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人物
-> 羅家倫
羅家倫
1897-1969
圖片來源:網路
姓氏
羅
名字
家倫
生日
1897年12月21日
卒日
1969年12月25日
籍貫
浙江省紹興府
組織
中國國民黨
學歷
北京大學文科
相關事件
五四運動
、
北大的怪辮先生
、
工讀互助團
、
悲劇的宮家
、
危害民國案
生平
期刊
專書
照片
年表
其它
羅家倫,字志希,筆名毅,浙江紹興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學者,曾任國史館館長,亦為「五四運動」的命名者。
羅家倫生於江西進賢,幼年由父教讀;1914年入上海私立復旦公學肄業。1917年,羅家倫考入國立北京大學文科,與傅斯年等發起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羅家倫成為學生領袖,並發表《北京學界全體宣言》。1920年羅家倫赴美留學,入普林斯頓大學研究歷史與哲學,次年轉入哥倫比亞大學;1922年起轉至歐洲,先後入倫敦大學、柏林大學、巴黎大學等,研究歷史哲學與國際關係。
1926年羅家倫歸國,在東南大學任教,後投入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參議、南京中央黨務學校副主任、中央法制委員會委員。1928年北伐結束,羅家倫出任清華大學校長,後又到武漢大學歷史系、中央政治學校任職,1932年任中央大學校長。抗戰期間,羅家倫隨校西遷重慶,1941年辭中央大學校長,赴滇黔、西北考察。戰後羅家倫任中央黨史編纂委員會副主委,並獲選為制憲國大、行憲國大,1947年出任首任駐印度大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籌備會議代表。1949年底印度承認中共,羅家倫回臺,歷任國民黨中央編纂委員會駐任、考試院副院長、國史館館長等。1969年12月25日,羅家倫病逝於臺北。著有《科學與玄學》、《中山先生倫敦蒙難史料考訂》、《新人生觀》、《文化教育與青年》、《新民族觀》、《逝者如斯集》等。
Top
中外雜誌 22
‧
學生與學死(懷許恪士師)
中外雜誌 29
‧
中大滄桑
中外雜誌 35
‧
北伐前的大學生生活-東南大學一年級的回憶
中外雜誌 36
‧
記羅志希先生
中外雜誌 37
‧
吳忠信先生軼聞錄
‧
悼念羅志希先生
‧
羅志希校長與中大
中外雜誌 38
‧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吾愛吾師羅家倫先生
中外雜誌 39
‧
從一則軼聞談起:懷念羅志希先生
中外雜誌 40
‧
悼羅校長家倫
中外雜誌 48
‧
中大四年繆門瑣憶─追憶繆鳳林老師
中外雜誌 59
‧
繆風林書生報國
中外雜誌 75
‧
羅家倫與青海歌(西寧舊事之二)
中外雜誌 92
‧
沙坪三載見滄桑
中外雜誌 93
‧
戴傳賢的一生﹙二)
中外雜誌 94
‧
珞珈山瑣憶
中外雜誌 101
‧
蔣總統兼長中大回憶──為中央大學建校六十週年作
中外雜誌 104
‧
學生生活的回憶
中外雜誌 106
‧
郭廷以與近代史學風
中外雜誌 108
‧
沙坪之戀
中外雜誌 109
‧
沙坪之戀﹙續完)
中外雜誌 110
‧
黃季剛的故事
中外雜誌 111
‧
五四與新文化運動
‧
梅光迪段錫朋熊育錫-當代教育先進傳之四
中外雜誌 113
‧
胡適和陳獨秀
‧
舊事依稀憶沙坪
中外雜誌 114
‧
京渝問學記
中外雜誌 116
‧
我所懷念的教授們
中外雜誌 119
‧
莫斯科中山大學抗共記-懷革命俠侶谷正鼎皮以書
中外雜誌 124
‧
光風霽月六朝松-記中大幾位教授的豐采
‧
學校內訓開始於中大-九一八前後中大學生軍訓實錄
中外雜誌 127
‧
從政閒話﹙一﹚
‧
傅斯年‧王朝俊‧叢漣珠-當代教育先進傳之十二
中外雜誌 134
‧
閒話胡適
‧
新疆脫險記(續完)
中外雜誌 139
‧
安邊儒將朱紹良(續完)
中外雜誌 142
‧
狀遊八十年(六)-一個工程師的自述
中外雜誌 143
‧
我所認識的戴季陶先生
中外雜誌 150
‧
葡萄美酒夜光杯-雜談吃酒的藝術
中外雜誌 152
‧
文采風流吳芳吉
‧
憶念胡適博士
中外雜誌 157
‧
橋的回顧
中外雜誌 165
‧
王雲五軼聞趣事
中外雜誌 175
‧
敬懷汪東老師
中外雜誌 177
‧
母校師恩
‧
劉半農一生三變
中外雜誌 185
‧
金陵問學記-五十年前的政大學生
中外雜誌 186
‧
彩虹夢裏情景真
中外雜誌 191
‧
傳奇人物李建興
中外雜誌 192
‧
荔園之憶-黨史會史料庫滄桑
中外雜誌 196
‧
畫傑人豪一大千(二)-從大千詩詞看大千心情與生活
中外雜誌 202
‧
國史館今昔
中外雜誌 215
‧
丁惟汾傳
‧
風塵逸俠吳稚暉(下)
‧
張大千外傳(四)
中外雜誌 218
‧
軼聞趣談(二)
中外雜誌 219
‧
五四前後新思潮澎湃(上)-民族之覺醒與自救
‧
憶說羅家倫
中外雜誌 220
‧
張大千外傳(九)
‧
襟江枕海的中央大學
中外雜誌 221
‧
我歌我戀沙坪霸
中外雜誌 222
‧
伊黎事變秘辛-堯樂博士之廿八
中外雜誌 225
‧
顧孟餘軼事-沙坪霸中央大學雜憶
中外雜誌 226
‧
大學生生活瑣憶
中外雜誌 227
‧
王世杰武漢大學與我(上)
中外雜誌 228
‧
王世杰武漢大學與我(下)
‧
回首沙坪四十年
中外雜誌 233
‧
羅家倫對史學與文學的貢獻(上)
中外雜誌 234
‧
羅家倫對史學與文學的貢獻(下)
中外雜誌 244
‧
大陸時期的政大
中外雜誌 247
‧
名人名文
‧
多災多難也多采多姿(我的大學生活)
中外雜誌 248
‧
齊白石一生傳奇
中外雜誌 249
‧
蔣公訪印與印度獨立(下)
中外雜誌 250
‧
敬悼敬之先生
中外雜誌 251
‧
往事憶述
‧
衛道勇士林琴南(下)
中外雜誌 253
‧
最早的留美西點軍校學生:溫應星與陳鼎甲
中外雜誌 254
‧
梅貽琦傳稿(二)
中外雜誌 256
‧
丹心照千古-蔡公時遭日寇活剁記
中外雜誌 257
‧
抗戰必勝信心─我的大學生活之七
中外雜誌 261
‧
梅貽琦傳稿(八)
中外雜誌 267
‧
陪都雜憶(一)-柏溪和沙坪壩往事
中外雜誌 268
‧
東南大學滄桑-由兩江師範到中大
中外雜誌 276
‧
一代學人梁漱溟
中外雜誌 280
‧
朱自清傳真─認真教學勤奮寫作
中外雜誌 288
‧
菩薩心腸:大好人郭驥(下)
中外雜誌 289
‧
外交家杭立武
中外雜誌 291
‧
奇葩綻開烽煙中:羅家倫在中大
中外雜誌 294
‧
吳幹老師的風範
中外雜誌 297
‧
蔣夢麟壯志未酬
中外雜誌 298
‧
黃君璧的故事
中外雜誌 305
‧
真讀書人羅家倫
‧
新疆噩夢(下)外交老兵的回憶
中外雜誌 308
‧
政要養成所(上)-揭開「國關中心」的神秘面紗
中外雜誌 314
‧
沙坪壩之戀
中外雜誌 316
‧
羅家倫與中大
中外雜誌 317
‧
羅家倫的毀譽
中外雜誌 320
‧
五四運動健將 羅家倫與中大
中外雜誌 321
‧
圖書館事業先驅 洪範五傳真
中外雜誌 322
‧
一段悲痛史事 五三慘案的真相
中外雜誌 329
‧
風雨故人情:懷韓忠謨兄
中外雜誌 330
‧
沈亦珍傳
中外雜誌 333
‧
學人話題:張元濟與羅家倫
中外雜誌 337
‧
抗戰史詩
中外雜誌 339
‧
五十年前:戰時大學生活
中外雜誌 341
‧
學海風雲錄 張其昀.胡適.歷史學會
中外雜誌 342
‧
雜談蔣夢麟
中外雜誌 343
‧
丁慰慈回憶錄(一)
‧
老歌情深 抗戰曲調我的最愛
‧
挑戰傳播教育 政大新聞系滄桑
中外雜誌 347
‧
永懷郭廷以教授
中外雜誌 352
‧
長相憶:我所知道的中大三校長──羅家倫、顧孟餘和蔣中正
中外雜誌 354
‧
中外名人傳(十八)
‧
孫文的女兒女婿 孫琬與王伯秋
‧
愛恨情仇金玉盟 細說毛澤東之五
中外雜誌 355
‧
往事歷歷別有情
‧
無文化及無社會 孫本文與中國社會學(上)
中外雜誌 357
‧
中外名人傳(二十)
中外雜誌 358
‧
經典人物羅家倫
中外雜誌 360
‧
美好的回憶永難忘
中外雜誌 363
‧
世界歷史悠久的大學:南庸薪火不息
‧
典型在夙昔:羅家倫的生平
中外雜誌 364
‧
書生報國不後人:江蘇才子劉英士
中外雜誌 365
‧
詞賦動江關-羅家倫鼓吹中興(上)
中外雜誌 366
‧
詞賦動江關-羅家倫鼓吹中興(下)
中外雜誌 368
‧
昔日南京少年-中大精神淵遠流長
‧
追念吳俊才先生
中外雜誌 373
‧
大學生活雜談 五十四載憶嘉陵
‧
歷久彌新的生命探照燈
中外雜誌 374
‧
國際桂冠詩人 顧毓琇傳奇
中外雜誌 376
‧
中外名人傳(三十九)
中外雜誌 377
‧
飛來橫禍,生死一線 新疆三夢志異
中外雜誌 379
‧
嘉陵江畔譯絃歌 戰時中大點滴
中外雜誌 385
‧
文學洗滌我的心靈
中外雜誌 392
‧
中外名人傳(五十五)
中外雜誌 396
‧
中外名人傳(五十九)
中外雜誌 402
‧
深謀遠慮奠磐基 朱家驊與中央研究院(一)
中外雜誌 408
‧
中外名人傳(71)
中外雜誌 409
‧
遊蹤心影,山川,人物,掌故 絲路之旅(上)
中外雜誌 411
‧
軍士奇才 關徵麟縱橫沙場(上)
中外雜誌 415
‧
登廬山思古今
中外雜誌 418
‧
絲路懷古(下)
中外雜誌 422
‧
師徒先後長中大 精通文史哲的數學家周鴻經
中外雜誌 443
‧
老歌情深 抗戰曲調我的最愛
中外雜誌 450
‧
文教風雲人物誌(二) 我所認識的陳大齊和傅斯年
中外雜誌 460
‧
台灣憶往之一
中外雜誌 487
‧
恩師方東美學問博大精深(上)
中外雜誌 497
‧
沙磁文化與國立中央大學
‧
羅家倫引來的好姻緣
東方雜誌 515
‧
讀「中國大學教育之危機」
東方雜誌 517
‧
風靡全國之新生活運動
東方雜誌 581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復刊 847
‧
時事日誌
東方雜誌復刊 1030
‧
中國大眾傳播事業的回顧與前瞻(下)
東方雜誌復刊 1055
‧
王雲五先生與中國學術文化基金會(二)王雲五先生與嘉新文化基金會
東方雜誌復刊 1079
‧
五四精神對中共的負面影響-從五四運動本質透視
Top
書名:
孫中山傳
‧
附錄二 徵引和參考主要書目
書名:
人物春秋 第三集
‧
追懷朱家驊老師
書名:
壯遊八十年
‧
四、四年唐山一年上海之交大生活
書名:
花落春猶在 第三冊
‧
意外機緣遇王將軍
書名:
張大千外傳
‧
大吉嶺上‧傲嘯雲山
書名:
新文化運動與學生自覺:論新潮社在五四運動前的發展
‧
第二章-新潮社的成立始末
‧
第三章-新潮社在「五四」以前的規章、社員、及社務
‧
第五章-「五四」前新潮社的核心關懷(二):科學
‧
第四章-「五四」前新潮社的核心關懷(一):民主
Top
1897 年
12月21日
※羅家倫出生於江西南昌。原籍浙江上虞,清雍正年間五世祖漢文公始遷居山陰,著籍紹興。父傳珍公,字沛卿,時為政於江西諸縣。母周氏,名霞裳,字瓊仙。
1905 年
是年
※羅母周太夫人病逝,羅家倫為之哀痛逾恒。
1911 年
是年
※入南昌美國教士高福綏(F. C. Gale)的英文夜校學習外文。注意上海的招生廣告,準備投考。
1912 年
是年
※始由江西南昌返紹興,僅待了兩年就到上海求學去了。
1914 年
是年
※入上海復旦公學就讀。
1917 年
是年
※羅家倫負笈北上,入國立北京大學文科。適逢蔡元培主持下極一時之盛的北大,對羅氏的人生意義重大。羅氏在北大期間以胡適、蔡元培等人為師,以傅斯年、顧頡剛、段錫朋等人為友。
1918 年
是年
※與傅斯年等人籌組「新潮社」,鼓吹新文化運動。「新潮」之名為羅氏倡議。
1919 年
1月1日
※《新潮》雜誌創刊號發行,傅斯年和羅家倫為《新潮》雜誌之撰稿和編輯之主力。
5月4日
※,五四運動爆發,羅家倫積極參加五四運動,五四當天散發的《北京學界全體宣
言》為羅氏起草。
5月26日
※羅家倫以「毅」的筆名,在《每周評論》第二十三期,發表了《五四運動的精神》一文,,這篇文章乃「五四運動」這一名詞的首創。
1920 年
秋
※羅家倫獲得穆藕初獎學金的資助,前往美國留學。入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學習文學、歷史和哲學,兼及教育。
1921 年
是月
※於哥倫比亞大學初晤蔣廷黻,於近代史研究問題有若干共識。
12月
※九國會議在華盛頓召開,羅家倫與段錫朋、吳之椿、蔣廷黻等人組織「中國留美學生華盛頓會議後援會」,阻止政客出賣國家利益。
1922 年
秋
※羅家倫因慕杜威及Dean Woodbridge 兩教授之名,轉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就讀。與蔣廷黻多所過從,探討中國近代史問題。
1923 年
冬
※,羅家倫離美赴歐,前往德國,在柏林大學聽哲學和歷史哲學方面的課程,也旁及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等方面的課程。與留歐諸人:傅斯年、陳寅恪、俞大維、毛子水、徐志摩等人多所過從。
1925 年
是年
※羅家倫轉入法國巴黎大學,仍然主修哲學和歷史。其中有一段時間赴英國牛津大學,其意在搜集近代中國史料。是年為五卅運動,參與倫敦的中國問訊部的工作。
同年
※羅家倫在致張元濟的長信中,細述自己的中國近代史研究計劃。
1926 年
6月18日
※羅家倫終於得以從馬賽搭船歸國。行前,並將在歐收集的史料和書籍千餘冊裝箱運回中國。
7月23日
※抵達上海。
8月
※返國後的羅家倫受聘到東南大學歷史系任教,開有「西洋近百年史」和「中國近百年史」。
9月
※羅家倫致函任教於廈門大學的顧頡剛,希望廈門大學支持其搜求近代史料計劃,因為時局關係,這一計劃再次落空。
9月
※羅家倫回南昌安頓家人,遭遇兵亂,幾死。
1927 年
年初
※羅家倫在南昌國民革命總司令部訪友時,獲得一個與蔣介石會晤的機會,之後羅氏加入北伐,擔任參議、編輯委員會委員長,及法制委員等職務。為了配合北伐和「清黨」,國民黨決定創辦中央黨務學校。蔣介石任校長,戴季陶任教務主任,羅家倫任副主任。
11月
※羅家倫在上海同張維楨結為夫妻,由蔡元培主婚。
1928 年
是月
※羅家倫任「北伐戰地政務委員會」委員並兼該會教育處主任。
5月3日
※「濟南五三慘案」發生,羅家倫奉蔣介石草擬抗議文稿。
5月5日
※羅家倫奉命與曾養甫帶著蔣介石致英美總領事的函件,冒著生命危險前往通告國民黨軍隊退出濟南。
8月17日
※南京國民政府改北平清華學校為「清華大學」,正式任命羅家倫為清華大學校長,羅氏實為國立清華大學首任校長。羅氏從出任到離職不及兩年,但其勇猛精進,改革整頓,為清華學術獨立而革除種種積弊,建立種種基礎,貢獻良多。尤以廢除清華兩部(外交部、教育部)共管,廢除清華基金董事會,使清華納入教育部的管理,使得清華的發展走入正軌。
1930 年
是月
※中原戰爭爆發,受北方政局影響,清華發生學潮,羅家倫請辭清華大學校長任。
10月
※羅未待核准就應王世杰之邀到武漢大學任歷史系教授。
10月
※羅氏唯一一部史學方面的研究專著《中山先生倫敦蒙難史料考訂》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年底
※回南京就任中央政治學校教務處主任。
1931 年
是月
※羅家倫在武漢大學《社會科學季刊》上發表了《研究中國近代史的意義和方法》,該文討論研治近代史的意義,而且還明示了今後研究的相關問題與方向。對近代史研究意義重大。
10月
※羅家倫翻譯的《近代英文獨幕名劇選》出版。
1932 年
是年
※就任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作題為《中央大學之使命》的就職演說,提出「建立有機體的民族文化」以為中大使命,為中大定「誠、樸、雄、偉」四字校訓。羅氏中大十年之校長任期,正是中國抗日御侮,生死存亡的艱難歲月,羅氏於風雨飄搖中苦苦支撐,臥薪嘗膽、勵精圖治,對中大的保存和建設居功厥偉。
1934 年
是年
※長女羅久芳出世。
1935 年
是年
※出任黨史會副主任委員。
1937 年
是年
※次女羅久華出世。七七盧溝橋事變後,羅家倫為保存中央大學,周密布置,將中央大學遷往重慶沙坪壩。羅家倫主持下的中大西遷,是抗戰時期組織最早、計劃最周、結果最圓滿的一次壯舉。
1941 年
是年
※羅家倫辭去中央大學校長職務。
9月
※羅家倫任滇黔區考察團團長。
10月
※率團赴黔。
12月
※赴雲南下關慰問滇緬路官兵、員工。途中得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苦苦支撐之抗戰全局自此改觀,為之欣喜非常。
1942 年
3月
※《新人生觀》出版。羅氏在抗日戰爭當中,對中央大學全校師生做了一系列演講,後經修訂集為《新人生觀》一書。《新人生觀》一書從初版到抗戰勝利後一年,出到二十七版。不僅教育、激勵了中大的全體師生,還對整個社會都曾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1943 年
2月
※羅家倫受中央設計局命,任西北建設考察團團長。
3月
※父傳珍公病逝貴陽,羅家倫千里奔喪。國防最高委員會常務會議通過監察院提議設置新疆省監察區監察使署,並特派羅家倫為監察使。
6月
※即率領西北建設考察團,自重慶出發奔赴西北。
1945 年
是年
※羅家倫請辭新疆監察區監察使職務。
11月
※羅家倫奉派作為民國代表到倫敦出席創設聯合國文化教育科學組織的倫敦會議,曾作歷時五個月的環球旅行。
1946 年
2月
※獲准辭新疆監察使。
1947 年
是年
※羅家倫出任民國駐印度首任大使。
1949 年
是年
※國民黨退守台灣。
12月31日
※羅家倫集合駐印大使館全體人員,降旗撤館。
1950 年
2月1日
※返抵台灣,定居台北。
8月
※羅家倫受命擔任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主任委員,著力於國民黨黨史及中國近代史料方面的編纂出版工作。此一職責於羅氏淵源甚久。早在一九三五年,羅家倫即任黨史會副主任委員,從那時起到一九五○年被任命為黨史會主任委員,前後已將近十五年時間。羅氏自此出任黨史會編纂委員會主任委員,直到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因身體狀況惡化,方由其家人代為請辭,前後凡十八年。
1952 年
是年
※蔣介石提出文字改革,試圖推行簡化字,羅家倫為之鼓吹。
1957 年
是年
※羅家倫曾把他六十歲以前的詩作,花了一年多時間選定、加注、用毛筆字手抄,影印線裝為《心影遊蹤錄》,內分《耕罷集》、《滇黔寄興集》、《蓼莪集》、《玉門出塞集》、《海色河聲集》、《轉綠回黃集》、《天竺紀遊集》、《海天俯仰集》。
1958 年
4月
※就任國史館館長,直到一九六九年因病請辭。
1969 年
6月
※羅家倫因吸入性肺炎住院治療,病情始終不能遏制。
12月25日
※不治辭世。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