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
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
時間
1937年07月07日 ~ 1937年07月31日
地點
北平宛平縣、天津、永定河
相關人物
宋哲元
、
佟麟閣
、
趙登禹
資料來源:華夏經緯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區戰事的開始。1937年7月7日,日本駐中國軍隊在北平附近的宛平縣進行軍事演習,當晚日本軍隊以士兵失蹤為藉口(部份日籍平民宣稱中國曾發射實彈至駐華日軍陣地內),要求進入宛平縣城調查遭到中華民國拒絕,於是日本軍隊於7月8日凌晨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雙方開戰。
日本軍國主義圖謀中國已久,試探動作不斷,七七事變的爆發,正式宣告日本已經將侵華的野心全面付諸行動,大舉侵佔中國內陸腹地,使中華民族陷入了空前戰禍,國民政府原本先安內再攘外的政策已無法執行,必須全面抵抗外敵,全力作戰。
背景:
一、地理背景
盧溝橋位於北平城西南約15公里的永定河上,屬河北省宛平縣,是北平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一旦日軍佔據盧溝橋,平漢交通為之堵塞,而將使北平進退失據。
二、政治背景
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亦選擇了以擴張侵略為手段的軍國主義道路,並制定了以中國、朝鮮為主要侵略對象的「大陸政策」。因此早已在中國東北擴大殖民勢力,屯駐關東軍,設立殖民機構「南滿鐵路公司」,把東北作為對中國殖民擴張的基地。更在1931年策動九一八事變,進佔東北扶植偽滿州國政權,東北地區盡納其中。
此後,日本持續增兵,抽調精銳部隊關東軍進駐平津一帶,軍事演習挑釁愈趨頻繁,從每月或半月一次的日間虛彈射擊,增加到三五天一次不分日夜的實彈射擊,伺機挑起戰爭。並向中國北平當局施壓,要求賣出豐台到盧溝橋一帶六十多公頃土地供其興建機場,中方不予理會。事變發生之前,全部駐軍正在根據《昭和十二年度帝國陸軍作戰計劃要領》進行軍事演習,作侵略華北的作戰演練。演習部隊有幾次出國宛平縣城,被中國守軍嚴厲拒絕。1937年7月3日,關東軍參謀長東條英機向日本政府提議應立即對中國採取打擊行動,隨即於7月7日發動了七七事變。
Top
發生過程:
一、衝突爆發
1937年7月7日夜11時,駐紮在豐台的日本軍隊在未通知中國北平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在國民革命軍駐地附近進行夜間軍事演習,結束後以「一名士兵失蹤」為由,要求進入宛平城內搜查。當時駐紮在盧溝橋的是國民革命軍第37師219團吉星文部隊的一營,營長金振中。由於已是深夜,中國駐軍拒絕日軍要求,日軍於是包圍盧溝橋,雙方同意天亮後派出代表去現場調查。但是日本的寺平副官依然堅持日軍必須立即入城搜索,中方再次回絕,日軍開始從東西兩門外炮擊城內,城內守軍起初並未反擊,但日軍持續加強攻擊,迫使中方守軍反擊,雙方互有傷亡,在盧溝橋北方陷入僵持。
二、僵持階段
僵持期間雙方互有射擊,但並無重大衝突。7月9日淩晨2點,中日交戰雙方同意「日軍佔領永定河東岸,中方佔領永定河西岸,日方撤走交戰軍隊」,開始撤軍,直到當日12時20分撤軍完畢。
三、談判階段
7月9日之後,雙方進入談判,針對「相關地區撤軍」、「今後的治安保障」、「中方對挑起事端道歉」以及「取締當地抗日活動」等問題進行爭論。同時日軍開始對華北地區增兵,向南京國民政府施壓,並且引發華北地區人民的反日情緒,為以後的大規模衝突埋下伏筆。
四、平津淪陷
1937年7月9日、11日、19日,日本華北駐屯軍與冀察當局曾三次達成協議,但蘆溝橋的砲聲從未因這幾只空文而消停,證明「現地談判」只是日軍爭取時間增兵華北的手段,但卻蒙蔽了冀察當局的耳目,拖延第29軍應戰的準備,使平津抗戰尚未開始就陷入劣勢。到7月25日,陸續集結平津的日軍已達6萬人以上。
華北駐屯軍的作戰部署基本完成之後,7月25日、26日日本蓄意製造了廊坊事件和廣安門事件,作為大舉侵華的藉口。26日下午,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中國守軍於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區,否則將採取行動。宋哲元嚴詞拒絕,並于27日向全國發表自衛守土通電,堅決守土抗戰。同日,日軍參謀部經天皇批准,命令日本華北駐屯軍向第29軍發動攻擊,增調國內5個師約20萬人到中國,並向華北駐屯軍司令官香月清司下達正式作戰任務:「負責討伐平津地區的中國軍隊。」血戰平津已成定局。
7月28日上午,日軍按預定計劃向北平發動總攻。當時香月清司指揮已雲集到北平周圍的朝鮮軍第20師團,關東軍獨立混成第1、第11旅團,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約1萬人,在100餘門大炮和裝甲車配合、數十架飛機掩護下,向駐守在北平西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國第29軍第132、37、38師發起全面攻擊。第29軍將士在各自駐地奮起抵抗,寧死不屈。南苑是日軍攻擊的重點,第29軍駐南苑部隊約8000餘人(包括在南苑受訓的軍事訓練團學生1500餘人)浴血抵抗,副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壯烈殉國,不少軍訓團的學生也在戰鬥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28日夜,宋哲元撤離北平,29日,北平淪陷。29日淩晨,冀東保安隊第1總隊隊長張慶餘和第2總隊隊長張硯田,在通縣發動起義抗日,擊斃通縣特務機關長細木繁中佐等數百人,活捉漢奸殷汝耕(後來脫逃)。
7月29日,第29軍第38師在副師長李文田的率領下,發起天津保衛戰,攻擊天津火車站、海光寺等處日軍,斬獲頗眾,但遭日機的猛烈轟炸,傷亡亦大,遂奉命撤退。30日,天津失守。7月31日 獨立39旅被解除武裝。駐屯旅團佔領大灰廠附近地區,改編為保安隊的獨立27旅突圍到察哈爾回歸143師序列。平津完全淪陷。
歷史影響:
1. 七七事變是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開始,不僅威脅到人民大眾的生存,而且直接威脅到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蔣介石也必須和共產黨合作,將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軍在抗日之餘,也獲得壯大發展的契機。
2. 七七事變不僅將日本對中國的局部侵佔升級為全面戰爭,更點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火苗,註定了太平洋戰爭爆發、戰火席捲亞洲的浩劫。
Top
中外雜誌 13
‧
王纘緒憶語
中外雜誌 15
‧
還俗記(二)
中外雜誌 20
‧
一江春水向東流(續)(還俗記之六)
中外雜誌 22
‧
學生與學死(懷許恪士師)
中外雜誌 29
‧
七七當年鐵蹄下(選載)
‧
中華民族壯麗史詩(不堪回首話抗戰)
中外雜誌 38
‧
西安事變外一章─馬志超、楊虎城鬪法記
‧
財經界的故事(一)誰是中國第一個會計工作者?
‧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吾愛吾師羅家倫先生
‧
齊如山與賽金花
中外雜誌 39
‧
吳玉帥與我(續完)
中外雜誌 42
‧
女生流亡-三十年前中學生生活
中外雜誌 43
‧
六十年來的中國(六)
中外雜誌 44
‧
石友三與丁文淵
中外雜誌 47
‧
危城北平與西安事變 抗戰採訪錄第二章
中外雜誌 50
‧
五百完人史詩三篇
中外雜誌 53
‧
楊立奎昂然鬪學聯
中外雜誌 54
‧
侍父十年
中外雜誌 60
‧
俞振飛語新艷秋(二)- 坤伶主席新艷秋之二
中外雜誌 61
‧
新艷秋情海滄桑-坤伶主席新艷秋之三
‧
戴笠將軍策反奇勳
中外雜誌 65
‧
憶交城人物(一)-懷念李海涵將軍
中外雜誌 66
‧
馬君武文采風流
中外雜誌 67
‧
廣島春殘(續完)-四十四年前的異域初戀
中外雜誌 68
‧
西北見聞錄之一 長安市上一莽漢-記韓國故總理李範奭將軍
‧
金山憶舊(四)
‧
春申風雲-滬上往事之九
中外雜誌 69
‧
金山憶舊(五)
‧
陳濟棠受命艱危
中外雜誌 70
‧
中興人瑞馬相伯(續完)
中外雜誌 81
‧
齊白石傳(九)
中外雜誌 82
‧
何鍵和張治中
中外雜誌 91
‧
懷李晉亭師﹙續完)
中外雜誌 94
‧
珞珈山瑣憶
中外雜誌 96
‧
戴傳賢的一生(五)
中外雜誌 103
‧
永懷傅秉長先生
中外雜誌 113
‧
記祝紹周將軍
中外雜誌 115
‧
何炳松‧胡樸安‧周爾璧
中外雜誌 119
‧
抗日情報戰(三)-戴笠將軍和他的同志
中外雜誌 120
‧
密電碼之戰(上)
中外雜誌 124
‧
張作霖父子是非功過
中外雜誌 128
‧
鐵路人語:車聲轔轔歲月長﹙二﹚- 服務津浦、浙贛鐵路憶往
中外雜誌 129
‧
王培孫‧楊模‧張鶴齡-當代教育先進傳之十三
‧
追懷馬超俊先生
‧
張作霖與王永江
‧
戴笠將軍與我-憶往事念雨公
中外雜誌 130
‧
嚴復‧張伯苓‧梅貽琦-當代教育先進傳之十三
中外雜誌 131
‧
抗日情報戰(十三)-戴笠將軍和他的同志
中外雜誌 132
‧
吳稚暉西北行
中外雜誌 133
‧
抗日情報戰(十五)-戴笠將軍和他的同志
‧
梁漱溟疾風勁草
‧
滇緬邊區回民天地:邦弄王國興亡史
中外雜誌 135
‧
抗戰時期:中國在華府的要員-赴美洽運鐵路器材記終篇
‧
華僑史物館設立之探討
中外雜誌 136
‧
北伐前後的西北軍-馮玉祥與西北軍之十九
中外雜誌 137
‧
永懷心畬老伯(續完)
‧
抗日情報戰(續完)-戴笠將軍和他的同志
‧
樸園老人楊宣誠
中外雜誌 141
‧
于斌樞機傳(二)
‧
碧血丹心憶衡陽-民族聖戰四十七日記
中外雜誌 143
‧
江陰武漢沉船封江記
‧
新聞教育四十年(上)
‧
鐵血精忠傳(六)-戴笠史事彙編
中外雜誌 144
‧
烽火七年筆陣中-在中央社的一段難忘歲月
‧
鐵血精忠傳(七)-戴笠史事彙編
中外雜誌 146
‧
鐵血精忠傳(九)-戴笠史事彙編
中外雜誌 148
‧
抗戰初期記萍蹤(一)
‧
華僑傳奇人物:梁金山與惠通橋
中外雜誌 150
‧
徐永昌勳名有自(續完)
‧
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水利會工作十五年記
中外雜誌 155
‧
五十年滄桑-從報人到世界樂壇
中外雜誌 157
‧
先夫張金廷將軍事略
中外雜誌 158
‧
日本通王芃生
中外雜誌 159
‧
王芃生與李萬居(下)
‧
白首盟約五十年(中)
中外雜誌 163
‧
「八一三」之役 吳克仁軍長殉國紀實
‧
抗戰縱橫談(一)
‧
敵後游擊與特別勤務-戴笠將軍和他的同志
中外雜誌 164
‧
抗戰縱橫談(二)
‧
懷念沈鴻烈先生
‧
峩眉賞奇
中外雜誌 165
‧
梅庵憶語
‧
評介喬著『關山煙塵記』
中外雜誌 166
‧
抗戰前夕京華繁夢-女扮男裝戲劇人生之九
‧
東北壯遊(二)
中外雜誌 170
‧
奇人異事錄
‧
憶難忘
中外雜誌 171
‧
記李兆興將軍
中外雜誌 172
‧
戰時往事.故友故人-四十年前的浙江省政府職員錄
中外雜誌 176
‧
我與山西軍
中外雜誌 178
‧
晉籍黃埔四烈士(上﹚
中外雜誌 179
‧
由備補兵到將軍(舒適存二三事﹚
中外雜誌 182
‧
崔萬秋與江青公案
中外雜誌 184
‧
黃朝琴回憶錄(四﹚
中外雜誌 185
‧
喬家才著「浩然集」評介
‧
憶上海學生軍訓
中外雜誌 187
‧
女生軍訓話當年(上)
‧
孤島孤軍血淚流-掌牧民馬元放與上海抗建協會
‧
康澤與別動隊
中外雜誌 189
‧
「世界的日本通」王芃生(下)
‧
日本女間諜與我(二)-「花叢諜影懺情記」第一部
‧
南京大屠殺目擊記
中外雜誌 191
‧
八十述略(二)
‧
北師大八十年
‧
西安事變中叛軍小人物
中外雜誌 192
‧
三民主義力行社與中國國民黨(下)
‧
錢鍾書其人其書(上)
中外雜誌 194
‧
也談梁漱溟
中外雜誌 195
‧
魯西游擊與反游擊
中外雜誌 196
‧
『南天王』陳濟棠
中外雜誌 197
‧
一代奇才魏景蒙
‧
六年準備八年抗戰
‧
抗戰初期烽火行
‧
陳誠與瀋陽會戰
中外雜誌 198
‧
中州豪俠張鈁(二)
‧
故都之戀
‧
胡嘉恆壯烈千秋
‧
經濟部與我
中外雜誌 200
‧
賴景瑚傳
中外雜誌 201
‧
空軍入伍甘苦談
中外雜誌 202
‧
遠征緬甸救英軍記(上)
中外雜誌 203
‧
無名英雄方保國
中外雜誌 204
‧
「日本通」王芃生的感情世界(五)
‧
農政憶往外一章(上)
中外雜誌 206
‧
中央研究院與我
‧
六指童軍話當年
‧
少年編報趣談-秦淮河畔的暢銷報:風月寶盒
‧
憶母親
中外雜誌 207
‧
虎口餘生四十年-菲華抗日鋤奸蒙難回憶
中外雜誌 208
‧
感懷湯恩伯將軍
中外雜誌 209
‧
抗戰時期的中美外交
‧
將軍詩人左曙萍
‧
舊遊往事
中外雜誌 210
‧
延安的克復與失落
中外雜誌 211
‧
起舞崑崙山、揮戈太平洋濱--重振復興關精神
中外雜誌 212
‧
江東才子楊雲史
中外雜誌 213
‧
九一八事變對世局的影響
‧
從政雜記
中外雜誌 216
‧
日本軍閥的末路(下)
中外雜誌 219
‧
中將參議語驚四座-堯樂博士傳之二十五
‧
憶西安王曲軍校-戰時全國最大的一所軍事學校
中外雜誌 220
‧
張繼慷慨悲歌
‧
郭沫若東京被毆記
中外雜誌 221
‧
七七回憶錄(選載)
‧
烽火中成長(上)-抗戰建國縱橫談
中外雜誌 222
‧
紀念七七抗日戰爭的時代意義
‧
烽火中成長(中)-抗戰建國縱橫談
中外雜誌 223
‧
大刀雄兵殲敵:宋哲元與二十九軍
‧
抗戰初期的空軍志願隊
中外雜誌 224
‧
國恥與血債-重提日本侵華舊債
中外雜誌 226
‧
抗戰期間的留學教育
中外雜誌 228
‧
九十憶往(一)
中外雜誌 229
‧
九十憶往(二)
‧
壯烈殉國的張自忠
‧
鄒魯其人其事
‧
懷念周鯨文先生
中外雜誌 244
‧
白崇禧傳(三)
‧
光復延安記
‧
蕭振瀛其人其事
中外雜誌 246
‧
七七事變回憶
‧
將軍哭陵的事與人
中外雜誌 247
‧
是誰害死戴笠?(上)
‧
閒話抗戰前的海軍
中外雜誌 248
‧
大難將臨上蒼示警-堯樂博士傳之四十六
‧
李立三緩兵之計-中國大陸沉淪序曲之一
‧
過戲癮
中外雜誌 250
‧
又談黃紹竑(二)-閒話桂系人物第二部
‧
梁實秋軼事
中外雜誌 251
‧
王揖唐與王克敏
中外雜誌 252
‧
張自忠戎服輝煌赴死記
‧
張靈甫與王耀武
‧
悲劇時代英雄:神秘人物張冲(終篇)
中外雜誌 255
‧
半世紀師友-紀念柳克述先生逝世周年
‧
西安驪山復興亭滄桑
‧
孤篷萬里征-關山飄泊揮不去的往事
‧
梅貽琦傳稿(三)
中外雜誌 256
‧
梅貽琦傳稿(四)
‧
雪盦隨筆(二)
‧
談四川空軍掌故
中外雜誌 259
‧
想當年在敵後
中外雜誌 263
‧
該死的裕仁
中外雜誌 265
‧
空從雲水悵伊人-感懷周紹濂兄
中外雜誌 266
‧
孔祥熙與中信局
中外雜誌 267
‧
天地一線牽-懷念居浩然
‧
謝著「歸返」讀後-我所知的謝資政東閔夫婦
中外雜誌 268
‧
東南大學滄桑-由兩江師範到中大
‧
梁鴻志的悲劇
中外雜誌 269
‧
兵學權威蔣百里
中外雜誌 276
‧
女將軍陳逸雲
‧
敵後苦戰記(上)--游擊白山黑水間
中外雜誌 278
‧
毛人鳳殺杜長城
‧
我的寫作生涯
‧
時艱未已念親情
‧
歷史的傷口
中外雜誌 279
‧
往事憶述
中外雜誌 289
‧
航運專家王洸-航運建設得國家獎章的第一人
中外雜誌 290
‧
我為孫文學說而戰(中)-留俄及歸國後的回憶
中外雜誌 291
‧
東北風雲錄(二)-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中外雜誌 292
‧
一代才女林徽音
‧
東北風雲錄之三:驚天動地一舉-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中外雜誌 295
‧
東北風雲錄(六﹚
‧
科學家群像
‧
經建風雲錄(下﹚
‧
錢稻孫傳奇
中外雜誌 296
‧
名教授趣談
‧
春水東流話白楊
中外雜誌 297
‧
江青與毛澤東
中外雜誌 298
‧
軍需長才紅朝遺恨
‧
陳繼承傳奇
中外雜誌 300
‧
評劇皇后白玉霜母女情
‧
愛國老人張瀾
中外雜誌 301
‧
布衣卿相李國鼎
‧
朱家驊的事跡
‧
愛國詩人柳亞子
中外雜誌 302
‧
毋忘血債傷痕-從日本迫害慰安婦談起
‧
幸與不幸 鄧小平和鄧樸方
‧
東北風雲錄(十三)-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
郭沫若外傳(二)
‧
愛國學人晏陽初(下)-點燃平教鄉建之火
中外雜誌 303
‧
郭沫若外傳(三)
中外雜誌 304
‧
江澤民發跡記
中外雜誌 310
‧
東北風雲路(廿一)-張學良張作霖傳奇
中外雜誌 311
‧
李大超的故事(下)
‧
國士典型陳方(上)
中外雜誌 312
‧
東北風雲錄(二十三)
‧
學海軼聞趣事(十)
中外雜誌 314
‧
中央圖書館今昔
中外雜誌 315
‧
透視郭沫若(下)
中外雜誌 317
‧
最堪回首是三台 東北大學研究生活雜憶
‧
傳奇人物柳亞子 四川才子郭沫若的愛與恨之十
中外雜誌 321
‧
陳毅傳奇 紅朝英雄美人
中外雜誌 323
‧
往事雜憶(二﹚
中外雜誌 326
‧
戰時生活片斷回憶
中外雜誌 334
‧
愛國學人蔣廷癟
中外雜誌 335
‧
立法院清流人物:喬一凡二三事
中外雜誌 336
‧
追懷梁寒老
中外雜誌 342
‧
東大四年的校園生活
中外雜誌 343
‧
中外名人傳(六)
‧
藝宣隊的洗禮 在抗戰洪流中成長
中外雜誌 344
‧
少年十五二十時 抗戰中難忘的二件事
中外雜誌 345
‧
中外名人傳(八)
中外雜誌 346
‧
陳桂清二三事
中外雜誌 348
‧
中外名人傳(十一)
中外雜誌 350
‧
趙知遠的故事(上)
中外雜誌 353
‧
陳誠與蔣中正 宋越倫日記摘錄
中外雜誌 354
‧
力學大師柏實義
中外雜誌 356
‧
丹心鑄軍魂 雲南名將李忍濤
中外雜誌 358
‧
美人才女呂碧城
中外雜誌 363
‧
典型在夙昔:羅家倫的生平
中外雜誌 364
‧
壯志未酬身先死:戴笠猝逝之謎
‧
書生報國不後人:江蘇才子劉英士
中外雜誌 367
‧
世紀之愛-冰心與吳文藻
‧
拚死創造的奇蹟-成在人,敗亦在人
‧
浮生紀實(八)-一個砲兵中將的回憶
‧
鴛鴦蝴蝶圓功名(二)-成舍我與小說家張恨水
中外雜誌 368
‧
一生游於藝-畫壇奇才趙二呆
‧
中外名人傳(三十一)
‧
鴛鴦蝴蝶圓功名(三)-成舍我與小說家張恨水
中外雜誌 369
‧
中外名人傳(三十二)
中外雜誌 370
‧
中外名人傳(三十三)
‧
還君明珠雙淚垂-郭沫若的異國婚姻
中外雜誌 371
‧
中外名人傳(三十四)
‧
交通工作半世紀 平淡不平凡的人生
‧
萬石樓主施聖手 藝壇大師陶壽伯
中外雜誌 372
‧
今昔讀書甘苦談
中外雜誌 377
‧
中外名人傳(四十)
中外雜誌 381
‧
程潛的毀譽(下)
中外雜誌 382
‧
中外名人傳(四十五)
‧
虎風永耀 記王叔銘上將
中外雜誌 383
‧
華人之光 軍事長才何世禮
中外雜誌 384
‧
中外名人傳(四十七)
‧
宋藹齡與孔祥熙(下)
中外雜誌 385
‧
中外名人傳(四十八)
‧
字字血中熬煉 吳延環傳奇
‧
風流才子美人劫 汪精衛與周佛海(二)
‧
還原歷史真相 蕭毅肅上將軼事(二)
中外雜誌 386
‧
中外名人傳(四十九)
中外雜誌 387
‧
中外名人傳(五十)
‧
當東方碰到西方 張大千與畢卡索
中外雜誌 392
‧
褚民誼生死恨 政治圈裡的悲劇人物
中外雜誌 393
‧
一代名將 抗日英雄白崇禧
中外雜誌 394
‧
中外名人傳(五十七)
‧
日夜候教公而忘私 外交生涯憶往(三)
中外雜誌 396
‧
超級女間諜川島芳子 諜海遊龍集之二
中外雜誌 397
‧
中外名人傳(六十)
‧
文化學巨擘 華僑學人黃文山
中外雜誌 398
‧
不容青史盡成灰 白先勇為白崇禧立傳(上)
‧
雖死猶生民族魂 空軍英勇戰史(上)
中外雜誌 399
‧
慈善將軍義行揚 韓國贈勳朱慶瀾(下)
‧
雖死猶生民族魂 空軍英勇戰史(下)
中外雜誌 400
‧
楊振大夏之聲 王紹清見證中國現代戲劇
中外雜誌 404
‧
三桿教育出高徒 懷念閩師王秀南校長
‧
中外名人傳(六十七)
中外雜誌 413
‧
小人物與大將軍 敬懷孫立人(上)
‧
何人取得田中奏摺? 蔡智堪抑或林快青
中外雜誌 417
‧
不容「秘史」盡成灰 田中奏摺揭密實錄(二)
中外雜誌 419
‧
北京、天津、承德爽暢遊
中外雜誌 423
‧
中外名人傳(八十六)
中外雜誌 424
‧
抗日英雄馬占山傳奇(下)
中外雜誌 425
‧
一步一腳印足跡遍全國丘念台其人其事
‧
中外名人傳(八十八)張彝鼎;西元寺公望;祁宗漢;海爾賽;李濟琛
‧
張道藩與蔣碧微的生死戀(上)
中外雜誌 427
‧
追懷運輸專家陳廣沅
中外雜誌 428
‧
海闊天空任翱翔李鴻皐的空軍生涯
中外雜誌 429
‧
台灣經貿發展秘錄(一)塵緣往事:我所認識的李國鼎
中外雜誌 430
‧
武生表演藝術家厲慧良傳奇(上)
中外雜誌 438
‧
山東游擊英雄-孫振仙傳奇
中外雜誌 442
‧
宋美齡千古-永懷蔣宋美齡夫人
中外雜誌 443
‧
中外名人傳(一〇五)
‧
王東原軍政外交功績之補正
中外雜誌 445
‧
海軍元老 孟慕超傳奇
‧
慈恩深似海
中外雜誌 452
‧
白萬祥將軍與四維劇校的奇緣
中外雜誌 454
‧
會見蔣經國嚴家淦都留下好印象 南僑奇人陳嘉庚(六)
中外雜誌 457
‧
會毛澤東促膝談心破例出山紅朝高官 南僑奇人陳嘉庚(九)
中外雜誌 458
‧
從文大看南開大學
中外雜誌 462
‧
抗戰時期海軍壯烈犧牲力挽危局
中外雜誌 464
‧
民族英雄-吉星文
‧
張其昀對國防教育的卓見宏識
‧
憶體育.念南開
中外雜誌 465
‧
我記憶中的空軍子弟學校 筧橋.成都.南京.台北
中外雜誌 467
‧
回憶抗戰時期的防空作戰
‧
個人生命中的「七七」事變 第一次進出醫院記
中外雜誌 468
‧
幸有三身 軍人.商人.報人(一)
‧
儒學典型 我的父親楊樹人教授
中外雜誌 471
‧
何日君再來害到劉雪庵
中外雜誌 472
‧
幸有三身 軍人.商人.報人(五) 海軍白色恐怖內幕
中外雜誌 473
‧
秦德純與七七抗日
中外雜誌 502
‧
抗戰初期稅警五團在青島威震日寇
東方雜誌 613
‧
抗戰期內的司法
東方雜誌 616
‧
東方論壇-日本瘋狂轟炸廣州的反響
東方雜誌 647
‧
一年來的中國工業合作運動
東方雜誌 678
‧
三十年中國的國際地位
‧
中國學術的進展
‧
空軍建軍三十年
‧
華僑的保護問題
‧
論中國富源與抗戰
東方雜誌 682
‧
蔣委員長報告新四軍事件
東方雜誌 684
‧
田賦改徵實物問題
‧
蔣委員長關於共黨參政員不出席問題的說明
‧
贛南建設運動
東方雜誌 686
‧
日本南進政策與菲律賓
東方雜誌 690
‧
抗戰四年來的軍事與政治
東方雜誌 691
‧
時間與空間
東方雜誌 693
‧
第四年抗戰經過
‧
戰時日本政治的演變
‧
歷史歧途中的日本
東方雜誌 695
‧
侵華四年之日本空軍
東方雜誌 697
‧
蔣委員長九一八十周年告全國國民書
東方雜誌 698
‧
東條內閣的動向
東方雜誌 700
‧
中英美平等薪約與遠東和平
‧
抗戰期內我國的天文界
‧
戰後和平機構之我見
東方雜誌 707
‧
炸藥工業發展的過程
東方雜誌 708
‧
我們需要「平價報」
東方雜誌 718
‧
日本能否成為民主國家?
東方雜誌 754
‧
外交縱橫談
東方雜誌 785
‧
我所認識之吳雷川先生
東方雜誌 792
‧
我國外債之清算
東方雜誌復刊 862
‧
學術與思想─東亞國際政治的新轉捩點
東方雜誌復刊 893
‧
五十年來之中國昆蟲學
東方雜誌復刊 901
‧
浙西對日抗戰與游擊戰
東方雜誌復刊 914
‧
受降三十年有感
東方雜誌復刊 1055
‧
王雲五先生與中國出版事業
東方雜誌復刊 1072
‧
劉賓雁和他的時代
東方雜誌復刊 1074
‧
慶賀我國自製高性能戰機成功兼論外交
Top
書名:
宋慶齡傳
‧
第三章 中華革命的中流砥柱 第七節 打通第二次國共合作之路
‧
第四章 為新中國奮鬥 第一節 抗戰初期的戰鬥
書名:
少年行
‧
在歷史的逆流中游泳
‧
溫馨與苦難交織的童年
書名:
月是故鄉明
‧
司農往事話桑麻
書名:
壯遊八十年
‧
九、服務浙贛鐵路滇緬路回憶
書名:
風流人物
‧
「坤伶主席」新艷秋
書名:
神州見聞
‧
一位傑出的情報員──山西勇士史春森
‧
懷李晉亭師
書名:
張大千傳奇
‧
張大千與顧亭林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二集
‧
邱清泉汗馬黃沙
‧
記陳濟棠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三集
‧
「昆伶主席」新艷秋
書名:
傳記精華 第五集
‧
記王陸一
書名:
戴笠和他的同志
‧
附錄──憶往事‧念雨公
‧
馬志超忠直可愛
‧
淞滬指揮官楊蔚
‧
游擊能手阮清源
‧
魏大銘建立通訊網
‧
蘇州青年壯士顧偉
書名:
蔣復璁先生傳記
‧
第一輯 家世.足跡.貢獻 第一章 家史求學
‧
第一輯 家世.足跡.貢獻 第二章 中央圖書館的創建與管理
‧
第一輯 家世.足跡.貢獻 第四章 在台時期的文化成就
書名:
百年同仁堂
‧
序三
‧
第一話 同仁堂中興人物-樂平泉和許葉芬
‧
第十七話 二房軼事
書名:
經典女人-林徽因
‧
第三章 八面玲瓏
書名:
韓復榘與西北軍
‧
4.再赴戎行
‧
46.西北軍解體
‧
50.第三路軍(二)
‧
51.民團軍聯莊會
‧
53.澄清吏治
‧
55.經濟文化教育
‧
58.借重梁漱溟
‧
64.濟南北平
‧
65.濟南成都
‧
67.對日關係
‧
68.七七事變
‧
70.隔河對峙
‧
73.結局
Top
回上一層