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年表
年表
時間
1945 ~ 1945
事件
簡介
簡介: 日本分治計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同盟國準備軍事占領日本的計劃。 同盟國依據《波茨坦宣言》,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後,必須放棄自明治維新之後日本本土四島以外不法取得之領土,分由各同盟國接收。而日本本土,原本計劃仿效同盟國在…
相關人物
蔣中正、羅斯福、杜魯門、邱吉爾、史達林、麥克阿瑟
時間
1945年01月 ~ 1945年03月
事件
簡介
簡介: 湘粵贛戰役為抗日戰爭晚期的大型戰役之一,地點是在江西、廣東、湖南等省交接邊境。 背景: 日軍為打通粵漢鐵路(廣州至武漢)南段及破壞中國空軍基地,集中4個師團、兩個獨立旅團,在第6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揮下,向湘粵贛邊區及海陸豐地區進攻…
相關人物
薛岳、游世雄、岡村寧次顧祝同
時間
1945年02月04日 ~ 1945年02月11日
事件
簡介
簡介: 雅爾達會議是美國、英國和蘇聯三國領袖—羅斯福、邱吉爾和史達林於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期間,在蘇聯克里米亞雅爾達里瓦幾亞宮內舉行之一次關鍵性首腦會議。這次會議,制定了戰後的世界新秩序和列強利益分配方針,形成了「雅爾達體系」,對第二次世…
相關人物
羅斯福、邱吉爾、史達林
時間
1945年03月09日 ~ 1945年05月15日
事件
簡介
簡介: 三九政變,日本稱為明號作戰,是由日本軍於1945年3月9日在法屬印度支那發動的一場政變,其後續衝突延續到5月15日,最終日軍完全推翻了法屬印度支那的殖民政府。 戰鬥結束後,一部分法軍部隊逃入中國境內,但是美國並沒有發動大規模戰役來重建法國的統…
相關人物
土橋勇逸、讓德句、保大帝、胡志明
時間
1945年03月21日 ~ 1945年05月11日
事件
簡介
簡介: 豫西鄂北會戰為1945年3月21日至5月11日,在抗日戰爭中,國軍第5、第1戰區部隊在河南省西部、湖北省北部地方對日軍華北方面軍第12軍所進行的防禦戰役。 日軍為解除中國空軍及豫西方面部隊對平漢路南段的威脅,並配合湖南方面的湘西作戰,集中5個師團、…
相關人物
時間
1945年04月 ~ 1945年08月
事件
簡介
簡介: 桂柳反攻戰役,於1945年4月至8月,中國第2、第3方面軍在廣西省龍州、南丹、全州、陽朔地區對日軍第6方面軍展開反攻作戰。當時盟軍已攻佔硫磺島及琉球群島,日本本土日形危急。4月,日軍根據其第6方面軍縮短防線的計劃,將第22、第58師團及第13師團一…
相關人物
何應欽張發奎湯恩伯、笠原幸雄、蔣中正
時間
1945年04月01日 ~ 1945年04月01日
事件
簡介
簡介: 阿波丸事件指在1945年4月1日,日本郵船之客貨輪「阿波丸號」自新加坡航向日本的途中,在台灣海峽福建平潭縣牛山島附近的海面,被美國海軍潛水艇「皇后魚號」(USS Queenfish)用3顆魚雷(一說為4顆)擊沉之事件。 當時美軍潛水艇皇后魚號警告阿波丸停…
相關人物
時間
1945年04月09日 ~ 1945年06月07日
事件
簡介
簡介: 湘西會戰為抗日戰爭後期中國戰場最後一場大型會戰。主要作戰時間為1945年4月至6月,戰場主要位於中國湖南省中西部。侵華日軍此戰主要目的是爭奪芷江空軍基地,故又稱「芷江作戰」。戰爭前期日軍積極進攻,佔領武陽,但不久國軍收復武陽,情勢逆轉,最…
相關人物
時間
1945年05月31日 ~ 1945年05月31日
事件
簡介
簡介: 台北大空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治台灣台北市遭受到最大規模的盟軍空襲攻擊行動,發生於1945年5月31日。當天駐菲律賓蘇比克灣的美國第5航空隊派出4支航空大隊共117架B-24轟炸機實施此項任務。 雖然美軍事先使用空照標明轟炸目標物,但仍造成三千餘名…
相關人物
時間
1945年06月26日 ~ 1945年06月26日
事件
簡介
簡介: 《聯合國憲章》是聯合國的基本大法,它既確立了聯合國的宗旨、原則和組織機構設置,又規定了成員國的責任、權利和義務,以及處理國際關係、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基本原則和方法。遵守《聯合國憲章》、維護聯合國威信,是每個成員國不可推脫的責任。 …
相關人物
時間
1945年07月26日
事件
簡介
簡介: 《波茨坦宣言》又稱《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是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會議上,由美國總統杜魯門、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和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聯合發表的一份公告。蔣雖未實際與會,但仍署名共同發表,而實際有參與波茨坦會…
相關人物
杜魯門、邱吉爾、蔣中正、史達林
時間
1945年08月09日 ~ 1945年09月02日
事件
簡介
簡介: 日蘇戰爭,或稱為「遠東戰役」、「八月風暴行動」(Operation August Storm),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帝國與蘇聯之間的一場戰爭,也是二次大戰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蘇聯對日作戰係根據雅爾達密約,早經史達林、羅斯福、邱吉爾三巨頭協商所…
相關人物
時間
1945年08月14日 ~ 1953年02月25日
事件
簡介
簡介: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是1945年8月14日中華民國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蘇聯政府代表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簽訂,此條約最大要點是關於中國北方邊界的問題,尤其是外蒙古的主權,以及蘇軍從東北撤軍。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共八條,主要內容是:兩國 在對日戰爭…
相關人物
時間
1945年08月14日 ~ 1945年08月14日
事件
簡介
簡介: 葛根廟屠殺,是指1945年8月14日在滿洲國興安総省葛根廟(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霍爾沁右翼前旗葛根廟鎮)發生的一千多位的日本關東軍軍屬被東北抗聯和蘇聯紅軍戰士的聯合攻擊後超過千人自殺或者戰死的事件。 1945年8月8日,蘇軍同時自…
相關人物
時間
1945年08月15日 ~ 1945年08月15日
事件
簡介
簡介: 香港重光是指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終戰,無條件投降,英國重新收回香港治權,結束三年零八個月的日佔時期。 1941年12月25日,日本佔領香港。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結束3年零8個月的香港日治時期,同年8月30日,香港重光,英國恢復統…
相關人物
時間
1945年08月15日 ~ 1945年10月05日
事件
簡介
簡介: 歡迎國民政府籌備會是在日本戰敗,國民政府尚未來台之前成立於台中。慎重的籌備國民政府來台後的種種歡迎事項:國旗、國歌、歡迎會、歡迎們等等。歡迎國民政府籌備會也發出種種呼籲,希望在國民政府還沒來台灣之前的無政府狀態,大家能夠共體時艱,不…
相關人物
時間
1945年08月15日 ~ 1945年09月03日
事件
簡介
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英語:Victory over Japan Day,一般簡稱「V-J Day」)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中,日本投降從而戰爭結束的日期及其後每年的紀念日。由於戰事在各國終止的日期不等,此日在各國也有不同的紀念日期。美東戰時日…
相關人物
時間
1945年08月15日 ~ 1954
事件
簡介
簡介: 山西殘留日本軍隊是指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後,仍然殘留在中國山西成編制參加戰爭的部隊。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後,絕大部分日本軍隊解除武裝,向中國軍隊投降後被遣返日本。 但日本華北方面軍第一軍的高層和閻錫山秘密協議,將第一軍的部…
相關人物
閻錫山、澄田𧶛四郎、山岡道武、岩田清一、城野宏、三浦三郎、河本大作
時間
1945年08月17日 ~ 1945年08月18日
事件
簡介
簡介: 1945年8月,蘇聯對日宣戰,開始進攻滿州國及關東軍,日、滿一敗塗地,滿洲國皇帝溥儀於1945年8月17日午夜在通化大栗子溝礦山株式會社技工培養所(日語:礦山株式會社技工養成所,今吉林省臨江市大栗子鎮偽滿皇帝溥儀行宮博物館)內舉行退位儀式,宣讀…
相關人物
時間
1945年08月26日 ~ 1945年09月22日
事件
簡介
簡介: 兩淮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立即發生的中國國共內戰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的幾場戰役組成的戰鬥,以共產黨奪取淮陰、淮安二城告終。有時此戰被共產黨分別分割為淮陰戰役和淮安戰役。 儘管戰鬥的結局如蔣中正及其部下所料,由偽軍收編為國軍閥的地方勢力…
相關人物
蔣中正毛澤東、潘干臣、吳漱泉、黃克誠
時間
1945年08月29日 ~ 1945年10月10日
事件
簡介
簡介: 又稱「重慶談判」,指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在中國重慶舉行的,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與當時無產階級中國共產黨進行的談判。 談判期間主要工作由國民政府代表王世傑和中共代表周恩來完成,雙方最高領導人蔣中正與毛澤東雖然會晤,但…
相關人物
時間
1945年09月 ~ 1949年05月
事件
簡介
簡介: 向北發展,向南防禦是中國共產黨在1945年9月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的戰略方針。這一方針的含義就是將江南的孤立部隊撤退至江北,以避免在內戰爆發時被江南優勢國軍全殲;同時大力向華北和東北發展力量,建立根據地,從而使得中國共產黨以中國北方為基地…
相關人物
時間
1945年09月01日 ~ 1992年08月01日
事件
簡介
簡介: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簡稱警備總部、警總)是中華民國政府曾在臺灣設置的一個公共安全維護機關,隸屬於國防部,為國軍的分支,在臺灣光復之初便已成立。 作為戰區警戒地之台灣,亦設有「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最早為接收日本投降而設立於重慶。後成立…
相關人物
時間
1945年09月02日 ~ 1952年04月28日
事件
簡介
簡介: 同盟國軍事佔領日本是指日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並無條件投降後,由美國為首的同盟國實施軍事佔領的時期,自1945年9月2日在日本正式投降後開始,在1952年4月28日《舊金山和約》生效後結束。這是日本列島第一次被外國人完全占領。 名義上,同盟國對日…
相關人物
裕仁、麥克阿瑟、重光葵、杜魯門
時間
1945年09月02日 ~ 1952年04月28日
事件
簡介
簡介: 1929年中東路事件爆發後,共產國際遠東局明確要求中共中央要提出武裝保衛蘇聯的口號,並組織大規模的反對國民黨和擁護蘇聯的群眾示威。對此,中共領導人瞿秋白、李立三、向忠發、周恩來做出了積極的響應。他們召開政治局會議,決定在8月1日「反帝日」…
相關人物
布哈林、史達林、瞿秋白李立三周恩來陳獨秀王明
時間
1945年09月09日 ~ 1945年09月09日
事件
簡介
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1945年9月9日9時,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簽署投降書,向同盟國代表、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總司令何應欽表示無條件投降。日本投降書中日文各一份,儀式歷時15分鐘。 儀式結束後…
相關人物
時間
1945年09月10日 ~ 1945年10月12日
事件
簡介
簡介: 發生於1945年山西省上黨地區,也就是今山西省長治市境內,是抗日戰爭結束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後,國共兩黨發生的首次軍事衝突,是1945年國共衝突的一部分,也成為第二次國共內戰的序曲。 該戰役於重慶談判期間,由共軍主動發起,且成功打擊中華民國中央…
相關人物
時間
1945年09月27日 ~ 1949
事件
簡介
簡介: 國共內戰打到1948年下半年,國民黨軍隊在戰場上已然是處處被動,戰場的失利,使政府的信用瀕臨破產。法幣的發行如脫韁野馬,一發不可收拾;法幣的發行量由抗戰勝利時的5萬億元快速上升至604萬億,造成了民間的惡性通貨膨脹。 背景: 國統區即是國民…
相關人物
何廉、黃仁宇、鄭洞國俞鴻鈞胡適、向達、季羨林鄭天挺陳寅恪司徒雷登馬歇爾蔣中正翁文灝、王世傑、王雲五陳光甫周作民、蔣碩傑、蔣經國熊式輝、浦江清、夏承燾、張治中陳立夫宋子文
時間
1945年10月20日 ~ 1945年10月20日
事件
簡介
簡介: 外蒙古獨立公民投票,是依照《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內之規定,而在1945年10月20日於外蒙古(包括科布多,不包括唐努烏梁海)所舉行的一次公投,外蒙古公民是否同意外蒙古從中國獨立。中華民國政府特派內政部次長雷法章率領蒙藏委員會、外交部、軍政部等…
相關人物
時間
1945年10月24日 ~ 1945年11月02日
事件
簡介
簡介: 漳河戰役是指1945年10月至11月中國國軍沿平漢路北上接受日軍投降時,在河北省邯鄲以南地區與中共軍隊發生衝突的事件,中共稱其為「對國民黨軍進行的自衛反擊戰役」。 劉伯承、鄧小平遵照中共中央軍委指示,決定集中3個縱隊和冀南、冀魯豫、太行軍區主…
相關人物
時間
1945年10月25日
事件
簡介
簡介: 臺灣光復,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華民國代表同盟國接收臺灣,使臺灣自清朝甲午戰敗割讓予日本之後,又回歸由中國管理,象徵臺灣日治時期的結束,中華民國時期的開始。 1945年9月,大日本帝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投降,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同年10月…
相關人物
安藤利吉、陳儀
時間
1945年10月28日 ~ 1949年11月
事件
簡介
簡介: 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簡稱「民聯」,是八年抗戰後,中國中國國民黨內一部分反對國民政府領導人蔣中正的人士而組成的政黨組織。1945年10月28日在中國重慶成立,由譚平山等發起。 該黨核心為三民主義,主張國民黨立即自動結束黨治,各民主黨派一律平等…
相關人物
譚平山柳亞子、王崑崙、陳銘樞、郭春濤、楊傑、朱蘊山
時間
1945年12月01日
事件
簡介
簡介: 國共戰爭時期,昆明西南聯合大學、雲南大學、中法大學等校學生及教授所發起的一次大規模反內戰罷課示威的民主運動,最後演變為流血事件。 背景: 1945年,國共兩黨簽訂的《雙十協定》墨跡未乾,國民黨便向華北、東北、華東、華中各解放區發動進攻。…
相關人物
吳晗錢端升費孝通、周新民、伍啟元、潘大逵、陳奇達、潘琰、李魯連、張華昌、于再、趙乃摶、沈鈞儒、鄧初民、張東蓀羅隆基史良章乃器、成幼殊、關麟徵李宗黃
時間
1945年12月20日 ~ 1947年01月08日
事件
簡介
簡介: 馬歇爾使華是指美國五星上將、前參謀總長喬治‧卡特里克‧馬歇爾在1945年底到1947年初,奉美國總統杜魯門之命出使中國,調解國共軍事衝突的歷史事件,對中國近代史有重大影響。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勝國中華民國面臨實現國內和平、施行憲…
相關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