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人物 -> 康有為
康有為 1858-1927
康有為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名字
有為
生日
1858年03月19日
卒日
1927年03月31日
籍貫
廣東省南海縣
組織
保皇會
學歷
光緒二十一年進士
相關事件
康有為,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更生、明夷,別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游存叟等,廣東南海人,故又稱康南海或南海先生。清末民初政治人物,保皇派領袖,戊戌變法的主導者,並致力於儒學的改良。

康有為出生於官宦家庭,6歲入私塾,18歲受學於朱九江,22歲開始接觸新學。1882年鄉試落榜後,收購大批新學書籍,致力鑽研之。在1888至1898年間,康有為曾七次上書光緒帝要求變法,但多半石沉大海。1891年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開始講學。1893年康有為中舉,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時,康有為率領一千三百位舉人發起「公車上書」,逐漸開始受到注意。同年康有為中進士,任工部主事,並與梁啟超等人在北京組織「強學會」,發行《強學報》、《時務報》等刊物,鼓吹變法圖強。

1898年,康有為等人受光緒帝召見,正式開始籌畫變法,並在北京成立保國會,透過光緒帝的力量發起維新運動,同年6月出任總理衙門章京,進行一系列激烈改革。然而新政內容過於激進且混亂,使保守派從質疑轉為公開反對,指控維新派勾結外國,同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變法徹底失敗,康有為逃往天津,在英國協助下轉往香港、加拿大,遊歷各國,並成立保皇黨主張君主立憲,與革命黨人爭執不下。此外,康有為曾在1900年發起自立軍起義,但以失敗收場。

民國成立後,康有為於1913年本回國,主編《不忍》雜誌,宣傳儒教與復辟;1917年曾前往北京參加張勳復辟,任弼德院副院長,失敗後避居東交民巷美國使館,由美國公使派員護送返滬,次年3月獲釋。1923年康有為遷居青島, 1927年3月31日於青島逝世。著有《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戊戌奏稿》、《大同書》、《禮運注》、《中庸注》、《康南海先生詩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