與詩才
書名:
傳記精華 第四集
‧
近代風雲人物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五集
‧
吳敬恆砥柱中流
書名:
公元一九二七
‧
引子 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
書名:
韓復榘與西北軍
‧
2.二十鎮與馮玉祥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